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乾坤——再为武汉加油

在武汉的市歌中,有这么一段歌词:

让莽莽龟蛇铭记,

让白云黄鹤作证,

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

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乾坤。

荆楚大地走出过多少国士俊才,武汉人的脊梁托着楚天史空。

最早憔悴行吟于鄂渚(今武昌)之地的是楚大夫屈原。在追求理想的坎坷一生中,他曾几度抵此,行吟泽畔。在后来受谗被怀王放逐的途中,他再度来到汉阳,吟下“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的诗句,据郭沫若解释,大坟即龟山。在今天的东湖行吟阁前,面容清癯、神色凝重的屈原塑像,翘首望空,款款漫步,仿佛正在对天发问、长吟,把无尽的忧思和疑问洒入大泽。

当楚大夫“行吟泽畔”的时候,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汉水边弹奏出一曲幽雅的“高山流水”。其时伯牙月夜鼓琴,抒发胸臆,却值樵夫钟子期路过,竟深解曲音, 两人遂结知交。子期临终前嘱家人葬其于汉水之滨,以期如约于来年再会伯牙。伯牙闻讯后悲痛欲绝,摔琴绝弦,誓不再鼓琴。后人为纪念这两位先贤的高山流水之谊,在相传琴断之处的龟山尾月牙湖畔,修筑了一座古琴台(伯牙台)。

到了东汉末年,武汉生活着一位年轻多才但秉性刚傲的名士祢衡。爱才的“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将他荐于曹操,然而祢衡却称病不往,并坐大营门以杖捶地骂曹,被忿怒的曹操遣送于刘表,又辗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一日黄祖之子黄射在城外江洲大会宾客,有客献鹦鹉,祢衡挥笔作《鹦鹉赋》。此赋如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之诗中所赞:“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此后洲就以鹦鹉得名。祢衡最终为黄祖所怒杀,事后黄祖又悔之莫及,遂将他厚葬于鹦鹉洲。

不要忘记还有三位古代先贤不是从外面走来的,他们是江夏自己的儿女,先后以各自的业绩为武汉的古文明增添了光彩。这三个人就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明代山水画家、“江夏派”鼻祖吴伟,明末抗击后金的统帅熊廷弼。

宋元以降,武汉依然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中心。南宋时驻节鄂州抗金的岳飞,曾在鄂州“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怀悲愤的心情写成千古名词《满江红》。元末义军领袖徐寿辉、陈友谅先后建都汉阳、武昌。明末义军领袖张献忠率军攻破江夏城,在此建立“大西”政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到武昌接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率先在武汉三镇及湖北、湖南各地实行禁烟,成为广州禁烟的先声。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在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后又攻克武昌城,是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省城。清光绪年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武汉和湖北大兴洋务,为武汉的近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等维新派决心以武力推行新政,虽起义归于失败,却留下千古英名。

武汉的历史亮点是在中国的近代和现代。有人说武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跑线,因为在这里以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汉阳铁厂和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近代专业兵工厂湖北枪炮厂为契机,首开“洋务运动”之先河;因为在这里由武昌革命党人熊秉坤发出辛亥革命第一枪,辛亥首义之地武汉,涌现出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并成立了以黎元洪为都督的第一个革命政府武昌军政府,从而掀起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最终埋葬了清王朝。因为在这里九省通衢、商贾云集,成了内陆开埠的第一大港,与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上海之间,形成了近百年来最繁忙的流通渠道。因为在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现代,武汉更成了群英咸集之地,董必武、恽代英、陈潭秋、项英、李先念等精英,都在这里度过了峥嵘岁月。

翻开中国的现代史,武汉的一页新篇更是那么地波澜壮阔:

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

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保卫大武汉”之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龟蛇之灵,荆楚之魂。武汉在历史上受到的灾难何止一次两次,然而有哪一次吓到过武汉人?在当前又一次面临灾难之际,富有革命传统的武汉人,在全国军民全力支持下,已经见到胜利的曙光,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全歼病毒,大获全胜。

武汉加油!武汉人民必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