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三小 四(6)班赵筱涵 || 鹳山
鹳山
富春三小 四(6)班 赵筱涵
星星满天的晚上,欣喜地来到鹳山,看着那只绿鹳就知道它里面一定藏着许多故事。
我们先来到了鹳山最外面的牌坊。“鹳山”两个大字赫然在目,十分显眼。在两旁的大石头上,立着两只石狮子,但爸爸告诉了我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秘密:这是狮子一家三口。左边的狮子前腿处蜷着一只小狮子,右边的狮子踩着一个圆球。这时再细细品味,这两只平时觉得普普通通的石狮子,倒是让我更喜欢了,它们一定是被派来守卫绿鹳的最忠诚的卫士一家。
我沿着笔直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小路的两旁是一些稀稀疏疏的篱笆,这些篱笆围的只是一些没有名字的大树小花,但却有一种安静的美。
再往前走就是鹳山古道了,据说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那一块块凹凸不平的、长着苔藓的石块儿,因它那悠久的历史透露出一种苍老,仿佛在慢慢诉说着它当年的种种经历。两旁那些破旧不堪的扶手似乎也快直不起腰。我望着这些几千岁的石块儿,不禁想富春江畔许许多多的古代诗人、作家、画家是否也曾路过此处……他们倚靠着原本崭新的扶手,微皱着眉,静而仔细的构思着他们的作品。那些古人慢慢向上走、望,一遍一遍吟诵、一遍一遍修改着他们的作品。我也跟随着那些古人的脚步慢慢向上走,不知不觉来到了石矶码头。一大片清澈的江水将我的思绪唤回,波澜起伏的江水,好像在欣赏她自己那美丽、透明的裙子;又好像在斑斓绚丽的灯光下翩翩起舞引起你我的关注。风吹过,江水发出轻轻的“哗哗”声,仿佛正在放声歌唱她那优美动听的歌曲;又似乎是她放任自己的回忆奔向古人时,鞋子发出的踢踏声……
我小心翼翼的沿着“悬崖小路”往郁曼陀老先生的衣冠冢走去。一到这儿我的心情就变得沉重:郁曼陀先生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多么勇敢!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不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还那些牺牲自我的战士们一份安宁,一份欣慰!
走出鹳山,回望这只绿鹳,每个看它的人都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想法,而在我眼中它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华丽处又是那么不显眼。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属于这只独一无二的“绿鹳”。
老师评语:小作者通过移位换景的写法将鹳山古道的美景写活了。有着千年历史的鹳山古道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手迹,也留下了许多烈士的壮举!难怪小作者对此地情有独钟。
鹳山介绍
一峰独峙,临江处有石矶,似鹳,迎江而立,故名。相传三国东吴时心顶建有道观,亦称观山。山高40余米,山势奇秀,古木参天,多樟树。半山面江筑有"春江第一楼",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凭栏放眼纵览,春江如画。东侧为"松筠别墅",系当地著名爱国之士郁华(曼陀)为供0安度晚年所营建,当落成之际,黎元洪题赠"节比松筠"额,因而为名。
点击上方蓝字标题,即可了解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