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心不齐现象背后的本质:一、反思的缘起
语言是说话者内在思想所做的价值判断的外现,因为言为心声,所以,绝对可以通过语言对一个人做定性判断,除非他能长时间做刻意的掩饰,如间谍,或其他有不良居心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聊过几拔微信好友后,隐约间发现他们有一共性——总能在言语中发现他们价值观的偏激——从他们无比自信的言之凿凿中,无一例外可以发现,是自私的“小我”主导着他们的思想。
再一想,这些人竟然还有一明显的共性,他们也无一例外都“顽强”地抗拒任何带有“大我”动机的改造,哪怕你显露出一点点不像他们一样自私的口风,他们都要对你进行彻底的口诛笔伐,因为他们太害怕别人不像自己一样自私,那样于他似乎像扒光了衣服示众一样不堪。
类似的党同伐异现象,在各种哲学爱好者群中亦比比皆是,于是我就纳闷了,“大我”难道真的是“小我”的死敌吗?经过长时间观察,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二者之间真的是互不相容的死敌关系了!
以前就一直有这样的困惑:人类已经文明了数千年,可作为正统哲学所追求的人性之至善,在现实中,为什么依然如此稀缺?!现在我明白了,原来这种以“小我”主导的人生观是全体未得哲学化之人的共性,并以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占据全人类意识形态的“主流”,所以,现实社会中的总体人性,在本质上,是整体扭曲的,世道人心当然要因人性无度的贪婪而变得“异彩纷呈”。
这说明,大家的行为在本质上是虚伪的,在不得不表现的伪善背后,除少数纯良之人外,大家其实都是“无差异化”的人性皆恶的,所以,世道人心不齐是为必然。如此说来,世间即便再多几个佛陀和耶稣也是杯水车薪的徒劳,人间天堂,似乎只能是个遥远的梦了!
(未完待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