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经典名方

右归丸

  【药物组成】大熟地240克,山药(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菟丝子(制)、杜仲姜汁(炒)各120克,山茱萸(微炒)、当归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用法用量】遵医嘱应用。一般用法是:将上药共研成末,水泛为丸,每服15克,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1次;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药量在30克左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补肾阳,益精血。

  【主治】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表现为舌淡,苔薄白,脉沉迟。临床常见症状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衰无子,大便不实,小便自遗,下肢浮肿。

左归丸

  【药物组成】大熟地240克,山药(炒)、枸杞、鹿角胶(炒)、菟丝子(制)、龟板(炒)各120克,山茱萸、川牛膝(酒洗蒸熟)各90克。

  【用法用量】遵医嘱应用。一般用法是:上药共研成末,水泛为丸,每次15克,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1次;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药量在30克左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滋阴补肾。

  【主治】主治肾精不足证。常见症状有腰酸腿软,遗精滑泻,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或数。

金匮肾气丸

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此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长期以来,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

  【成份】干地黄八两、山药4两、山茱萸四两(酒炙)、茯苓三两、牡丹皮三两、泽泻三两、桂枝一两、炮附子一两

  【用法】上八味,末之,炼蜜为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功能】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沉细,舌质薄白不燥。以及脚气、痰饮、消渴、转胞等证。

  【禁忌】孕妇禁服。

  【注意事项】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金匮肾气丸作为温补肾阳的药物,服用时应在饭前后相隔一小时左右,服用疗程一般为一个月。

六味地黄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药物】熟地黄 240克,山茱萸 120克,山药120克,牡丹皮90克,白茯苓90克,泽泻90克。

  【方歌】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造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囱开不合,赢瘦骨蒸,行迟

  【用量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盐汤送下。

  小儿每次3克,空腹用白开水送下。亦可减量作水煎服。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2次。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 2次。

《温病条辨》卷三:安肾汤

【处方】 鹿茸3钱,葫芦巴3钱,补骨脂3钱,韭子1钱,大茴香2钱,附子2钱,茅术2钱,茯苓3钱,菟丝子3钱。

【功能主治】 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者。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丸剂,名“安肾丸”(见原书同卷)。

大便溏者,加赤石脂。

【各家论述】 凡肾阳惫者,必补督脉,故以鹿茸为君,附子、韭子等补肾中真阳;但以苓术二味,渗湿而补脾阳,釜底增薪法也。其曰安肾者,肾以阳为体,体立而用安矣。

【摘录】 《温病条辨》卷三

《不知医必要》卷二:安肾汤

【处方】 熟地4钱,淮山(炒)2钱,枸杞2钱,茯苓1钱5分,牛膝(盐水炒)1钱5分,萸肉1钱5分。

【功能主治】 虚火牙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或加肉桂4分,泽泻1钱5分,以引火归位。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