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常见病(一)感冒篇
什么是感冒:
“感冒”是中医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西医学:“急性鼻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分类:
(1)伤风(普通感冒)
冒受风邪,病邪清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
(2)时行感冒(时疫感冒、重伤风)(流行性感冒)
时邪病毒、病情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临床特征:
《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 “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特征。
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除了4-5个月以内小儿较少发病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婴幼儿易发病。
四季均有,尤冬春和气候骤变时发病增多。
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小儿感冒特点
风寒少而风热多,热变最速(4条辨寒热)
表现不典型。
症状相对复杂,肺系症状多、脾胃症状多。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症状越重、并发症越多。临床变化越快。易产生并发症。
初期以病毒感染为主,2 ~ 3天后即可合并细菌感染。
易感综合症。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感冒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者,百病之始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风者,百病之长也” ( 《素问·玉机真藏论》)
风邪常兼夹寒、热、暑、湿等病因为患,病理演变上可见兼夹热邪的风热证、兼夹寒邪的风寒证及兼夹暑湿的湿困中焦等证。
病变脏腑:
肺,可累及肝脾。
病机关键:
肺卫失宣。
证治分类
1、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寒束肌表,
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肺气失宣,
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
推拿处方:
头面四大手法50次、揉按二扇门50次(发汗透表)、拿风池15次、推三关300次、一窝风50次、捏脊(擦法)、揉外劳宫300次
2、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风热邪在卫表;
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肺气失宣;
咽红肿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
推拿处方:
头面四大手法50次、清肺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曲池50次、推下七节骨50次捏脊(挤痧大椎、肺俞)
3、胃肠感冒
临床表现:
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口渴心烦,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特征——本证发于夏季,以发热,头晕、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胸闷,泛恶,口渴心烦呕吐、泄泻舌红,苔黄腻。
治则:清暑解表
推拿处方:
清脾经、清大肠、清胃经、揉掐板门、推掐四横纹、逆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下推七节骨、掌小横纹、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