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画画山石技法,48幅比对图外加2500字讲解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石法十一式”和“皴法十四式”,是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画中的山石画法、步骤和分解。或许,有朋友会觉得奇怪,这山石和湖石,不都是石头吗?为什么要另外分开来说?没错,尽管都是石头,但湖石多在画梅兰竹菊和花鸟画中出现,而山石多出现在山水画中。这个差别有点大。

【这次分享的最大亮点】,是距今427年前康熙十八年(1680年)王概编集刊行的《芥子园画谱》第一集《山水谱》中画山石的图片,和吴蓬先生1996年开始历时四年完成的《芥子园画谱》彩色临本,两者一起发上,供大家欣赏。前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木刻套印版,线条更尖细,似乎可以当素描版来看;后者是吴蓬先生的水墨画稿,有墨韵,有笔墨,还融入了自己的风格。

这样的墨图是本头条号的独家内容,也是唯一的首发。外加2500多字的讲解和加注,其中一些古代画家已有注解,见前期《从唐到元名家画芭蕉梧桐棕竹芦苇,点桃梅杏花等十七画法》等。

【以下为48幅比对图,其中黑白图为427年前康熙十八年的《芥子园画谱》影印,复古黄图为吴蓬先生《芥子园画谱》彩色临本水墨稿】

【石法十一式】

【起手当分三面法】

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韵士笔下乎?

是画无气之石,固不可,而画有气之石,即觅气于无可捉摹之中,尤难乎其难。非胸中炼有娲皇,指上立有颠末,未可从事。而我今以为无难也,盖石有三面。

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步伍:交互。参错相交;相互参证。——小编注)高下,称量厚薄,以及矾头(矾头:山顶的小石堆。形如矾石,故名。亦指类似矾石的山石。这里指后者。——小编注)菱面,负土胎(胎:根源)泉。此虽石之势也,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秘法无多,请以一字金针相告,曰“活”。

【画石下笔发及层次取势法】聚一,聚二,聚三,聚四,聚五

余所谓一字金针曰“活”者,尤须于三面未分,一笔初下,具有磊落雄壮气概。一笔须有数顿,使之矫若游龙。先用淡墨勾框,再以焦墨破(破:即渗化融洽浓淡墨色。——吴蓬注)之。石廓如左既勾浓,则右宜稍淡,以分阴阳向背。

千石万石,不外参伍其法。参伍中又有小间大、大间小之别。画成依廓加皴,渐有游刃。虽诸家皴法不一,石体因地而施,即于一家之中,尺幅之内,或弁(弁:放在最前面。加弁,亦为加冠的通称。——小编注)于山,或带于水,甚夥(夥:多。同“伙”。——小编注)其形,总不外此一二法,则他无论。即米山,乃全是墨点晕成,不须勾廓者,然于不勾之中,亦未尝不具此法,于层层烘染处逼出,甚森严也。

【画石大间小 小间大二法】大间小法、小间大法。

树有穿插,石亦有穿插。树之穿插在枝柯,石之穿插更在血脉。大小相间有如置棋,穿插是也。近水,则稚子千拳而抱母;环山,则老臂独出而领孙,是有血脉存焉。

王思善(王思善:应为“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江苏常熟人。山水宗法董巨,水墨浅绛俱佳。著《写山水诀》。《写山水诀》:“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小编注)曰:画石之法,先从淡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为上。又云:画石之妙,用藤黄浸入墨笔,自然色润,不可多,多则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

【画石间坡法】

子久、云林,画石多间土坡,望而可施坐卧,水边竹下,正宜留此以待幽人。非一味蛮山蛮石,使人畏心生也。

【北苑巨然石法】

此披麻皴也,北苑、巨然及松雪、大痴、仲圭皆画之。中有正开石面,如鼻隼(鼻隼:鼻子凸起的部分。——小编注)然,号曰“石隼”,子久尤喜为此。

【云林石法】

云林石仿关仝,然仝用正锋,倪多侧笔,乃更秀润。所谓师法舍短也。

【吴仲圭石法】

仲圭披麻皴最为纯熟,且于熟处用生,为他家所不及。

【王叔明石法】

此披麻带解索皴也,独黄鹤山樵(黄鹤山樵: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小编注)画之,山樵为松雪(松雪: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小编注)甥,画乃追踪松雪,而石有出蓝之誉。

【黄子久石法】

子久,常熟人,有谓其画多作虞山石,层层骀(骀:劣马。骀荡:放纵,舒展。——小编注)荡者,如王宰(王宰:唐代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巧峭。——小编注)蜀产,多画蜀中山水,玲珑窳(窳:yu,<书>事物恶劣;坏;)窆(窆:bian,埋葬。)(玲珑窳窆:玲珑剔透,形容山石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小编注),巉(巉:chan,<书>山势高险的样子。——小编注)嵯(cuo)巧峭(巉嵯巧峭:山势险峻峭拔),各因所见,其语良是。故子久实本石法于荆、关,而自为减塑,笔如画沙,益见高简。

【二米石法】

此米点而微间之麻皴也。元晖父子,于高山茂林中,时一置之,层层点染,以烟润为主,虽不露石法棱角,然视其框廓下手处,实披麻也。

【皴法十四式】

【诸家皴石详辨】王叔明皴法

四大家石,及各种皴,余既约略言之矣。然法有专兼,皴分工拙,既引升堂(升堂: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小编注),更当入室(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进入佳境。——小编注)。若王右丞之石如飞白;郭河阳之石似云头;董北苑之石形娟秀,意在江南;李思训之石涌波涛,神飞海外。有诸家共习此一皴者;有一家能擅此众长者;有一家本不习此皴法,而于机法,纯熟中流出,无心逼肖者,难为刻舟之见。今将诸家细皴石法,一一晰举,以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此一则中,皴法犹有未尽,常(当)于后则画山头中,补见之。

【黄子久皴法】

【范宽、夏圭皴法】(按:夏圭可能曾经用过这种皴法。但不是夏圭画法的代表。)

【荆浩、关仝皴法】

【马远皴法】

【刘松年皴法】

【徐熙皴法】

【解索皴法】范宽常为之。

【大斧劈法】马远、夏圭多画之。

【乱柴、乱麻二石法】元人多用之。

【小斧劈法】本自刘松年、李唐,唐寅学之,深得其奥。周东村、沈石田皆用之。

【披麻间斧劈法】王维每用之。

【荷叶皴法】王右丞变体,全以骨法为主,色以青绿。

【折带皴法】倪云林用之。

【谢谢您的关注,明天分享“画山法十二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