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这7个“国字号”传统村落,藏着最美好的时光记忆
浙江衢州,开化。
北宋乾德四年(966)吴越王钱俶分置开化场伊始,“开化”一名即由开源、崇化二乡各取一字而得。北宋太平兴国六年起置县。
开化县是钱塘江的发源地,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县域内钱江源国家公园、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等景观秀丽。
这里还保留着许多古朴美好的村落,一起来看看7个开化“国字号”传统村落,这些风光你知道多少?
1 霞山古村
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是一个深居钱江源头、皖浙赣交界处的徽派风韵古村落。
迄今900多年历史,属钱江源头颇有名气的古村落。这里自古就是浙西通往安徽、淳安的咽喉,至今保留着十华里唐宋古驿道。古村落兴于南宋,盛于明清,是木材集散地和远近闻名的重要商埠,形成一个以古商埠、古驿道为依托,向四周扇形发射的大村落。清同治年间,霞山古村落基本定形。
沿马金溪而筑的老街,一边溪流一边古建,街上旧时风味商铺林立,店面商号清晰可辨,有“花酒发兑”、“酒坊茶馆”、“南北布匹”、“南货贡面”等店号字样,透着满满的古风。
古村落建筑满带徽风,保留着大量明、清古建筑群。散步村落,一大批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砖雕、木雕形象栩栩如生,花格窗棂玲珑剔透,令人叹绝。
霞山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国初年的历史原貌,361幢明清古民居, 古街300余米,古埠头2座,总建筑面积达2.9万多平方米。
汪氏宗祠是古村最大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共有大戏台、大厅、后堂三进。门面有鹿嚼草等知恩图报等内容的壁画,祠堂内的牛腿雕刻精细,均取材于瑞兽、瑞禽、花草、戏曲故事,工艺水平较高,门前的“汪氏宗祠”和堂内“槐里堂”七个大字庄严凝重,系名人于右任手书。
另外,爱敬堂、永锡堂等也较为出名。爱敬堂是明正统乙丑年(1445年)建筑,仍保留完整,爱敬堂祠堂名由明代的荣禄大夫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商辂亲笔。
散步在静美的霞山,处处古巷旧宅,条条曲径通幽。每条弄巷,每个角落,都蕴藏着美丽古迹和传说。村外,不远处便是秀美的钱江源,可以饱览湖光山色。
2 姜坞古村
入选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姜坞村位于林山乡北面,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千年古村落。
这里古风淳厚,遗韵悠然,仿若世外桃源。这里有连绵幽长的青石板路,镶嵌着十几座古朴的石桥,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数百年来,建筑未变、乡音未变,甚至连屋墙上的时代特殊标语也未变。
民风淳朴,景色天然,青石板路贯穿了村中的层叠而建的每一座房子。行走在遗韵悠然的石道上,时间仿佛静止了,在这里,散落在房前屋后的石桌石凳石条石磨等无不透出一个“古”字。
村口耸立着参天的红豆杉和银杏,绿意中隐藏着的山间人家,清晨云雾飘渺时节,让人疑为仙境之地。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开化姜坞村的所有房屋,曾一度用空中廊桥、地上回廊使户户相连,让整座村庄成为一座迷宫般的大院落。
古村落里的路道,每一块石板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经历过风风雨雨岁月变迁,时光的打磨使每块石头都更有韧性,历经千年仍一直坚守。
随便闯进一座小院,篱笆墙,老屋,清亮的石板路,还有那些绿油油的青菜……眼前的一切,无不昭示着古朴、宁静的美好。
这个名叫姜坞村的村庄里,如今无一人姓姜。姜坞村人皆姓徐。据传千年以前一场豪雨过后,山崩地陷,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将姜坞村掩埋在了厚土之下,姜氏先民长眠于大山中。而徐氏家族,正是在这次大事故后,举迁至此,在原姜坞村的下方,重建新村,却依然唤作“姜坞”。
根据姜坞村保留的清光绪年间《徐氏宗谱》记载,姜坞徐氏是徐偃王的后代,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8年)迁居姜坞,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姜坞村中,有一处祠堂遗址。据该村《徐氏宗谱》记录,“姜坞之墟,峰峦触目,好鸟嘤鸣,晓挹烟光,暮看月色,山人辐辏,胜地堪娱,时人号曰‘柯山’。六公卜宅于其山之麓,宗元公之建祠宇,即以是名其堂,亦犹衢城之号为柯城也”。
徐氏宗祠的名称被叫“柯山堂”,这是因为姜坞村地理风貌神似衢州烂柯山,因此当时的人们也将姜坞村称为“柯山”,所以祠堂名为“柯山堂”。如今,虽然“柯山堂”不在了,但“柯山”遗风尚存。
如今,历经千余年风雨洗刷,姜坞村愈发显露出秀山丽水的本色。当需要收获一份宁静美好的心灵体验时节,或许这个村落可以一去。
3 高田坑古村
入选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长虹乡北部,坐落在海拔680多米的高山上,是开化县海拔最高的山村。
僻静自然,是大多数人走进这座古村的第一感受。泉水潺潺流过每一户人家、家家户户门口挖池养鱼,高田村的一切返璞归真,至今仍旧保留着淳朴的生活方式。
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特色独到的人文风情,山门、廊桥、土楼、小桥、流水、木屋、青瓦、小巷、青石板、红豆杉,人在其中犹如到了世外桃源。
沿着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小车穿越高山峻岭,仰望蓝天白云,放眼绿波荡漾,一层层、一簇簇的红枫点缀山间。让人领略大自然雅趣盎然的淡漠山水画,见那古老的黄泥黛瓦、民俗风情……都在淳朴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灵动着。
穿过村口一座清代廊桥,踏上鹅卵石的古村道,两边的古民居,皆是黑瓦、黄墙,显得十分原始、古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迷人的景色。身在其中有一种愉悦之感。这种自然美的古村落真的很少见到,又觉得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可惜感。
作为开化县地势最高的村落,整个村落呈燕窝形。这个高山里的村庄,尚留有88幢完整的土墙与黄泥屋。最早“发现”高田坑,并把它“带出去”的是一批摄影爱好者。他们用相机将这个古老村落的美丽画面以一张张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高田坑也就渐渐地出名了,引来无数旅游爱好者。
看着斑驳的老墙,望见那一座座瓦房,感觉这些老房子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村中的行道由石阶组成,四通八达,拾阶而上,石阶两旁长着苔藓及蕨类植物,这里“狗不叫、鸡不鸣”,宁静而不寂静。
在村落里,有华东最佳观星圣地体验浪漫。
村落的夜晚,躺在无边的夜空下,数天空中零星闪烁的星星,是多少人共同的回忆。如今在都市仰望天空,却只看得到各色闪烁的霓虹灯光。
海拔近700米的高田坑村,因其无雾霾,光污染非常小,波特尔暗夜分类为2级,属典型的真正黑暗,故而成为了华东地区最佳的观星圣地之一。
和喜欢人一起看清澈的银河,共同许下心愿,这将会是一生都值得妥帖珍藏的回忆。
这个季节,秋风正起,家家户户晒秋忙。高田坑村,有着与格外美丽的秋色风景。
每到秋收季节,家家户户满溢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氛。田野间、房屋间都成了丰收的世界。
竹匾盛满了玉米,辣椒等色彩鲜艳的农作物,屋顶、房檐、黄墙上的农作物则被摆成了圆圈、爱心等不同的形状。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4 龙门村
入选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钱江源支流龙门溪畔的龙门村,常年平均气温16.4℃,是少有人知的避暑胜地。九溪汇流在村西北百尺深潭内,一条清溪将村庄分割为二,使中心村成太极图状。
齐溪镇龙门村内群山绵延、瀑布成群,自然景观优美,有樟木、榉木、红枫、红豆杉等古树名木近百株。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闽北风格的土楼,百年历史的古祠堂“鸣凤堂”、“溥源堂”,还是开化县红色教育基地。
“九溪龙门太极村,江南土楼黄金屋”,鱼跃龙门的美好愿望始终在这片土地留存。这里有夯土建成的土楼依山而建,比起青砖黛瓦的徽式建筑显得格外粗野,在这青山怀抱之中,显出一种别样风情
相传百鸟之王凤凰飞至龙门时一声啼叫,“凤鸣高岗”,因此村中一处祠堂取名“鸣凤堂”。150多年过去,虽然凤凰的踪迹已不可寻,但凤鸣堂的文化气息仍旧浓郁。走进凤鸣堂,第一个强击视线的便是满屋的壁画。三十多幅壁画大部分分布在正厅,不仅画在墙壁上,连梁上也有。历经150年的时间冲刷,颜色依旧十分鲜艳。
5 读经源古村
入选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藏匿于深山之中,特别古朴、幽静的村落,村落的名字也是异常的优雅。
读经源自然村位于开化县音坑乡儒山村,村内有46幢土坯房。群山环抱,古树参差,这里以纯土木结构建筑为主,此外,还有几幢五六十年代的石墙房,整体建筑风貌古朴、幽静。
读经源自然村是音坑乡乃至全县拥有土坯房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村民居住率最高的传统古村落。
村庄历史悠久,这里建筑以纯土木结构为主,此外还有几幢石墙房,整体建筑风貌古朴、幽静。民族建筑群鳞次栉比,巷道幽深,纵横交错,民俗风情浓郁。
这个藏在青山深处的古朴村落,黄土青瓦,石板小道,千年古樟,百年斑驳,如同从古时穿梭至今,等候游客的到访。
6 霞田村
入选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霞田村位于钱塘江源头,村落自宋代属古徽州,建筑风格多为一颗印式徽派结构,粉墙玄瓦,马头翘角,错落有致。
古民居外观造型优美, 多为三合院、四合院,两进二层的砖结构,布局对称,进深较大,院落较小。不远处见一小湖,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水的绿与丹霞地貌的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置身如画般的美景中。
霞田村的祠堂在阳光下映射出出悠久的文化底蕴,如今,闲暇时间,老人们围坐下棋,村妇们围聚唠家常,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村里处处呈现出一幅安定祥和的生活场景。
7 陆联村
入选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何田乡陆联村由原来的四联、大源头、皂底三个村组成。该村主要经济特产有茶叶、板栗、用材林等。村内现存有传统建筑46个,如建于明代的古鱼池等。
明清时期山泉流水养鱼在开化境内已初具规模。何田乡陆联村完整保存着古人进行山泉流水养鱼的重要遗址—“高源一号”百年古宅。先人们将天井改造成清水鱼塘,溪流穿塘而过,鱼在塘中、塘在屋内,养鱼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古朴的徽派建筑,悠远的流水鱼塘,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开化山居渔民的劳作方式。随着这一生产模式的盛行,当地还逐步形成了过节吃鱼、中秋送鱼等民俗活动,清水鱼也成为了招待贵客、馈赠亲朋,孝敬长辈的特产礼品。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