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 | 小暑:养生要趁热,夏不可无姜

01
小暑
/
上蒸下煮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7月7日5时5分,小暑伴温风而至。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05度。

刚刚过去的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却也不是最难熬的日子。而一过小暑,便标志着“上蒸下煮”的模式正式开启。

《说文解字》提到:“暑,热也”。但“暑”又不仅限于“热”,在《释名》中有所解释——

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此时梅雨季逐渐接近尾声,南北地区皆处在多雨之季,并伴随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空气湿度大。

再过4日,进入三伏天,阴气受到阳气所迫处于潜藏阶段,伏月的气候温度将达到极点。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提醒我们的除了气候变化,还有大自然的物候时宜。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 温风自东南来,吹至极致,热浪犹如拔草。

二候蟋蟀居宇 | 蟋蟀感阴而动,七月在野,也因炎热躲到墙角避暑。

三候鹰始鸷 | 鸷[zhì],凶猛也。地面气温炎热,老鹰开始翱翔高空,学习猎食,迎接肃杀之气。

02
小暑
/
食姜保安康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为什么夏天最好吃点姜?

生姜不仅是中国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更在中药方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七、八月份,正值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在表。而中医认为“外热一分,内寒一分”,则胃中虚冷。

尤其是人们夏日长期处于空调房中,且喜好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更容易伤及脾胃,加重虚寒症状。

寒则热之,体内阳气不足,则需温脾胃以养阳补虚。

彼时正值生姜陆续采收之际。《神农本草经》中有对生姜功效的记载——

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性味辛温,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夏季脾胃虚寒、胃口不佳,适当食用生姜可以促进食欲、防暑降温,对于风寒感冒、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都有不错的效果。

然而生姜中含有姜辣素等挥发油成分,味道刺激辛辣,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

下面推荐一款以生姜制作的夏日轻饮——姜汁气泡饮,不仅能清凉消暑,更是养阳健脾的好帮手。

· 姜汁气泡饮
1、生姜去皮,切薄片。
2、柠檬洗净,切片。
3、锅中放入等分量的生姜片和黄冰糖。
4、加水,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熬40分钟。
5、加柠檬片,煮2分钟后关火。
6、即可食用——柠檬姜糖
7、杯中加少许糖浆,倒入气泡水。
8、加入柠檬片和薄荷叶,即可饮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