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 谊
清代昭梿在《啸亭杂录·顾总河》中写到:果于友谊,公之督河时,前督完颜伟病于署中,家属已先行,公为之守护汤药,旬日无倦。完颜公谢之,公曰:“吾辈共事君父,即与昆仲无异,安有兄病而弟不为之经理者乎?况公家属已去,今无亲者在傍,琮敢不黾勉从事乎?”完颜公感激垂涕,曰:“弟来生补报之可也。”
由此可见,友谊是来自两个以上人的双向或者多项交往,这种交往会产生一种相互认可的情感关系,彼此之间共同维系,任何一方向对方的示好或者情感投入,如果不能被对方所接受,就不能称为友谊。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这种亲密性做了三点概括:
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
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
3、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
可见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没有任何功利观念的,相互之间尽心而为,真诚相待,情谊为上,一诺千金,相聚时开怀畅聊,分开后时常想念。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都有自己交往的朋友,有的交往频繁,有的来往不多,但是从心灵深处产生的友谊,在每一次见面时都表现的“漂亮无比”!
没有友谊的生活是孤独的,因为人生缺少了友谊,就意味着没有了朋友,也就表明这个人缺少了交往,除了从事专业技术领域的人为了事业而放弃了朋友以外,否则生活就是单一的、无趣的、孤单的。这样的人,心理往往会出现问题,需要由心理学家来帮助。
友谊的圈子和范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也会随着事业的发展而改变,但都是增长型的,除非自己愿意放弃友谊。
友谊需要付出,需要维护,需要尽心。当然,人不会为了友谊而放弃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专门维系,因为友谊是一种结果,而过程就在平时的交往之中。
友谊的圈子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多,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爱好、情商、能力,事业发展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这个圈子的阶段性,新的友谊出现后,老的友谊依然存在。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乔万尼·薄伽丘说: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人首先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所以必须珍重友谊,善待朋友,用自己诚实的心地去对待你自己的社会圈子,否则人生就缺少了一片天地,缺少了一个空间,缺少了一个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