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肖旭

(一)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礼仪究竟起源于何时?对此,人们一直在进行种种论述和探讨。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从“”字的造字结构我们可以看出,禮的本意是敬奉神明的。禮字左边是“示”字旁,为祭祀的容器;右边加上一个“豊”字,这是有历史根源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类尚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对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无法解释,于是把自然的力量神秘化、人格化,按照人的形象想象出各种神灵作为崇拜的偶像。对于原始人来说,生存繁衍是他们最强烈的企盼,而粮食丰收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礼仪是他们为祭祀天地神明、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免灾而举行的一项敬神拜祖仪式。他们希望行了礼,来年就可逃避天灾人祸,就会五谷丰登,有一个好的年成。

人类学家还考证,“禮”字古时候通“履”字,意为鞋子,鞋穿上了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禮”一定要适度,正所谓“礼贵从宜,事难论古”。当然,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礼的含义也不断延伸、不断拓展。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历史研究的最新估计,人类在原始社会形态下的历史至少有一百万年。如此漫长的历史,

加上又没有可供记载的文字,所以原始社会的礼仪形态只能是一种推测,拿不出有关的历史遗存予以佐证,所以原始礼仪只能是礼仪的萌芽。中华民族礼仪传统源远流长,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礼仪作为文明标志,源远流长,并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礼仪最早产生于人与人的交往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共同采集、狩猎、饮食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性语言、动作,构成礼仪的最初萌芽。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礼”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氏族公社举行的宗教祭祀活动。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对后世具有影响的礼仪规范,原始的政治礼仪、敬神礼仪、婚姻礼仪、宗教礼仪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礼”的制定可上溯到周代,周代的“礼”有许多方面是后代“礼”的渊源。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十分重视“礼”的教育。“礼”的内容比较全面规定了处理、调整当时社会各种关系的准则和规范。春秋末期的孔子就曾提出:“不学礼无以立。”后来还专程到周吸收夏、商两代的经验,并有所发展,是比较完备的,所以他说:“吾从周”。孔子选取了必须学习的礼制十七篇,编辑成《礼》,也就是流传至今的礼仪。

《史记·孔子世家》中就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善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还提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在这里“端”是“萌芽”、“因素”的意思。

战国后期的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认为“礼”是一种实践可行的东西,是人类清醒理智的历史产物,是社会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人伦的客观需要。他认为对“礼”的认识和实行程度如何,是衡量贤慧与不肖及高低贵贱的尺度。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是礼,谓无方之民;法礼是礼,谓之有方之士。”

礼仪的正式形成,应当始于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步解体,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这时的礼也就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奴隶主将原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为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专门制定了一整套礼的形式和制度。例如,周

代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简称“三礼”,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古代指祭天、祭地、祭宗庙的礼节;天、地、人之礼。)就反映了周代的礼仪制度,这也是被后世称道的“礼学三著作”。“三礼”的出现标志着周礼已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礼仪的内涵也由单纯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式,跨人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而周公提出的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则更是将礼推崇到高于一切的地步。奴隶社会的礼仪旨在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尊卑意识,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当然,不容否认,“三礼”,特别是《周礼》,对后世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人们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礼仪,标志着礼仪已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礼仪的明显特征,就是将人们的行为纳入了封建道德的轨道,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奴隶社会的尊君观念在这一时期被演绎为“君权神授说”的完整体系:即“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不变,道亦不变”,并将这种“道”具体化为“三纲五常”。按照儒家学派的说法,天地万物皆由阴阳合成,“阳”应当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而“阴”则总是处于服从地位。君、父、夫是“阳”,臣、子、妻是“阴”,“阴”要永远服从于“阳”,所以必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五种封建伦理道德的准则。

封建礼仪中的“君权神授”夸大神化了帝王的权力;而“三纲五常”则妨碍了人的个性的自

由发展,阻挠了人类的平等交往。礼仪在这一时期成为了窒息人们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

宋代将封建礼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以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学为代表“程朱理学”的天理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界天地万物无不体现天理,而人性的本质就是天理的体现。

“家礼”的兴盛是宋代礼仪的又一特点。道德和行为规范是这一时期封建礼教强调的中心,“三从四德”成为这一时期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

德”是指“妇德”(即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即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即容貌打扮整齐美观)、“妇功”(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按照当时封建统治者的设想,只要人人在家尽“孝”,在社会尽“忠”,每个妇女对丈夫尽“节”,那么封建社会各阶级就会“和谐相处”,封建统治就会长治久安了。

明、清二朝延续了宋代以来的封建礼仪,并有所发展,家庭礼制更进一步严明,将人的行为限制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范畴,从而使封建礼仪更加完善。

(0)

相关推荐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那么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呢?"礼仪之邦"的历史由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华民 ...

  • 杨朝明:礼乐中华与道德人生

    ◎杨朝明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孔子研究院院长 中国精神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积聚而成,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核心.从孔子等先秦时代的儒家开始,中国人就以&quo ...

  • 谦恭礼让后君子——《论语》悟读【43】

    温文尔雅德先存,谦恭礼让后君子. <论语>第三篇第三章: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 ...

  • 中国钱币的起源与发展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交换是现社会重要的经纪机构,钱币则是交换所借之以行的.钱币对于每个人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欲望的载体,它是交换的工具,它能使人走向巅峰,还能叫人堕入 ...

  • 中国茶文化特点简介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茶文化简介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 ...

  • 孙汝初:中国古代铜剑起源、发展、传播全过程的考古学研究

    中国古代铜剑 起源.发展.传播全过程的 考古学研究 作者: 孙汝初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 高级研究员.理事 概   述 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显示酋长, 部落首领和国王威权的 ...

  •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中西戏剧的起源,都是来自民间,与祭祀敬神的宗教仪式有关.西方戏剧主要起源于祭酒神的颂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神秘的.幻想的.悲剧性的基因多,从歌舞逐渐演变为戏剧表演. 而中国戏剧虽然也和一定的宗教仪式 ...

  • 中国象棋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史

    中国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大约起源于商周时代,那时盛行着一种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棋子的名称,有枭.卢.雉.犊.塞.塞有两枚.枭为首,即主帅.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quo ...

  • 漫话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作.流传的语言艺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 从文类上来 ...

  • 中国茶叶海上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叶具体何时开始外销,由于史料的阙如尚待进一步考查,南朝刘宋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已显痕迹,彼时土耳其商人至中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可以视作陆路对外贸易的开始.而海上贸易,则据<汉书>记载, ...

  •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谢咏老师谈,姓氏是怎么由来的,中国姓名学之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符号",姓名字号 ...

  • 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谢咏老师谈,姓氏是怎么由来的,中国姓名学之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符号",姓名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