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百姿:浮世绘最后的杰作

南山子春秋

绘画、诗歌、散文、小说,撒下什么种子就收获什么,一支笔,一张纸,不让短暂的人生荒芜。
31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水清見月 巫娜 - 七弦清音

阴晴圆缺,月之百姿折射人生百态;

透过月亮,阅尽人世沧桑,悲欢离合。

月亮在日本传统中是深受喜爱的美丽之物,日本在上千年历史中进行着以月亮为主题的各式艺术创作。月亮同时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赏月是日本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日本最后一位浮世绘创作天才月冈芳年在其木刻版画系列作品《月百姿》中对于这个传统题材处理的独创性,使得《月百姿》成为集大成于一体的“最后的浮世绘杰作”。

如同葛饰北斋的《富士三十六景》、安藤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月百姿》遵循了浮世绘中以多幅作品开发同一个主题的创作模式。芳年使用的是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是对日本传统艺术和文化的致敬,却在绘画过程中吸收了许多西方的绘画技巧,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独特风格。线条和构图具有着极强的动感,非常适合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其画作中所表现的人物情绪中所蕴藏的强度和范围在浮世绘的历史中前所未见。芳年在《月百姿》中对色彩的精妙运用,对后来的版画艺术家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绘本中的作品从构思到制作,均执行了超高的艺术标准。

100种月亮,100个故事。《月百姿》诠释了人间之事与月亮形成某种关联时的精彩瞬间。每一幅画面中的月亮都是独一无二的。满月和弦月的造型多次出现,对书中与月亮相关的的细节给予了特别的装饰处理和说明。《月百姿》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讲述了他们在面对不同寻常或极端情况下的情绪反应。芳年的版画对个体人物情感和人物心理敏感程度的表现是革命性的。

芳年在《月百姿》中所体现出的精湛技艺、写实风格和情感内涵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引发着他们的情感共鸣。芳年正是通过独一无二的见解把一个既定的艺术形式——浮世绘——带到了传统边界之上的高度。他在日本与现代性相适应的艰难过程中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变革中以勇气、洞见和人格力量让浮世绘得以重生,用最后一抹荣耀的迸发让浮世绘光彩焕发。

不同于市面上诸多介绍日本浮世绘的画册,《月百姿》作为“最后的浮世绘杰作”,摒弃大而全的泛泛介绍,以“100种月亮,100个故事”为主题,通过取材于历史、文学、戏剧、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的经典瞬间,讲述着人与月亮,人与人之间,人和自己的关系,发人深思,引人共鸣。《月百姿》彩绘木版画系列作品不仅秉承了日本传统文化,与能剧、俳句等形式融会贯通,其中更是有多 幅诠释了来自中国的传说、典故,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渊源的兴趣。

浮世绘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约翰·史蒂文森更是在其这部心血力作中,生动地还原了月冈芳年历经新旧变革而坎坷曲折的艺术生涯,详尽地解释了《月百姿》的艺术风格与绘画特点,并细致地分析了芳年的绘画手法,带领读者深入地全方位地领略彩绘木版画的独特魅力。

 来自江户时期“艺术品社会化”现象的鼻祖 

《月百姿》中的前5幅作品出版于1885年秋天,后来每隔几个月会以单张或按批次继续出版,直至1892年夏天芳年去世前不久才出齐全部100张。作品广受公众欢迎,即便是在制作阶段,市民们也会在天刚亮时就到出版社门前排队,以购买一张全新的作品,最后却往往被告知新作已售罄。

《月百姿》在今天通常被认为是芳年集大成于一体的杰作。顶级收藏家集齐整套作品的难度极大,购得一套在1892年发行的《月百姿》稀有典藏版更是要斥资数万美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