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四-1645年5月20日清世祖顺治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字宪之,号道邻。开封府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出生于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燕子矶口占 时奉诏剿左兵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王若水点评:

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镇守武昌的南明将领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以“清君侧”为名,举兵东下。当时,史可法驻军泗州,保护明朝祖陵。内阁首辅马士英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他的儿子左梦庚率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观音门外的燕子矶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另外两矶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城陵矶和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古代是重要渡口。诗人史可法在外征战,回到南京,因为军务在身不能回到家中看望母亲,咫尺相隔却如同千里天涯。无奈忠孝不能两全,为国尽忠为大,思念母亲和亲人的清泪是那样沉重,滴滴砸落在长江中。

“清泪沉江底”这一夸张的描写,凸显了诗人心情的沉重,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也彰显着在国家危急之下的忧虑之情。诗人还有一首诗《忆母 时督兵白洋河》:“母在江之南,儿在江之北。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可见儿子对母亲的孝和对国家的忠。

《偶成》

逸兴豪情岂易降,试评今古有谁双?

近来学得持雌诀,镇日无言独对江。

李都蔚点评:

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满清军队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但南明多数将领已经投降清军。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他写下此诗,表达了誓死抵抗,以身殉国的豪情壮志,却也透出丝丝无奈之情。

古往今来的豪杰义士,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无不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岂会贪生怕死,投降敌寇。无奈国运衰微,江山易主,强弱已分,雌雄已定,诗人自己无力挽回败局,决定以身殉国。“持雌”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释义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史可法在四月二十四日扬州城破之后身死殉国,践行了自己“吾誓与城为殉”的壮志。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宁门外梅花岭。清代诗人张尔荩撰的联:“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二分明月”指扬州,语出唐代徐凝的《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尽情展现了史可法坚贞不屈的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