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91】汪满田:不嬉鱼灯时候的革命老区,是什么样?
【行走徽州91】汪满田:不嬉鱼灯时候的革命老区,是什么样?
司马狂/文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嬉鱼灯,开始知晓汪满田,这个隐逸在歙东丛山深处的小山村。可鱼灯一夜喧嚣过后,汪满田恢复它原本的寂寥模样,却鲜有人知。今天,我就回忆一下,我初探汪满田时候的印象,让大家在褪去那夜的繁华过后,看看汪满田平日里白天的模样。
源出黄山上杨尖东南麓的布射水,一路而来。汪满田人在村口,兴修坝和堨,以驯服布射河,为百姓所用。那堨横跨河上,垒石而成,堨的最上面,石头打磨得平坦,俨然就是一座石桥。堨下,开两个石洞,只要不是山洪爆发,水便由这两个洞流出。堨之所建,水势受阻,汇聚至石洞而出,本就势大。加上石洞与下面的河道有落差,于是水流至此,哪怕是枯水期,亦有轰隆之声响起。据村里人讲,这堨的修建,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水的冲击力,带动水碓的转动。如今,水碓不见踪影,唯有堨坝兀自留存。因为有水碓,加之此堨在村之上游,村民谓之上碓堨。村尾处亦有同样的堨与水碓,修建的时间,比此堨要迟,所以叫做新碓堨。而沿着布射河继续下行,还有一处马颈碓堨,我却不曾前往了。
整个汪满田村,因了布射河的阻隔,分为南北两岸。沿着北岸往村中而去,远远就瞧见一座石拱桥,横跨在布歙河上,沟通汪满田南北两岸。那桥看着年代久远,桥身上有石碑,刻有桥名,奈何近视眼患者,那桥名也就未曾瞧出端倪来。因桥旁有汪氏祠堂,村里人口口相传中,便将此桥唤作“祠堂桥”。汪满田村本名松源,有“三汪四叶一程人”的说法,其中汪氏人丁兴旺,至明朝中期,遂成此间大族,故而冠汪姓而改村名为汪满田。这祠堂,自然是汪姓所有,堂号“雍睦”。雍睦者,团结和谐。根据乾隆《歙县志》记载,汪氏先祖自汪(其)叶起,传七代,未尝分灶。如此团结和谐的一大家子聚居,属实难得啊!
雍睦堂与旁的祠堂有些不同,其门上的门神乃是两个手持芴板的文官。这种文官门神,在我行走徽州的过程中,也曾见过几个村子有。但祠堂最后的寝殿处,立有一座汉白玉的毛主席全身像,这是我这些年来第一次见到!据说,这是解放后,农业学大寨时期,汪满田人努力奋斗,得来的奖励,全省总共就只有两座。塑像上方,有匾额“如在”,也不知道究竟是指的汪氏先祖如在面前,还是说主席如在面前呢?祠堂里尚有“彰义”、“百忍余风”、“七世同居”三块匾,虽说是现代人仿制的,但也确实是当年朝廷表彰汪姓七世不分居而颁发的匾。只可惜,汪氏原本在村中建有数座支祠,如今也唯有雍睦堂能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眼前。
我初到汪满田时,雍睦堂的门是锁着的。幸好同行的江正夫是竦坑人,这里熟门熟路,于是在祠堂隔壁的汪在郎家讨来钥匙,方得入门,一探究竟。说起这汪在郎,他原本是村里的书记,近几年因为一双巧手,能够做出各式花样的鱼灯,早就名声在外。这鱼灯,其实同我家世代相传的做纸扎,从本源上而言,是一样的。用竹篾做出骨架,以白纸为皮,糊在骨架上,再在白纸上画上鱼的模样,涂上颜色,大功告成。你别看我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还是颇费功夫的。这个鱼灯,其实真的可以作为研学的项目,好好推广推广,应该很有市场。
汪满田的一些主要建筑似乎都在北岸,新碓堨上有新建的汪满田小学,其上则是老的汪满田小学,这个小学早在1925年的时候,就已经建成,当时的名字叫做私立启民初级小学,如今改成了汪满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水流声和着郎朗的读书声,才是这汪满田平日里最为动听的响声了。偌大的汪满田村大会堂,依旧是初建时候的模样,只是大会堂里的长凳不见了,会议桌不见了,拉开的大幕不见了。放电影时候,那些早早抢了位置,而后奔跑嬉戏的顽童不见了。会堂里散落着周边村民闲置在此的杂物,还有嬉完花灯,徒剩的鱼灯骨架。北岸其实还有几座支祠,只可惜如今基本难觅其踪,汪笃寿的药店周边似乎就是德庆堂。
越桥至南岸,往布射河上游走,这里是永燤衍脉的六家派的“上六家”。鱼灯会的时候,大鱼们都在来到上六家,汇合上开路先锋旗,才能开始这一年的鱼灯盛会。此间沿河有一长排的徽派老宅,并肩而立,蔚为壮观。老宅前是石板铺就的道路,那一块块的青石板,风吹雨打几百年,早就深深沁入路中。
这次到汪满田,其实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村中一个经商沪上的徽商汪启敬的往事。你别看汪满田只是一个村落,但其又按照区域的不同,分出多个小地名,譬如柏枝园、祠堂队、里村、上六家、田干、中桥头、下六家等等。汪启敬的宅子,所处位置正是田干,就在河边。其人在《歙县志》中不见记载,却在上海《奉贤县志》有记载。他生于1820年,卒于1900年。成年后,就在松江、苏州一带售卖茶叶、山货,30岁到了南桥,经营茶叶、山货、南货,创立店号,名为“汪福号”。鼎盛时期,在张堰、亭林、闵行皆有分号。如今,再入汪启敬当年营建的“豪宅”,只见狼藉一片,整栋房屋的架子虽在,却已然没了辉煌时期的那股子劲头。
自南岸一直沿着布射河往前走,出了村子,能瞧见一座红庙,有人说那是供奉关帝爷的庙宇。我纳闷的是,此间是汪姓后裔,缘何庙宇不是汪公庙?而且根据《歙县志》的记载,汪满田有抬汪公的旧时习俗,那么这汪公平日居何处?难道是汪公住在祠堂之中?如果汪公大帝有了住处,那为何这个庙不是徽州常见的五猖庙呢?庙旁有古石桥,名为松源,这倒是留下了松源古村名的印记。过了桥,有红军烈士纪念碑。要知道,汪满田曾一度是解放前,我党在皖南地区最高的领导和指挥中心。1948年4月18日,中共皖南地委在汪满田竹岭召开地委扩大会议,史称“汪满田会议”。在那之前的1934年11月26日,方志敏所部红十军团十九师三团,在汪满田与国民党军四十九师相遇,激战一昼夜,团长王吉山等18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长眠在汪满田。这座红军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这18位英勇的红军战士而立。汪满田那是歙县境内的革命老区啊!
汪满田深处大山,以前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有民谚为证“汪满田、实可怜,灯盏焖饭,指甲挑盐,茶盅里猪肉熬汤,官升里苞芦卖钱”。但这里的人们独享着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加上村民怡然自得的心态,于是这里的长寿老人特别多,嘉庆皇帝就曾御赐七叶衍祥匾给汪满田的汪其叶。2005年人口普查的时候,汪满田95岁以上的人瑞就有六个!这里的人不仅健康长寿,也多有建树。除了上文提及的汪启敬,还有汪玄铿在芜湖营商。画家汪溶的画作,曾被周总理作为出国访问时候的礼物。当代茶商汪智利,以村名为品牌名,创出新时代的知名品牌,其旗下的滴水香,更是更为歙县现在重点推荐的茶叶。所以说,汪满田不是只有鱼灯,这更是一个人才辈出、山高水灵的好地方。
本文写作中,蒙汪满田本村汪玉娟、汪林鼎力相助,在此深表谢意,感激不尽。
附录:此前写过汪满田的鱼灯,点下面蓝色标题就能跳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