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 楝实、金铃子、苦楝子、仁枣、练实。
〔来 源〕 为楝科楝属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 Sieb. et Zncc.的果实。
〔成 分〕 含川楝素(为驱虫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山奈醇、树脂、鞣质。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止痛杀虫:川楝子有理气止痛,杀虫利湿作用。 《珍珠囊》: “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本草纲目》: “治诸疝,虫,痔”。《医林纂要》:“核,治疝,去痼冷”。《本草求原》: “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2.泻肝清火:川楝子有理气疏肝,泻肝清火作用。 《神农本草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医林纂要》: “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二、近代研究
1.镇痛作用:临床观察有止痛作用,对胃肠绞痛等效果较好。
2.杀虫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川楝子可以杀死猪蛔,蚯蚓及水蛭等,并能杀死鼠蛲虫〔1〕。
3.抗真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川楝子粉能对铁色小芽胞癣菌及白色念株菌、新生隐球菌等有抑菌作用,水浸剂及煎剂效果较差〔2〕。
〔性 味〕 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 效〕 行气止痛,泻火杀虫。
〔主 治〕 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痛经;外治癣症。
〔临床应用〕
主要用治脘腹疼痛而有热者。
1.腹胁疼痛:如热厥心痛(胃脘痛)、胁痛,腹痛等,类似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等,常配伍延胡、吴茱萸等,肝火证用《金铃子散》。寒证用《金茱丸》。近年来用治胁痛,类似于胆石症胆囊炎,常配伍木香、枳壳、黄芩、金钱草、大黄、芒硝等疏肝理气药,方例《加减排石汤》。
2.小腹疼痛:如肠绞痛,痛经,疝气(如腹股沟斜疝、睾丸鞘膜积液等),多入复方中用,一般腹痛常配伍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方例《导气汤》。痛经及盆腔炎所致腹痛多配伍当归、丹参、牡丹皮、芍药、肉桂等。睾肿疼痛多配伍桔核、荔枝核、车前子、萆薢、猪苓等,方例《水疝方》。此外,尚可用治蛔虫腹痛,常配伍槟榔、鹤虱、百部等,方例《安蛔汤》。此外,单用内服治乳腺炎有效。
三、外治疮癣:本品可外用治疗疮癣,特别用治头部黄癣,多以川楝子炒黄,去核,研细末,油调敷患处。
〔用量〕 6~12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
〔用 法〕 生用或炒黄用。
〔禁 忌〕 无气滞者不用,孕妇慎用,禁忌大剂量内服。
〔附 方〕
1.金铃子散(《保命集》):川楝子、延胡。
2.金茱丸(《圣惠方》):川楝子、吴茱萸。
3.加减排石汤(验方):川楝子、木香、黄芩、枳实、金钱草、茯苓、芒硝、大黄。
4.导气汤(《医方简义》):川楝子、小茴香、木香、吴茱萸。
5.水疝方(验方):川楝子、陈皮、橘核、车前子、萆薢、猪苓、泽泻、荔枝核、小茴香、通草。
6.安鱿汤(《小儿药证直诀》):川楝子、鹤虱、槟榔、白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