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03.小马桶大冒险
把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
一岁半之后就可以开始训练自主如厕
准备工作
相较于在幼儿一岁半之前就进行训练,我对于在两岁之后才开始训练更加不赞同。首先,两岁以上的孩子进入了“可怕的两岁”这一阶段,会产生本能的反抗。幼儿在一岁半的时候,喜欢听从父母的指示,而当其成长到两岁两个月的时候,他(她)很有可能倾向于和父母对着干。
训练开始时,儿童便盆或坐便器应放置在容易被看到的地方。常言说得好,“眼不见,心不想”,用来形容这时的情景再恰当不过。将儿童便盆放在孩子白天经常活动的区域,保持在可视范围内,也能使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在使用儿童便盆,或是什么时候需要父母提供一些帮助或是更多的指导。
一周专注而又放松的教学是整个训练的良好开端,也能让孩子轻松而顺利地达成目标。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在开始训练之前一定要明白,一旦开始进行如厕训练,就要坚持到底。“只是尝试一下,看看是否能成功”,这样的态度几乎宣判了训练的失败
“光溜溜与75美元”如厕训练法
这里的“光溜溜”是指在如厕训练中,孩子应该尽量不穿衣服,或者男孩白天可以只穿纯棉内裤。“75美元”是指在孩子能够熟练地上厕所后,父母需要雇保洁打扫地毯,去除地毯上的污渍和气味大约需要花费75美元。
1. 合理规划学习环境
儿童便盆要放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就室内而言,要放在孩子白天待得最久的地方,哪怕是客厅。此外,还要避免孩子接触到任何与纸尿裤有关的物品,比如纸尿裤、拉拉裤、婴儿护理台等。所有此类物品都应消失得无影无踪。保留此前所需的物品和设备对父母来说是一种诱惑,当训练稍有不顺,父母就会让孩子退回到纸尿裤阶段。
2. 清晰地表述期望
在如厕训练中,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期望的父母往往比(根据结果)奖惩分明的父母更快获得成功。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如厕训练是对孩子进行管教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此,在如厕训练中要开创良好的教养先例,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在于如何运用语言。此时,父母在说话时应当:(a)言简意赅,避免苦苦相劝;(b)尽量使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语句;(c)指令明确。
"是时候该用便盆了"
不好的说法是,“你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便盆了,让我们坐上来试试怎么样,看看能不能便出来,可以的话,妈妈就给你买一杯冰激凌,好不好”
3. 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
这里就用到了上面提到的“光溜溜”的方法。不用给孩子穿衣服,就让孩子光溜溜地在四周活动,或者可以给小男孩穿一件你能找到的最薄的纯棉内裤。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的双腿间毫无阻碍。想要改变孩子之前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时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帮助其养成新的如厕习惯,就要摆脱一切可能暗示之前的如厕方式的物品,这其中之一就是孩子两腿间包裹的厚重且吸水性很强的布料。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孩子“辞旧迎新”。
此外,孩子全裸地走来走去,那么他(她)大小便时,自己和父母都会第一时间知道。一旦感觉到两腿间有东西流下去,感到非常不舒服时,孩子会呆若木鸡,然后向下看去,一脸惊恐并且开始哭闹。听到孩子的哭闹声,父母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案发现场”,很可能赶到时孩子的大小便还没结束。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要保持冷静,心平气和且有信心地对孩子说些类似于“我们来擦干净,把地板也清理好。不过,先听我说,下次再想尿尿或便便的时候,要坐到便盆上,便盆就在那里”这样的话,说的时候要心平气和且指令明确,而不是进行批评或者责骂。
4. 正确处理问题
父母首先要记住,孩子犯错误、出现问题或是任何你定义为训练不成功的情形都是不可避免的。面对问题时,要就事论事(“宝宝尿裤子了,我们来洗一洗”),语言要带有鼓励性(“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和指导性(“下次要大便的时候,要像妈妈上次给你看的那样坐到便盆上”或者“记得大便和小便都要用便盆”)。显然,父母冲着孩子叫嚷或者任何形式的火冒三丈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果发现孩子便溺了,但是不知道是何时发生的,那么父母要引导孩子克服目前的状况,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期望,比如对孩子说“大小便和地板可不是一家人,它们和便盆才是一家人。去坐到便盆上,让妈妈看看你还能不能再拉得多一点儿”。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要便溺的任何信号(比如小脸拧到一起、双腿夹紧、拉扯或是握住两腿间的位置),不要用询问的语气说:“想不想用便盆?”要记住,父母说出的话要具有权威性,要说“该用便盆了,过去坐下”,而不是软声软气地说“想用便盆吗?我们过去坐下试试,好不好?”。
5. 正确面对成功
孩子在训练期间成功如厕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和淡定,如同面对孩子的失败时一样气定神闲。与看到孩子如厕失败时反应过度一样,父母看到孩子成功了就小题大做同样不利于训练的进行,因为二者都是在小事上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过于关注孩子的成功会让孩子成为焦点,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孩子从受到瞩目的那一刻起就倾向于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孩子成功如厕后,父母可以表扬他(她),不过态度应该平静些,父母可以说:“嘿,做得不错呀!不用再穿纸尿裤是不是感觉挺不错的?那是当然啦!”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把便盆拿到卧室,便溺后将大便或小便倒在马桶里冲掉这个行为本身就足够令他们印象深刻了。不要像某些育儿书籍里建议的那样:孩子如厕成功后,要奖励糖果或者口香糖给他吃或者带他出去买东西。
6. 无须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孩子坐在便盆上时,父母不要用讲故事、唱歌或一起做游戏等方式来取悦孩子,也不要给孩子食物作为奖励。此类方法反映了父母的焦虑和不安。一方面,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孩子坐在便盆上时,父母肯定是陪伴身侧的,从而使父母对孩子如厕的过程管理过度。另一方面,娱乐的方式会分散孩子放在如厕上的注意力,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在便盆上坐了15~60分钟却一无所获。
7. 保持距离
在如厕训练中,父母的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无疑是导致训练受挫或失败的最重要因素,即使他们是出于好心,只是想帮助孩子,避免孩子出错。之所以让孩子全裸或几乎全裸地在四周活动,原因之一就是(希望)父母不要协助孩子坐上便盆,把父母的干预度降到最低。父母干涉越少,越有利于孩子有效地掌握如厕的全过程。
父母焦急地围着孩子团团转,不断提醒孩子要记得使用便盆,着了魔似的试图让孩子坐在便盆上,只坐一会儿就要看看是否成功便溺,父母诸如此类的表现会引发孩子的反抗情绪。学步儿童希望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完成,因此,训练时的窍门在于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同时也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指导,让孩子认为整个过程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如果孩子的反抗激起了父母的挫败感,甚至愤怒的情绪,孩子很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抗拒,不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让我们开始训练吧
当父母拿定主意,决定好是用儿童便盆还是坐便器(或者合二为一),要在哪里开始如厕训练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你和丈夫或者家中的长辈就可以让孩子观摩你们上厕所的情形了。
开始训练的前一天晚上,要拿走所有和纸尿裤有关的物品。现在用五“心”(平心、静心、尽心、信心以及决心)金言武装好自己,勇往直前吧!
孩子在清晨醒来,父母道过早安后,可以把他(她)从婴儿床中抱出来,让他(她)躺下,摘掉纸尿裤,之后为孩子穿上最薄的纯棉内裤即可(确保内裤确实非常薄)。如果是女孩,腰部以下裸着就可以了。父母可以在这个时候做个深呼吸,对孩子说:“你不用再穿纸尿裤了。今天,爸爸妈妈要教你用便盆。跟我来,我做给你看。”
放下孩子,拉着他(她)的手,把他(她)带到最近的便盆那儿。父母可以说:“这就是你的马桶,和爸爸妈妈用的一样,只是比我们用的小了一点儿。你看过爸爸妈妈在马桶上大小便,现在你也可以在自己的马桶上大小便了。妈妈希望你能坐坐看感觉如何。太棒了!做得太好了!从现在开始,你想大小便的时候就坐到这儿。如果需要我们,你就喊我们,我们会马上来帮你的。好啦,妈妈现在去做早饭。妈妈做早饭的时候,你就试试看能不能坐在你的新马桶上大便或者小便吧。”
便盆闹钟
便盆闹钟类似于一个小型的厨房计时器,设定的时间一到就会发出声响(最好设置为蜂鸣声或是持续不断的音乐)。这个装置能帮助父母训练孩子如厕,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正在进行的如厕训练上,减少孩子抗拒的可能性,同时避免父母监管过度。相关理念简单又实际:计时器能提醒孩子坐便盆的时间到了。如果父母使用非人工的方式提醒孩子如厕,那么孩子的抗拒力度就会有效减小。因为,是计时器提醒孩子坐下,而不是来自于父母的命令。
将计时器放在定好的如厕训练区,确保孩子能听到铃声。设定好时间间隔,我建议设置为60~90分钟。不过,随着训练的深入,可以根据孩子的节奏进行调整,使其无限接近孩子的生物钟。设定时间间隔时还应考虑到特殊情况,比如,如果孩子总是在午饭后的20~30分钟之内排便,那么刚开始就把午饭后的时间间隔设置为20分钟。为提高孩子坐便的成功率,我建议让孩子多喝水,饮水量比平时要大。
使用便盆闹钟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
由于指示孩子坐上便盆的信号来自于非人工设备,而不是父母,孩子反抗的可能性即使不会彻底消失,也会降到最低
父母警惕地围在孩子身边,每隔几分钟就紧张地询问“要坐便盆了吗?”的情形即使不会彻底消失,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降到最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