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只有让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得到健康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教育,才能让孩子在后期的文化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就。所以说,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改变教师思维,敢于施压
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和正确培养。如何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性格气质的形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教师首先应当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提升教师自我的心理素质和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同时,在心理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手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应当明确一个培养的具体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细则,不能将学生当成“太子”和“公主”,对于其错误思想和错误的心理状态要扼杀于摇篮之中。对于心理素质较差或者心理扭曲的学生进行单点突破,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状况。
2.提高家长心理教育的参与力度
心理素质教育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实施进行的,单纯的课堂习惯学习还无法做到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一系列教育方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监督。有些孩子在课堂中可能表现很好,但是回到家以后就会放纵自我,认为没有老师的约束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是十分不正确的观念。家长也需要对孩子进行监督和培训,确保孩子能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尊重学生自我价值观
自尊和自信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教师和家长都应当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观。无论是孩子的一次难关挑战还是一次自我能力的突破,教师和家长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意志力的磨练。鼓励学生坚持做一件事,不要半途而废。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克服困难和坚持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最快最好的建立自信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是不能松懈和忽视的。无论是学生的细节习惯还是思想行为,都应当被关注和分析。最大限度的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正确科学的发展和教育。
文/翁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