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大明宣德炉收藏的最高境界
炼制宣德炉时要加入一些贵重金属,使其色泽极为美观,可呈现出复杂色彩,如朱砂斑、茄皮紫、甘蔗红、栗壳色、秋梨白、蟹壳青、熟梨、藏经、秋葵、茶叶末等六十多种颜色。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0MjIvMjE0ODU1NTY1XzFfMjAyMTAyMDQxMDA1MzE5NDMuanBn.jpg)
在《宣德鼎彝谱》中并无特定的样式,其花样繁多,样式不一。有菊香炉、法盏炉、梅花炉等等。由于花式炉形异量大,所以铸造工艺相当复杂,真正的宣德炉必定是精妙之品。
明代人开始喜爱用香炉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受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与明代中间隔着元代,而元代是漠北蒙古人统治天下的时期,它在文化传承上跟宋代有很多差异。到了明朝恢复了以汉文化为主的历史,这时的人们非常渴望汉文化,怀念宋代的文化氛围。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0MjIvMjE0ODU1NTY1XzJfMjAyMTAyMDQxMDA1MzIzNy5qcGc=.jpg)
明嘉靖时期是明代中兴期,嘉靖皇帝登基后效法先祖推行“新政”,使国力明显增强,文化空 前繁荣,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学”,修道少不了焚香敬神,宣德炉自然成了皇帝常用之器,御用器肯定会倍加爱护,所以宣德炉在明中期宫藏数量丰足。
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在北京前门大街一带就有专门伪造宣德炉的店铺,打磨厂东大市炭儿胡同有专铸宣德炉的作坊,作成后做旧、涂色、上蜡,以此牟利,往往借道上海向外推销,亦有销至蒙古地区,但做工粗糙,炉胎薄,铜质差,多砂孔。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A0MjIvMjE0ODU1NTY1XzNfMjAyMTAyMDQxMDA1MzI4My5qcGc=.jpg)
明代宣德炉基本上是紫铜和白铜制作的。黄铜材质的宣德炉基本上是清或清以后的制作的。凡紫铜或白铜所铸铜器有一个特点,就是沙眼较少,黄铜则沙眼较多,且同体积的情况下分量也较轻。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清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 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