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为何死活不肯见洋人? 不愿与洋人平起平坐

历史探秘大全

抽丝剥茧揭开历史真相的神秘面纱,用碎片化的细节撬开你所不知道的各类震惊雷人的历史真相事件。
4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当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陷了广州城,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期间,当地民众自发进行反抗。英法联军为了扩大战果,北上天津,攻占了天津大沽口。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打到天津郊区,作出进攻北京的姿势。
咸丰皇帝吓破了胆,他赶紧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奔赴天津,分别与英法联军签订了《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含: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多地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陆自由传教;外国人可以到内陆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400万两银子,对法赔款200万两银子。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就撤出天津,陆续南下。如果事情到了这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就结束了。可是,咸丰皇帝看了《天津条约》后,对其中的某条内容感到恐慌。
大家先来猜猜,咸丰皇帝最怕哪条内容?
是增开通商口岸吗?不是,是允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陆自由传教吗?也不是。是赔款600万两银子吗?更不是。比起《中英南京条约》的2100万银元赔款,这点钱不算多。
其实,咸丰皇帝最怕的是第一条:外国公使常驻北京。这意味着,这帮洋人不但要常驻在北京,还要经常以西方礼节来觐见皇帝,递交国术。这对咸丰皇帝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我大清皇帝,是天下共主,怎么能与你们这些洋人平起平坐呢?
于是,《天津条约》墨迹未干,咸丰皇帝就后悔了。他命桂良在上海与英国、法国代表谈判《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时,向对方提出,如果对方愿意放弃公使驻京、内陆游历、长江沿岸开放、赔款这4项条款,中国可以放弃所有进口洋货的关税。
19世纪中期,中国每年进口洋货的关税已经达到了数千万银子,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咸丰皇帝为了他的“天朝体面”,竟然愿意放弃数千万两银子,可谓下足了血本。
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不干,他们拒绝对已经签订生效的《天津条约》进行修改,并坚持第二年进京换约。
1859年6月,英法联军的舰队再次北上,来到天津。由于咸丰皇帝迟迟不肯“恩准”英法联军进京换约,英法联军炮轰天津大沽口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火再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法联军在进攻天津大沽口时,被僧格林沁亲王精心构筑的防线击败,死亡受伤总数近500人,英军舰队司令何伯遭受重伤。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在重大战役中第一次获胜。
胜利的消息传来后,咸丰皇帝大感振奋。他谕令两江总督兼办理各国事务钦差大臣何桂清转告英法两国,表示清廷有意废除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当然,咸丰皇帝没有把路封死。他表示,如果英法愿意的话,可以按照中国与美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及其换约模式,由何桂清进行办理。
中美《天津条约》的换约模式是什么鬼?原来,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比较聪明,他完全按照清廷的要求,绕过天津大沽口,改由北塘进京,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后来,华若翰并不要求在北京换约,而是在回到天津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
在咸丰皇帝看来,只要不跟洋人见面,什么条件都好商量。
不料,英国人和法国人脑子比较“顽固”,他们一定要亲自进京觐见咸丰皇帝。为此,他们不惜代价,一再增兵,最终通过北塘攻占了天津大沽口,并在八里桥之战中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随后,英法联军迅速向北京进发。
咸丰皇帝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出京城,跑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去“狩猎”。你看,咸丰皇帝是不是打死不与洋人见面?
英法联军也无可奈何。为了表示他们的不满,放火焚烧了著名的圆明园。在放火之前,英法联军将圆明园里的珍贵文物抢救了出来。对,如今这些文物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摆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地。
经过一番折腾,英法联军意识到,他们是没有办法觐见咸丰皇帝本人了。总不能又跟着跑到承德避暑山庄吧?到时候万一咸丰皇帝又跑了呢?于是,他们放弃了觐见咸丰皇帝的要求,表示不能亲自递交国书,一睹皇帝风彩,极为遗憾。
至于公使驻京这一节,由于不能亲自向皇帝递交国书,那么公使驻北京还是天津,并无实质性影响。所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主动放弃了。
只要这两条解决了,其余的事情就好办了。当年10月24日和25日,恭亲王奕訢代表清廷分别与英国、法国互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署了新的《北京条约》。
与两年前签订的《天津条约》相比,《北京条约》要多支付1200万两银子的赔偿,增开天津、大连为通商口岸,割让九龙给英国,允许洋人招聘华工出洋工作等。
咸丰皇帝为了自己不肯见洋人,弄出了这么多幺蛾子,代价未免太沉重了吧?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实体书,限时免费领

和郦波老师一起用100首唯美的诗词
找寻心灵深处的和解和美丽
唤醒我们远去的闲情和诗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