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的演变和历史意义

不可否认,如今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文化。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今天的汉文化,只是一个代名词,已经超越了汉族的局限,更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中华民族的文化,也超越了地域的限制,随着中国人的脚步,遍布了世界各地,甚至围绕中国,还有一个汉语言文化圈(或汉字文化圈)。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的附属国,在很多地方都受到汉文化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文字,还有建筑和服饰,也包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比如使用筷子和一些传统节气等。除了这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外,欧洲、美洲的一些国家现在也有学生从小学或者中学就开始学习汉字了,当然,数量和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核实。种种迹象表明,汉文化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汉”字的来历和演变。更有助于认识汉文化或者汉字的发展和旺盛的生命力。“汉”的演变最早出现“汉”字的是一件商朝时期的青铜器。

父乙甗(据资料显示,父乙就是商王武丁的父亲,有的地方称小乙。)就是上图这件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是商朝的。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描述:甗,甑鬲連體,相連處有十字鏤空箅,侈口、立耳、深腹、分檔、柱足。全器嵌金銀,耳飾綯紋,頸飾獸面紋,腹下側飾蕉葉紋,內填獸面紋,鬲分檔飾獸面紋。口沿內有銘。格式:寬32公分 高44.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選目》

这个是吴大澂于光绪年间临写的父乙甗铭文。里面出现了“汉”字,而且是“汉中”,如下图。

吴大澂是清末著名的篆书大家,据说他手头有几件青铜器,视为至宝,带兵打仗期间还拿出来抚摸把玩,可能就有这件父乙甗。这件青铜器因为被带到台湾,所以大陆的一些学者,包括金文学家(比如容庚的金文编中就没有这个字)都没有收录这个字。另外,在古文字类编中收录了另一个甲骨文写法。如下:

敬事天王钟铭文中的“汉”字。(因铭文中出现敬事天王而命名)本人觉得这个字更像“潢”字。这么重要的一个字,在青铜时期(先秦),就有这两个出处。当时肯定没人能够想到辉煌的汉朝和今天的汉文化。我们来看看篆书中“汉”的写法。

书法字典中收录的汉的篆书写法。除了父乙甗和敬事天王钟是先秦的文字,属于大篆以外,其他都是秦汉以后的文字,属于小篆。篆书中有不同写法,在说文解字中收录的汉的写法就有两个,一个从水,从堇(難省),从土,二个从水,从或,从火。实际上,堇(難省)本身是从火的。这个“汉”字,即从水,又从火,让我想到了水深火热,能不艱難(艰难)吗?

隶书中“汉”的写法。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形。只不过在篆书的基础上增加了隶书的波磔。隶书当中,有的是四个点,有的是两个点,这是咋回事呢?那个是对的?我们知道,篆书当中,堇(難省)是从火的,既然对应篆书中的火,所以,应该是四个点(比如黑,然,焦,热等字的四点底,都是从火的)。两个点的肯定属于讹变,当然,这个讹变,在篆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说实话,之前的字形确实挺有意思的,结果后来楞给简化成了今天的汉。(见另一篇文章“与又相关的简化字之由来”)。“汉”的意义刚才,我们说了,汉从水,从堇(難省),从土,而且堇又从火,除了水深火热,还有土得掉渣,面朝黄土,背朝天,从这里看一看出,这个字八成表达的都是一种困难的处境,现在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字的原意。一。与水相关说文解字中水部是最大的一个部,字数最多(490多字),按意义分成三类:一类与江河名称相关,有150多个字;二类与水的形态相关;三类是水相关的引申字。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可聲。(特指黄河)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特指长江)浙: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為浙江。从水折聲。(就是今天的浙江)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巠聲。(泾河)渭: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東入河。从水胃聲。杜林說。《夏書》以為出鳥鼠山。雝州浸也。(渭河)漾:水。出隴西相道,東至武都為漢。从水羕聲。(长江的支流)漢:漾也。東為滄浪水。从水,難省聲。(今天的汉水,汉江)以上摘录于说文解字,这些字都是河流的名字。最后一个说到了汉。说汉是漾水的一部分,漾水又是汉水的源头,汉水的东边为沧浪水。具体查看汉水,解释如下: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看到丹江口,想到了什么?南水北调。汉水不仅造福了汉江流域的陕西和湖北两个大省,如今因为南水北调工程,造福了沿途的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所以,我们真的要感谢汉水,汉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是从丹江口水库取水的。丹江口是汉水的下游。二。与地名相关汉水发源于漾水,漾水属于长江,在甘肃陇南一代还有一条河叫做漾水,比陕西的宁强县还要靠近长江,在陕西境内,汉水的上游是宁强县,从长江说,漾水就是汉江的上游。汉江一路南下,进入了一个土地肥沃的盆地,这里就是汉中了。汉中市,陕西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市),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曹操、刘备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去过汉中的人都知道,这里确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美食不断,人杰地灵,发家宝地。因为汉水成就了汉中,因为汉中成就了刘邦,创立了汉朝。三。与朝代相关汉帝国之国力强大、对外扩张、持久的强盛统一可称独一无二。在中国历史朝代中,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一个帝国持续四个世纪不奇怪,但是自始至终保持对周边异族的强势和霸权,确实是独一无二。 在美国历史辞典里:汉帝国以国力强大、对外扩张、持久的强盛统一而称誉西方世界!在阿里斯塔夫《全球通史》里,汉帝国是与大英帝国并称的世界性帝国!中国历朝乃至世界五大帝国的版图,都是早中期最大,到后期迅速萎缩,乃至于闹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之类的闹剧。只有汉朝,违反了这一规律。只有汉朝,到灭亡之时也没有失去尊严。总之,汉朝四百年,从头到尾,无论兴衰,都一直保持其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即使风烛残年还是威风凛凛,当者披靡,这是何等霸气,何等强势,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难怪我们的民族会以汉为名。才知道在我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唯有汉朝居首位。其余无论大唐还是大明都只能退居其次。一直影响我们汉族几千年至今,影响深入骨髓、远达环宇的唯有汉朝了。因为汉朝的强大,使得跟汉朝相关的民族,语言,服饰,建筑也都成为世界性的符号。如今,汉语言,汉文化,汉文字等走向世界,跟辉煌的汉朝有关系,更和生命力旺盛的文化有关系。而这个文化,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掌握了这个文化,就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能力,因为文字来源于生活,里面蕴含着智慧。就说这个”汉“字,最开始指的是一条河,前面文字也介绍了这个河的基本特征,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地方险滩峡谷,骄阳四射。而生活在两岸的人们能够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生活,从艱難中走出来,最终成为强者,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点吗?这也正是我们文化的核心之一。

日本清水寺每年公布年度汉字。【延伸阅读】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国及中华文化(或汉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朝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受中华法系影响的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地域相近区域。亦是指中国以及历史上曾受中国皇帝册封或曾向中国朝贡的周边国家或民族。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历代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1] 汉字文化圈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日本学者西嶋定生(1919-1988)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2] 这个归纳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3] 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国家或民族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汉字文化圈的覆盖地域与现代地域区分所指的东亚地区有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台湾以汉字为主要沟通文字的地区,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鲜半岛(朝鲜族)、日本列岛(和族)、琉球群岛(琉球族)等;有时候也包括了现代的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及巴西等南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的汉族较多地区,不过具有争议性。日本的历史学者西嶋定生提出的“东亚世界论(册封体制论)”,成为了有关历史学的“文化圈”概念形成的模型之一。 汉字文化圈具体指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的越南、朝鲜半岛、日本、蒙古等。 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册封体制,历史上完全使用或与本国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汉字,古代官方及知识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朝鲜称为“汉文”)作为书面语言。有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虽然位于汉字文化圈地区内,但不使用汉字。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另外日本的假名和越南的字喃皆是从汉字衍生出去的文字,朝鲜半岛的谚文虽为自创的文字但也能跟日文假名一样和汉字一同混合使用。 汉字文化圈中,各国历史上都使用过汉字,以中国为文明的中心。随着欧洲中心主义的崛起,中国中心主义瓦解,汉字被西方人视为最原始的形意文字,汉文化圈国家后来大多有进行某种程度的脱汉运动,改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不过,随着东亚再度崛起,学习汉字文化的优势又再度被重新审视。一般认为,汉字文化圈包含的国家有: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包括古琉球王国)、越南和蒙古。 时至今日,日语中仍使用大量的汉字作为书写符号,韩国一般的高中毕业生也能认识1800个左右的汉字。 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以及受中国皇帝册封的周边国家或民族。这些中 汉字文化圈的位置。 汉字文化圈的位置。 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历代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国家或民族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汉字文化圈的覆盖地域与现代地域区分所指的的东亚地区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国(汉族)、越南(京族)、朝鲜(朝鲜族)、日本(和族及琉球族)等。日本的历史学者西嶋定生提出的“东亚世界论(册封体制论)”,成为了有关历史学的“文化圈”概念形成的模型之一。 汉字文化圈具体指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的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册封体制,历史上完全使用或与本国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汉字,古代官方及知识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韩国/朝鲜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言。须要注意的是,汉字文化圏并不使用白话(官话)作为媒体。另外,有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虽然位于汉字文化圈地区内,但不使用汉字。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 汉字文化圈内各国历史上都使用过汉字、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位于东亚地区,其特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国民中信仰佛教者众,在其历史的特定时期以汉字作为传播语言和文化载体。这些地区主要为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下列地区有时也被列入汉字文化圈的范围:华人国家新加坡(有时也被纳入大中华地区)马来西亚(有时也被纳入大中华地区)华人聚居地区(如:吉隆坡、怡保、新山、古晋、槟城、马六甲等西马西海岸地区)印尼华人聚居地区文莱华人聚居地区泰国华人聚居地区日侨聚居地巴西的日侨聚居区越侨聚居地欧洲、北美的越侨聚居区韩侨聚居地欧洲、北美的韩侨聚居区。汉字与汉字文化圈王能宪《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10日   13 版)汉字是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创造,凝结着我们祖先非凡而卓越的智慧。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我理解,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字,二者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汉字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古老而神奇的方块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日本学者西嶋定生认为“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是: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些看法大体是符合实际的。以日本为例,从公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其后250年间,遣使不断。通过使节和来华的留学生、还学生、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本。天皇名称、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奈良、京都受大唐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两京的建筑多仿自唐代的长安城。作为“汉字文化圈”另外两个重要成员的朝鲜(韩国)和越南,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更深。这两个国家在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现存的韩国首尔故宫和越南顺化故宫,就都是北京故宫的翻版,由此便可见一斑。当然,“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日本有假名,朝鲜有吏读、乡札、口诀和谚文,越南有喃字。这种情况甚至也出现在中国本土,如历史上称之为“四夷”而今叫做少数民族的地区,就有“契丹”、“女真”、“西夏”等文字,都是利用汉字元素创制而成的。这里还需要对西嶋定生的观点有所补充,就是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也是形成“汉字文化圈”的重要因素和途径。如东南亚的某些地区,不仅远离中国大陆,也不属于中国的藩属国,而是近代中国由于落后挨打,民不聊生,东南沿海人民纷纷“下南洋”谋生,逐渐形成的移民型或侨民型“汉字文化圈”,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的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皆是方块汉字,在越南河内参观文庙,看到刻着汉字的进士题名碑,看到孔子塑像后方悬挂的与曲阜孔庙一模一样的康熙题写的“至圣先师”匾额,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难道不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有力佐证吗?!第二,汉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再如,力量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如果把这个象形字“力”与另一个象形字“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力着于田是为男”。由此推衍,“女之执帚是为婦(简化字为‘妇’)”……这都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沿用至今,他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无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粉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据统计,现有1千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字。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在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文字。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而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用正体中文汉字(繁体字)。目前,海峡两岸正在协商编写繁简兼收、两岸适用的汉语字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方案。日本则采用新字体,在1850个当用汉字中,采纳了大量的简化字,同时也保留了相当多的繁体字,属于繁简杂陈并用。尽管朝鲜(韩国)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六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韩国于1991年和1994年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韩国政府还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日文中的当用汉字还有近两千个,且有增加的趋势。最有意思的要算越南。我在访问越南时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越南实行文字改革后,一些庙宇的匾额和楹联上的汉字被铲除,改用新的拼音文字,但这样一来老百姓以为神灵不灵了,再也没有人去烧香拜菩萨了,于是只得又重新改回来。(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说文解字中从水的字水部6946水水部shui3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屬皆从水。式軌切6947汃水部bin1西極之水也。从水八聲。《爾雅》曰:“西至汃國,謂四極。”府巾切6948河水部he2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可聲。乎哥切6949泑水部you1澤。在昆侖下。从水幼聲。讀與??同。於糾切6950涷水部dong1水。出發鳩山,入於河。从水東聲。德紅切6951涪水部fu2水。出廣漢剛邑道徼外,南入漢。从水咅聲。縛牟切6952潼水部tong2水。出廣漢梓潼北界,南入墊江。从水童聲。徒紅切6953江水部jiang1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聲。古雙切6954沱水部tuo2/duo4江別流也。出?山東,別爲沱。从水它聲。臣鉉等曰:沱沼之沱,通用此字。今別作池,非是。   徒何切6955浙水部zhe4江。水東至會稽山陰爲浙江。从水折聲。旨熱切6956涐水部e2水。出蜀汶江徼外,東南入江。从水我聲。五何切6957湔水部jian1水。出蜀郡緜虒玉壘山,東南入江。从水前聲。一曰手??之。子仙切6958沫水部mo4水。出蜀西徼外,東南入江。从水末聲。莫割切6959溫水部wen1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从水??聲。烏魂切6960灊水部qian2水。出巴郡宕渠,西南入江。从水鬵聲。昨鹽切6961沮水部ju1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从水且聲。子余切6962滇水部dian1/tian2益州池名。从水眞聲。都年切6963涂水部tu2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同都切6964沅水部yuan2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从水元聲。愚袁切6965淹水部yan1/yan3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从水奄聲。英廉切6966溺水部ruo4/ni4水。自張掖??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于流沙。从水弱聲。桑欽所說。而灼切6967洮水部tao2水。出隴西臨洮,東北入河。从水兆聲。土刀切6968涇水部jing1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坙聲。古靈切6969渭水部wei4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東入河。从水胃聲。杜林說。《夏書》以爲出鳥鼠山。雝州浸也。云貴切6970漾水部yang4水。出隴西相道,東至武都爲漢。从水羕聲。余亮切6971漢水部han4漾也。東爲滄浪水。从水,難省聲。臣鉉等曰:从難省,當作堇。而前作相承去土从大,疑兼从古文省。   呼旰切6972浪水部lang4/lang2滄浪水也。南入江。从水良聲。來宕切6973沔水部main3/mian3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東南入江。或曰入夏水。从水丏聲。彌兖切6974湟水部huang2水。出金城臨羌塞外,東入河。从水皇聲。乎光切6975汧水部qian1水。出扶風汧縣西北,入渭。从水幵聲。苦堅切6976澇水部lao2/lao4水。出扶風鄠,北入渭。从水勞聲。魯刀切6977漆水部qi1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東入渭。一曰入洛。从水桼聲。親吉切6978滻水部chan3水。出京兆藍田谷,入霸。从水產聲。所簡切6979洛水部luo4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从水各聲。盧各切6980淯水部yu4水。出弘農盧氏山,東南入海。从水育聲。或曰出酈山西。余六切6981汝水部ru3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从水女聲。人渚切6982潩水部yi4水。出河南密縣大隗山,南入潁。从水異聲。与職切6983汾水部fen2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符分切6984澮水部gui4/kui4/kuai4水。出靃山,西南入汾。从水會聲。古外切6985沁水部qin4水。出上黨羊頭山,東南入河。从水心聲。七鴆切6986沾水部tian1/zhan1水。出壺關,東入淇。一曰沾,益也。从水占聲。臣鉉等曰:今别作添,非是。   他兼切6987潞水部lu4冀州浸也。上黨有潞縣。从水路聲。洛故切6988漳水部zhang1濁漳,出上黨長子鹿谷山,東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南漳,出南郡臨沮。从水章聲。諸良切6989淇水部qi2水。出河内共北山,東入河。或曰出隆慮西山。从水其聲。渠之切6990??水部tang1/dang4水。出河内蕩陰,東入黃澤。从水??聲。徒朗切6991沇水部yan3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爲泲。从水允聲。以轉切6992泲水部ji3沇也。東入于海。从水??聲。子礼切6993洈水部gui3/wei2水。出南郡高城洈山,東入繇。从水危聲。過委切6994溠水部zha1/zha4水。在漢南。从水差聲。荆州浸也。《春秋傳》曰:“脩涂梁溠。”側駕切6995洭水部kuang1水。出桂陽縣盧聚,山洭浦關爲桂水。从水匡聲。去王切6996潓水部hui4水。出廬江,入淮。从水惠聲。胡計切6997灌水部guan4水。出廬江雩婁,北入淮。从水雚聲。古玩切6998漸水部jian4/jian1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从水斬聲。慈冉切6999泠水部ling2水。出丹陽宛陵,西北入江。从水令聲。郎丁切7000?水部pai4水。在丹陽。从水箄聲。匹卦切7001溧水部li4水。出丹陽溧陽縣。从水栗聲。力質切7002湘水部xiang1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从水相聲。息良切7003汨水部mi4長沙汨羅淵,屈原所沈之水。从水,冥省聲。莫狄切7004溱水部zhen1水。出桂陽臨武,入匯。从水秦聲。側詵切7005深水部shen1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从水罙聲。式針切7006潭水部tan2水。出武陵鐔成玉山,東入鬱林。从水覃聲。徒含切7007油水部you2水。出武陵孱陵西,東南入江。从水由聲。以周切7008?水部mi4/mai3水。出豫章艾縣,西入湘。从水買聲。莫蟹切7009湞水部zhen1水。出南海龍川,西入溱。从水貞聲。陟盈切7010澑水部liu4水。出鬱林郡。从水畱聲。力救切7011瀷水部yi4水。出河南密縣,東入潁。从水翼聲。與職切7012潕水部wu3水。出南陽舞陽,東入潁。从水無聲。文甫切7013滶水部ao2水。出南陽魯陽,入城父。从水敖聲。五勞切7014瀙水部qin4水。出南陽舞陽中陽山,入潁。从水親聲。七吝切7015淮水部huai2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从水隹聲。戶乖切7016滍水部zhi4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入汝。从水蚩聲。直几切7017澧水部li3水。出南陽雉衡山,東入汝。从水豊聲。盧啓切7018溳水部yun2/yun3水。出南陽蔡陽,東入夏水。从水員聲。王分切7019淠水部pi4/pei4水。出汝南弋陽垂山,東入淮。从水??聲。匹備切7020澺水部yi4水。出汝南上蔡黑閭澗,入汝。从水意聲。於力切7021??水部xi4水。出汝南新郪,入潁。从水囟聲。穌計切7022灈水部qu2水。出汝南吳房,入瀙。从水瞿聲。其俱切7023潁水部ying3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从水頃聲。豫州浸。余頃切7024洧水部wei3水。出潁川陽城山,東南入潁。从水有聲。榮美切7025濦水部yin1/yin3水。出潁川陽城少室山,東入潁。从水?聲。於謹切7026濄水部guo1/wo1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从水過聲。古禾切7027泄水部yi4/xie4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从水丗聲。余制切7028汳水部bian4水。受陳畱浚儀陰溝,至蒙爲雝水,東入于泗。从水反聲。臣鉉等曰:今作汴,非是。   皮變切7029潧水部zhen1水。出鄭國。从水曾聲。《詩》曰:“潧與洧,方渙渙兮。”側詵切7030淩水部ling2水。在臨淮。从水夌聲。力膺切7031濮水部pu2水。出東郡濮陽,南入鉅野。从水僕聲。博木切7032濼水部luo4/lu4齊魯閒水也。从水樂聲。《春秋傳》曰:“公會齊侯于濼。”盧谷切7033漷水部kuo4/huo3水。在魯。从水郭聲。苦郭切7034淨水部jing4/cheng2魯北城門池也。从水爭聲。士耕切7035濕水部ta4/shi1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7036泡水部pao1/pao2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从水包聲。匹交切7037菏水部ge1/he2菏澤水。在山陽胡陵。《禹貢》:“浮于淮泗,達于菏。”从水苛聲。古俄切7038泗水部si4受泲水,東入淮。从水四聲。息利切7039洹水部huan2/yuan2水。在齊魯閒。从水亘聲。羽元切7040灉水部yong1河灉水。在宋。从水雝聲。於容切7041澶水部chan2澶淵水。在宋。从水亶聲。市連切7042洙水部zhu1/shu1水。出泰山蓋臨樂山,北入泗。从水朱聲。市朱切7043沭水部shu4水。出青州浸。从水术聲。食聿切7044沂水部yi2水。出東海費東,西入泗。从水斤聲。一曰沂水,出泰山蓋青州浸。魚衣切7045洋水部xiang2/yang2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从水羊聲。似羊切7046濁水部zhuo2水。出齊郡厲嬀山,東北入鉅定。从水蜀聲。直角切7047漑水部gai4水。出東海桑瀆覆甑山,東北入海。一曰灌注也。从水旣聲。古代切7048濰水部wei2水。出琅邪箕屋山,東入海。徐州浸。《夏書》曰:“濰、淄其道。”从水維聲。以追切7049浯水部wu2水。出琅邪靈門壺山,東北入濰。从水吾聲。五乎切7050汶水部wen4/wen2水。出琅邪朱虛東泰山,東入濰。从水文聲。桑欽說:汶水出泰山萊蕪,西南入泲。亡運切7051治水部chi2/zhi4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直之切7052寖水部jin4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从水??聲。??,籒文??字。子鴆切7053湡水部yu2水。出趙國襄國之西山,東北入寖。从水禺聲。噳俱切7054?水部si1水。出趙國襄國,東入湡。从水虒聲。息移切7055渚水部zhu3水。在常山中丘逢山,東入湡。从水者聲。《爾雅》曰:“小洲曰渚。”章与切7056洨水部xiao3/xiao2水。出常山石邑井陘,東南入于泜。从水交聲。??國有洨縣。下交反7057濟水部ji3/ji4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从水齊聲。子礼切7058泜水部chi2/zhi4水。在常山。从水氐聲。直尼切7059濡水部ru2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从水需聲。人朱切7060灅水部lei3水。出右北平浚靡,東南入庚。从水壘聲。力軌切7061沽水部gu1/gu3水。出漁陽塞外,東入海。从水古聲。古胡切7062沛水部pei4/pai4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从水巿聲。普蓋切7063浿水部pei4水。出樂浪鏤方,東入海。从水貝聲。一曰出浿水縣。普拜切7064瀤水部huai2北方水也。从水褱聲。戶乖切7065?水部lei3水。出鴈門陰館累頭山,東入海。或曰治水也。从水纍聲。力追切7066??水部ju1/zha1水。出北地直路西,東入洛。从水虘聲。側加切7067泒水部gu1水。起雁門葰人戍夫山,東北入海。从水瓜聲。古胡切7068滱水部kou4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从水寇聲。滱水卽漚夷水,并州川也。苦候切7069淶水部lai2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从水來聲。幷州浸。洛哀切7070泥水部ni2/ni4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从水尼聲。奴低切7071湳水部nan3西河美稷??東北水。从水南聲。乃感切7072漹水部yan1水。出西河中陽北沙,南入河。从水焉聲。乙乾切7073涶水部tuo1/tuo4河津也。在西河西。从水??聲。土禾切7074?水部yu2水也。从水旟聲。以諸切7075洵水部xun2過水中也。从水旬聲。相倫切7076涻水部she4水。出北嚻山,入邙澤。从水舍聲。始夜切7077?水部nian4水也。从水刃聲。乃見切7078淔水部chi4/zhi2水也。从水直聲。恥力切7079淁水部qie4水也。从水妾聲。七接切7080涺水部ju1水也。从水居聲。九魚切7081??水部ji4水也。从水臮聲。其冀切7082沋水部you2水也。从水尤聲。羽求切7083洇水部yin1水也。从水因聲。於眞切7084淉水部guo3水也。从水果聲。古火切7085溑水部suo3水也。从水??聲。讀若瑣。穌果切

(0)

相关推荐

  • 随笔||汉江情怀

    汉江情怀 汉江有水,水自碧山间潺潺流来,又潺缓经山脚流淌而去. 在清澈见底的河道中,渐次将自己摆成一道叫人明心见性的清凉.似乎满山殷勤浓密的苍翠,怎么也挽留不住水对人间的关注与情爱:涓涓弱水,必执意要 ...

  • [散文]:习家池上,樱为你开

    一 三月中旬,春节后第一次出差,又来到了古城襄阳.还是住在岘山脚下的那个酒店. 清晨,我依旧健步来到了习家池.去年底,最后一次步行此地时,一地的落叶不见了,光秃的树枝已挂满了绿叶,小溪也解冻流淌得更加 ...

  • 魏蜀的汉巴之战是怎么回事?结果对三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汉巴之战,是东汉时期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这一区域,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了汉巴(汉中.巴东地区,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刘备构成极大的威胁.刘备主动向曹军发起进 ...

  • 覆钵式宝塔的典型代表和历史意义

    覆钵式宝塔又称为"喇嘛塔",因为元代以后喇嘛教建塔常常采用这种塔的形式.这种宝塔是纯粹的外来形式(舶来品),据说它是仿自印度僧人生活中常用的储水瓶的形状而来.也有说它模仿的是僧人坐 ...

  • 古安化办茶文献《行商遗要》之:厘金篇和历史意义

    赊旗发货板厘金寨费:以装大箱每只完银一钱二,套箱完银八分,花套茶完银三分,茶梗小包一分五,定章净茶六十斤外加赔完厘,西大箱完银六分,东大箱完银五分,盒茶完银一分二五,紫阳茶七十斤以下报银八分.以外至一 ...

  • 东叶村中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东叶村中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2007年,投资15万元建造了一个占地100平方米的生活污水人工生态湿地,经过系列创建,被命名为兰溪市生态村. 2008年以来,村中投入43万元,对全村环境进行生态化改造 ...

  • 关于铁壶的由来:追溯日本铁壶的演变和历史轨迹

    日本铁壶的由来和演变:铁壶是一个铁铸茶壶状水壶,具有一个向上弯曲的壶嘴和一个向上提的手柄.通常铁壶的壶身平均高度(不含提手)均十公分~十三公分.铁壶于1800年左右出现在日本,为了更多的了解铁壶,需要 ...

  • 湘江战役(8):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深切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我们不仅应当了解湘江战役的过程,还要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对于湘江战役历史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湘江战役本身来分析,还可以从湘江战役对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的影响来分析. (1)突 ...

  • 成仁有志花应碧——四战四平的历史意义及精神内涵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3年东北解放战争中,四平作为扼守东.北.西满地区要冲,成为国共两党两军反复争夺之地,双方展开了4次浴血鏖战,总作战时间长达63天,史称"四战四平". ...

  • 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普及

    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普及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杜聿明duyuming被俘虏 仅次于林彪的战神,林彪只和他谈论军事,其他人不在话下,军事方面就这么牛. 军民鱼水情·胜利是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邓 ...

  • 马占山将军领导的江桥抗战,为什么历史意义如此重大?

    九一八事变,让东北大地沦入日寇之手,更让所有中国人对"不抵抗政策"切齿痛恨! 不过,张学良不抵抗,不等于别人也不抵抗,马占山就率部打响了武装抗战的第一枪--江桥抗战,让中国人一吐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