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懂得乡村,才能振兴乡村

中国的乡村与非洲及南美洲的乡村不同,他们是“原始型落后”,我们是“文明型落后”。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乡村,在漫长的岁月磨洗中,逐渐生成了各自独特稳定的居住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及运行机制等。复杂多元深厚的历史背景昭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可以随意挥洒,而应立足原风貌、原生态,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古典与时尚的互融,传承与创新的契合。

中国乡村的变迁,是迭代而不是换代,要宜居还需要宜业,保障食物更应有多种功能。因此,精准把握未来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功能定位、价值逻辑及思维方式,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关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中央乡村振兴的宏观大政,要将这五大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应以“九园之乡”的价值追求和思维逻辑,设计架构,定位功能,引领走势。

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

给农民一个既宜居又宜业的家园, 这是乡村振兴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宜居宜业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契合”。有些地方进行村庄大规模整合,把老百姓安置到一个新地方集中居住,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但种自己的田要跑十几甚至几十公里,骑摩托或开车的油钱比卖农产品的钱还多,农民不满意。不仅要生产、生活契合,还要和生态、生意相契合。要创造“身在青山绿水间,心在唐诗宋词里”这样一个宜居的环境,同时还要做好市场开发,有好产品,能卖得出去,卖个好价钱;有好景点,能引来游客,让风景产生价值。不然,再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市场不活跃,也是死水一潭。

二是“三产融合”。中国人多地少,小农户需要兼业,应在发展粮食和特色种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的二、三产业。新鲜农产品采摘后,最好马上装进冷库。很多农产品加工应在乡村完成, 如果把工厂建到城里,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合理。农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是当前我国农业最短的短板,美国农民300多万,但美国为农业服务的从业人员却占美国总人口的17%—20%。应破除“谈农色变”的旧观念,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为农民开拓“离土不离乡”的第三就业空间,为兼业者减少背井离乡的远征打工。

只有“四生契合”“三产融合”,农民才能就近就地就业、宜居宜业、安居乐业。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宜居宜业是当地农民的宜居宜业,不是外地人、城里人的宜居宜业。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子的人自己知道。因此, 乡村振兴一定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说了算,不能只顾宜居不顾宜业,更不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去定位是否宜居宜业,这是我们未来乡村建设的大逻辑、关键点、要害处。

农品高效生态的田园

高效、生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科技的植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农业的生态化远未成形。要实现农业的高效生态目标, 应坚持以低端传统产业对接高端现代需求的发展理念。

中高端现代需求就是有机、健康、绿色产品,目前我国的有机农业只占世界的6%,美国占47%。我国的有机肥施用占比不到10%,美国占比已高达50%以上。一亩高标准土壤,应有16万条蚯蚓,300公斤的真菌细菌,5%—12%的有机质含量。

好土壤才能产出好产品。我国推行“减肥增绿”计划大见成效,但是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差距还远,化肥、农药施用量依然很大。目前世界上农药有3万多种,食品添加剂也有3万多种。乌克兰人体清理专家做了一个实验,将死人身体上有毒的垃圾清理出来,平均3—5公斤,占人身体重量的4%—6%。另据我国科学家研究,使用化肥生产的小麦,与使用有机肥生产的小麦相比,钙含量减少76%。

100年前,美国农业部土壤所专家写了一本《四千年农夫》,记载了中国、日本、韩国的农民如何运作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认为这是东亚地区农业的奥秘。这本书现在还被美国农民当作“圣经”来读。而我们却把祖先创造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有机农业经验扔在一边,大学连美国农民都认为过时了的所谓现代农业,这是从学术界到政策界都应认真反思的大问题。

从有利于人的健康视角看,生态农业也是高效农业,世卫组织研究表明,现在全世界有30多亿人吃不起营养平衡的健康饮食,我国就有3亿多人处在“隐形饥饿”状态,表面上吃得很好,但食物中缺乏必需的营养成分。要把“病从口入”变成“病从口出”,让人们吃出健康来,最简便廉验的办法就是变开发植物动物的“二物思维”,为开发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三物思维”,发展生态有机健康农业,直接通过饮食调节营养平衡。

坚持以低端传统产业对接高端现代需求的发展思路,也是提高农产品价值的最佳捷径,中高端现代需求的农产品价格必然高于一般农产品。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求发展既讲高产又讲高质的生态有机绿色农业,只有高产高质, 才能高效。

市民休闲养生的逸园

纵观历史,人类财富积累的演进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土地,第二阶段是机器,第三阶段是金融,第四阶段是教育,第五阶段是康养。

如今人类正处于第五阶段,有人戏称现在是“忙人进城,闲人下乡;穷人进城,富人下乡;为生存的人进城,为生活的人下乡”,虽为戏言,但却折射出休闲养生已成为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人均每日休闲娱乐时间约为2.2个小时,而欧美国家约为5小时,这表明我国的康养产业拥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如今的消费结构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物质奢侈消费已逐步减少,健康养生消费比重正稳步增加。

未来到乡村休闲养生的人群主要有四类:富人、老人、闲人以及高智商的人,其中老人为主要群体。我国“未富先老”的状态已经呈现,农村老龄化进程比城镇更快。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将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概括为“诗意的栖居”,富有诗意的环境,能够点燃激情、激发活力,让人产生诗情画意的美感, 比如看到一片荷塘, 马上就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诗句呈现出来。这种“诗意地栖居”才会让人产生和美恬静、舒适安逸的幸福感,才是适合人类休闲养生的理想状态。

人类已经进入“大(大数据)、云(云计算)、移(移动互联网)、物(物联网)、智(人工智能)” 时代,未来乡村建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因地因时制宜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让“逸园”中人跟上时代,“逸”得现代。

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始于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理念追求“人定胜天”,笃信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可以改造自然;而生态文明认为“人是自然中的一员”,应与自然和谐共处。未来乡村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就必须破除“驾驭规律”“人定胜天”的旧理念,树立遵循规律、天人合一的新思维。规律只能被认识而不能被打破,只有尊重规律,才不会被规律惩罚。我们现在面临的水、土、空气污染等问题,就是不尊重规律的后果。

工业革命超越限度,即成危害,塑料问世曾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发明,今天已经成为最严重的公害,科学家研究表明,我们每人每天都在吃塑料微粒,每人每周平均要吃进5克,相当于一张信用卡,这对人体会造成多大危害尚不得而知。塑料残留在土壤里会改变土壤性状和土壤结构,导致农作物减产。更严重的是,土壤里的塑料,可能几百年都降解不了。

水多、水少、水脏, 是人之与水关系越来越僵的矛盾点,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与水争空间。有调查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70%的城市化都是建在跟洪水争空间的区域。生态恶化,河水断流,2013年,流域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3万条,上世纪50年代是5万多条,半个多世纪减少一半多。

乡村振兴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最紧要的是做好三件事:改土、治水、净化空气,使动物植物各安其家, 快乐生长;让人与自然各美其美,和谐相处,创造一个山水田林河湖草、鸟兽虫鱼微生物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

游子寄托乡愁的留园

乡愁是中国人对家乡的特有感情。游子“叶落归根”,商人“衣锦还乡”,官员“告老还乡”。泱泱大国,炎黄子孙,对于家乡的情感关系可以用两个“真好”概括,年轻时终于离乡出游,“真好”!年老时终于归乡安居,“真好”!南怀瑾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八万里悟道,终究诗酒田园”是他的人生心得。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从贩夫走卒到文人雅士,从乡野渔樵到庙堂乌纱,他们的心路历程都表明“吾心归处是故乡”。

今天我国正在高速推进城镇化,新中国成立伊始城镇化率仅约为16%,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过60%。自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跨越半个世纪,从乡村走进城市的几代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很多人还长期处于“一脚城里一脚乡”的两栖状态,他们对乡村的记忆和怀念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乡愁也是这几代人特有的情感,是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留住乡愁,就是为他们留下那段挥之不去的集体记忆,让他们在人生的后半场能够找寻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场景缅怀。

因此,乡村建设,必须坚守“迭代”而非“换代”的理念。“迭代”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决不可推倒重来,务必尽可能多地保持当地特有的原生态格局、原乡土风貌、原民俗韵味。

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宝库,中国的自然村落从改革开放前的400多万个已经减少到目前的200多万个,每个村落都蕴藏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一个传统村落的消失也将意味着一种传统文化基因的消亡。保护传统,留住乡愁,并非排斥现代,尤其民房的改造,应遵循“外面五千年、内里五星级”的理念,让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

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农耕文化正遭遇断崖式沉没。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呼声渐高,重视程度渐深,但在具体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其表象,如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工艺品、木雕、戏曲、刺绣等等的收集、整理,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中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制度建设的传承。

例如,“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农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农民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国外学者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文明的黄金定律”。

遵循自然规律是中国农业得以万年传承、生生不息的根本,中国农民想问题、办事情从来都按照这一思维方式谨言慎行,不越雷池。这些思想的精华、思维的逻辑,应成为我们乡村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核心。历经成百上千年积淀,一些切实可行、长盛不衰的乡里制度,耕读传家的家风、家教等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需要我们收集、整理、传承、活化。总之传承农耕文化不可只重表象,丢弃本质;只重形式,失去精髓。

缓解社会压力的后园

民谚云“小乱避城,大乱避乡”。这是因为乡村可以长期与外界隔绝,自我形成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系统,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能够在那里繁衍生息。陶渊明笔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便是明证。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一些人便搬离城市,到乡间别墅居住躲避疫情。人类正面临诸多难以预测的移动性背景,当突发性新型灾难降临时,人口密集的城市没有退路,乡村的救助疏解功能显而易见。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人与劳动的关系根据时代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农业文明时期,是“人与无偿劳动的抗争”,工业文明时期是“人与无益劳动的抗争”,计划经济时期是“人与无效劳动的抗争”,人类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人与无处劳动的抗争”。以色列学者赫拉利预测,未来世界是“1%的神人和99%的闲人” 组成。

如何解决“无处劳动”的矛盾?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发挥乡村的人口“蓄水池”和内循环作用,让赫拉利笔下的“闲人”到乡村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价值和乐趣,使乡村成为缓解社会压力的后园。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有一种声音认为要“终结村庄”,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论调。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城镇化率上限为70%左右,意味着未来将有几亿人仍然生活在乡村,目前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也只有13个。只要人类还需要吃饭,就必须有农业,有农业就必须有农民有农村, 面对一个14亿张口的庞大群体, 吃饭永远是头等大事。中国的村庄不会消失,因此,不可盲目终结村庄。城与乡就像一对夫妻,各有功能,谁也不能取代谁。

民间矛盾调处的谐园

中国农民聚族而居,世代沿袭,形成村落。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社会关系相对稳定。大规模撤村并居,一旦打破这种稳定与平衡,就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乡村就会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中国乡村的治理,历来依靠的是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被称之为“第三领域”。

自古以来,遇到兵荒马乱,王朝更替,只要某地有一位德高望重者利用这种力量鼎力维护,就能稳住一方,偏安一隅,待到新的王朝建立,便又马上和新生力量对接。城里人发生矛盾,靠的就是利用正规制度打官司,乡村如果单靠正规制度解决问题,恐怕一村设一个法庭, 天天开庭都解决不完。

乡村调处矛盾绝大多数靠的就是一些德高望重者出面调停,上升到法律层面的十分有限。他们可以说是国与家、上与下、官与民、公与私的对接枢纽,是乡村各种矛盾的缓冲带。中央提倡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结合,把自治放在首位, 就是对乡村这一传统治理精神的发扬光大。

有学者指出,新乡贤通过调解民间纠纷、评判是非获得权威,通过参与村庄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获得声望,通过维护村庄共同利益获得地位,在村庄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当下需要挖掘培育的乡村治理新动能。

乡村落后,需要按照城市文明的思维加以改造。这是西方人的逻辑,是一种野蛮文明,在中国水土不服。地相近,人相亲,心相通,情相牵,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才是乡土中国的特色,才是治理有效的社会生态。

累积家园红利的福园

中国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在长期相处中建立起彼此信任、互帮互助的紧密关系,这是乡土中国的宝贵资源,它像是一座无形的“村庄银行”,诚信就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存款”。在这个熟人环境里只要讲承诺守信用,严格用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约束自己,就会积累成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福利,即 “家园红利”。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家园红利”,在资源配置、矛盾调处、邻里互助、临时救危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代际传承,福荫子孙。遇到急难险事,不须号召动员,邻里就会立即伸出援手。乡里乡亲,急需用钱,“家园红利”积累丰厚的人家不需要写借条、找抵押、付利息,马上伸手可得。

反之,一旦在这个熟人圈子里失信,他将被熟人社会的成员集体抛弃,甚至祸及子孙。一般没有人敢用“诚信”作为抵押物,做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的勾当。

这种熟人环境积淀的社会福利,是乡村社会自我平衡、自我净化、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是乡村德治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乡村治理价值巨大、意义深远。

在乡村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熟人社会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家园红利” 逐步弱化,校正乡村迷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应充分挖掘这一世代积聚的宝贵资源,大力弘扬这种诚信为本的传承精神,重构乡规民约,加强乡村的信用体系建设,让“家园红利”成为打造幸福乡村价值链的重要环链。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一诺农旅规划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

(0)

相关推荐

  • 武汉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投稿冯煜晖 近年来,黄陂区按照& ...

  • 乡村振兴规划如何从产业、人才、村落、文化等多方面做文章?

    2021年是我们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年,很多地方县级政府都在调研选择示范点,寻找专业的规划团队对各乡镇重点乡村提出产业布局.生活宜居.休闲接待点的策划思路,合理的描绘地方乡村振兴可落地规划执行方 ...

  • 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一规划发展是怎么回事?这几项农民早知晓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对于三农的发展极其重视,现在已经制定了新的规划措施,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来推动乡村全面走向振兴.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

  • 乡村振兴,建立科学的产村融合发展模式是乡村旅游成功的前提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发布.关注我们,多赚钱,少走弯路!近期平台计划推出"休闲农业100问"大型系列讲座,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

  •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

    回望历史,更懂当下.我们党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三农"工作的不同重点和不同抓手,但都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统筹谋划,在致力于推进农业生产 ...

  • 乡村振兴提速,土地整治该怎么干?

    随着<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施行,乡村振兴驶入了"有战略指引,有规划部署,有政策协调,有机构推进,有法律保障"的快车道. 土地整治在促进耕地保护.推动用地节约.统筹城乡发展 ...

  •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7月5日消息,7月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出席 ...

  • 在保护乡村文化的同时,该如何振兴乡村?

    嘉宾 | 宋新潮.刘兰肖.聂頔.刘彦随.徐天进.吴必虎.许云飞.张晓虹.朱启臻.罗德胤.丘干.许全军 记者 | 徐悦东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乡村逐渐衰落.如何保存传统村落成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 ...

  • 想做乡村振兴规划,这6个方面一定要了解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发布.关注我们,涨知识,少走弯路!近期平台计划推出"休闲农业100问"大型系列讲座,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

  • 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乡村振兴工作室发布.关注我们,涨知识,少走弯路!传播乡村振兴专业知识,为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专家咨询电话:139084801 ...

  • 重磅 | 乡村振兴促进法通过!6月1日实施

    经过三次审议,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从此,我国促进乡村振兴有法可依了.这部法律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包括10章,共74条,从产业发展 ...

  • 贺建增: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振兴模式

    推文第1186天 图片实拍自第九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分论坛 贺建增,人称"IT农夫".IT行业从业十年,1998年入职深圳华为,2004年起从事有机农业,跑遍全国500多个县, ...

  • 美、美、美!福州这座“后花园”大变样!「区县头条」

    今天的区县头条 我们来看看晋安! 来源:今日晋安 晋安区寿山乡 是福州市区的 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 素有"福州后花园"之称 2018年以来,寿山乡围绕&quo ...

  • “全域有机农业”如何开展?有哪些社会价值?

    推文第1035天 本文整理自贺老师在蒲韩联合社耕读大学的讲课录音 [作者简介]"IT农夫"贺建增,衡荣农业创办人,北京衡荣有机农业研究院(NGO)发起人,耕读大学执行校长,有机圈盛 ...

  • 乡村振兴立法,撤并村庄有规矩

    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其中广受关注的一条是: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 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村庄 ...

  • 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

    4月初,[博主讲堂]徽州站结束后正值清明时节,薄著老师团队决定对周边文旅产业进行考察一番,这便有了对"篁岭模式"的研究. 篁岭,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个古村落,目前是一个网红旅游景点, ...

  • 闰土通讯2 | 乡村振兴的经验从哪里来?

    自从农业农村部成立以来,是发了很多好看的文件.有的文件背后还跟着资金,有评选,作为政绩的各种称号.地方当然也很积极.农口跑项目的人更是吃这碗饭的.我只是有些怀疑,怀疑它们的效果.中间运作的机制.或许是 ...

  • 邹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邹 城 美丽乡村 香城镇泉山沟村 行走在我市乡村,高标准公路四通八达,乡村小院悠静致雅,院落窗明几净,广场笑声连连,邻里友善和睦,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留住了乡愁印记--"美丽"成为我市 ...

  • 乡村振兴促进法诞生记

    承载亿万农民期待,凝聚顶层设计匠心与各方民智民力,历经三次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4月29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自此,三农领域固根本.稳预期.利 ...

  • 如何做好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这几种情况要引起重视

    乡村振兴怎么走?,做好规划,打造独特生态链.乡村振兴大家都在喊,怎么干却是一个难题?君纬认为,因为乡村要振兴,必须是投资人能够赚钱,当地老百姓能够有稳定的收入,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还是做好产业布局,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