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 2543 位基金经理中精选了 30 位,过程很复杂……
作者:陈若焱/蔡佳慧
编辑:储松竹
出品:远川研究所公募研究组
春节后伴随着核心资产们的“跌妈不认”,基金市场似乎一下子萧瑟了起来。公募过去两年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似乎透支的太多,“他好我也好”式的皆大欢喜不再。亏了钱的基民们化身段子手,用残暴的欢愉麻痹自己,不去看那些残暴的结局。
涨的时候基金经理们还都是小甜甜,如今就成了令人生厌的牛夫人。然而基民们爱也罢、恨也罢,未来恐怕都将长期要跟基金经理们相伴了。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净值化势不可挡,公募基金作为最成熟的标准化产品,被看作最好的理财替代。
单个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上限被打开,一批基金经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脱颖而出,800亿、1000亿关口轻松迈过,个人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指日可待,这背后是无数基民的信任与希冀。情侣在城市扎根的梦想、夫妻给孩子准备的教育盼望、中年人为养老寄托的依靠……
当基金成为全民焦点时,这两年基金规模的膨胀与业绩的大爆发,反而让基民迷了眼。基金规模可以反映基金经理的真实实力吗?这里面多少是由市场不理性造成的?近1年、近3年、近5年业绩看似无可挑剔,但其中有多少来自于市场的β?又有多少来自个人运气?基金经理获取α的能力如何?这些疑问都不得而知。
远川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帮助用户“消除投资世界里的信息不对称”。“远川投资评论”立足用户需求,持续输出有深度、有价值、有新知的资管文章,涉及基金研究、基金评价分析、基金科普、基金资讯等诸多内容。
2019年底至今,“远川投资评论”共发表300余篇资管相关深度文章,与近80家基金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完成10余家头部基金公司360度无死角采访调研,与近200位优秀基金经理面对面对话,并将投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在天天基金APP上设立远川稳进组合和远川锐进组合。
中国资管行业方兴未艾,在大时代面前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善、合理的基金评价体系,陪伴投资者们在基金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远川TOP30公募基金经理名单”是我们当下积淀的一个展现,希望能用这样的形式,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进步。
那么,这30位基金经理是如何筛选出来的?换句话说,远川的基金筛选体系是怎么样的?详见下文:
01. 定量分析:模糊的正确
基金筛选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远川在构建基金筛选体系时,既注重定量分析,比如会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业绩、管理规模、基金数量、风控数据等,又十分看重定性分析,会考察基金经理的风格持续性、投资理念、能力圈,甚至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上进心等细枝末节。
当然,定量+定性分析只是整个基金筛选体系最基础的部分,更为重要的则是对基金经理、基金产品的持续跟踪。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基金经理对市场、行业和个股的认知总是在不断的迭代更新,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基金经理的动态,并补充优化我们的基金筛选体系。
定量分析是基金筛选的第一步。数据不会说谎。从公开数据入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基金做一个粗略判断,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而要想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一些常用的定量分析指标此时就发挥了作用,具体包括任职年限、业绩、规模、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作为基金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环节,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个人经历、从业年限、历史业绩等,都需要综合比较判断。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基金经理这份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脑力劳动,而是需要基金经理不断去学习、总结、归纳和积累。投资经验对基金经理而言十分重要。经验越丰富,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更好地防范风险。只有经历过牛熊切换的基金经理,才能真正懂得“敬畏市场”的深刻含义。
而远川TOP30公募基金经理名单筛选时,3年以上投资经验是一项硬性指标。结合其他考核指标筛选后发现,上表所示30位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99%超过5年。
另外,基金经理的任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察项之一,能够在一家基金公司长期坚守的基金经理往往好过频繁跳槽的。毕竟基金经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团队的配合很重要,基金公司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与公司投研团队之间的摩擦成本更低,可获取的资源也会更多。
当然,历史业绩是在基金筛选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对于基金业绩并不能简单的只看绝对值,而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阶段,甚至对照市场整体表现综合分析。基金经理任职期内总收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基金经理任职期内年化收益,这个数据剔除了短期市场波动等随机因素,更能反映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实际上,基金不同时间段,尤其是一些特殊年份的表现更能反映基金经理的能力。牛市可以考察它是否抓住了机遇,而遭遇风险事件时,也可以看看基金经理应对得如何。比如2015年股灾期间,基金经理是否预见了风险,回撤数据以及后期的表现等。
此外,在考察基金经理业绩时,超越基准回报、最大回撤、夏普比率等指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尤其是夏普比率,反映了基金风险和收益之前的关系。夏普比率越大,说明基金的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
除任职年限、业绩之外,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数量和规模也很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管理的产品数量过多,最终可能所有产品业绩平平。
另外,机构持有人比例和内部员工持有份额占比,也可以作为筛选基金的参考。相比普通基民,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度更高,基金挑选体系更科学成熟,它们重仓布局的基金无疑值得借鉴。同时,内部员工对本公司的基金经理更了解,也是侧面了解基金经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定量分析客观、清晰,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指标,实际衡量的都是基金历史表现。正如基金公司风险提示时常说的那样:历史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不过,“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准的错误”。定量分析作为基金挑选的重要一环,是定性分析的最好补充。
02. 定性分析:重在匹配
相比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则更多属于艺术。
定性分析更复杂,主观性也更强,更考验投资者的个人能力,对市场、公司的认知,对基金经理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人性的洞察。有时,打动投资者的可能不仅仅是业绩,还有基金经理对投资的理解,对投资理念的坚持,以及对信仰的坚守。
而要想对一位基金经理做出全面、深入、准确的判断,需要对其过往经历,个人能力圈,投资风格,投资理念、流程,组合投资能力、团队实力等进行全方位考察。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基金经理的教育背景、工作履历等,曾经从事过什么职业,职业发展中是否出现过重大转折,是否经历过负面事件等等。这些个人经历不仅可以描绘出基金经理的大致画像,有时还会反映到真枪实弹的投资实践中。
所谓“术业有专攻”。通常情况下,人只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所以,基金经理的优势和短板必须清楚。无论是专业的基金经理,还是普通的投资者,每个人的能力边界都是有限的。比如,有些行业主题基金经理在管理全市场选股基金时,往往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重点需要考察的是风格稳定性。不同类型的基金,不同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往往不同。但是,长期风格不漂移是衡量优秀基金经理的最低标准。这不仅关系到基金经理是否知行合一,更关系到投资业绩是否能持续,以及投资者体验,是不是货不对板。
更进一步来看,投资者需要考察的是基金经理的投资体系,即弄清楚这只基金赚的是哪一部分的钱,是利用波段操作赚交易的钱,还是坚守长期投资、深入基本面研究赚公司成长的钱。基金换手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基金经理的投资体系。崇尚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通常不会频繁操作。相反亦是如此。
当然,换手率高低与业绩好坏并没有直接关系,仅仅反映的是风格差异。价值投资、趋势投资又或者是波动操作,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但相对来说,做价值投资的目标更明确,赚什么钱也更清晰,相对而言更容易把握。
另外,基金经理的组合管理能力,主要体现为行业和个股集中度。持股集中度低,行业配置分散,说明基金经理风格均衡,懂得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理论上基金持有体验更佳,波动更小;相反,如果风格比较极致,重仓某单个行业和个股,潜在的收益和风险都会更大。
除此之外,基金经理的工作态度也是一个值得考察的点。对工作有信念和上进心、对客户真诚负责、知行合一的基金经理无疑更为优秀和值得信赖。但这些都是微妙而不可见的因素,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只能从基金经理访谈、公告、年报中略知一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筛选基金时,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投研的决策流程。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是否独立?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关系怎样?两者之间的信息互通是否顺畅?这些问题间接反映出投研团队的效率和实力,而团队表现直接影响着基金业绩。
不难发现,大部分定性分析并没有一个好坏分明的判定,尤其涉及到投资风格、组合管理等要素,很多时候是见仁见智。定性分析更多则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认知和积累,对基金经理做出的感性判断,考察重点在于投资者与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匹配度,为不同风格的投资者提供合适的基金选择。
03. 长期跟踪:聚焦变化
经过定量+定性分析初步筛选出入池名单后,还有重要一步就是长期跟踪。
对于基金和基金经理的跟踪,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公开资料。常见的如季报、年报、公告、直播、访谈等。二是基金经理调研。过去一年,远川与大量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获得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三是基金阶段表现对比分析。
在对基金经理的日常跟踪中,我们主要聚焦“变化”,包括基金产品的持股变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的迭代,基金估值与实际净值差异等,并对这些变化给出判断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每个基金经理的个性和风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可以排查出风格不稳定、投资逻辑不能自洽的基金经理,对名单优中选优。
实际上,广撒网式的选择基金经理不难,难的是做取舍,找到某个特定市场环境下的最优解。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基金经理在精不在多。目前,公募基金产品总数已经超过12000只(A/C份额分开计算),是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倍之多。挑选基金的难度早就不输于选股票。同时,全市场一共有2543位公募基金经理,30名仅占基金经理总数的1.2%左右。远川TOP30名单可以大大提升基民挑选基金的效率。
而一份名单质量如何,最关键要看筛选者的认知高度,其中包括对市场的看法,对股票、基金投资的理解,科学的基金评价体系、理念等。远川基金筛选框架——定量+定性+长期跟踪,看似普通不过的套路,但要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却不容易。毕竟对于基金经理的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长期积累。
诚然,“远川TOP30公募名单”可能不是市场上最好的基金经理样本,但我们希望未来能努力做得更好。在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之间做好联接工作,把基金经理、产品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同时为投资者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基金经理和产品,消除基金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