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痰是催命鬼,干咳是刮骨刀,但解决并不难

今天的话题,我们从黏痰和干咳说起。痰,人这辈子一定都遇到过。有了痰怎么办?咳出来呗。可是,你确定每一次,都能把痰咳出来吗?有一种痰,是很难咳出来,或者说根本咳不出来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如果您的气道很健康,没有呼吸系统疾病,应当是没什么感受。相反,您如果是一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或者是肺结核患者,尤其是常年吸烟者,那么对此该有所体验了。这就是:嗓子痛、干、痒,里面有痰,但是怎么咳也咳不出,偶尔咳出来一点点,则十分黏着。大部分情况下,属于干咳。看舌苔,往往白而干。

这个时候,你所感觉到的痰,真的是很难咳出来的。

这个痰叫什么?我们古人很聪明,把它叫做“燥痰”。所谓“燥痰”,和“湿痰”相对而言。对这个问题,中国古医学史上有一部书,叫做《医学心悟》,阐述得非常到位。它说:“湿痰多生于脾,燥痰多生于肺”。这明确指出了两种痰的发病位置。

这燥痰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燥痰源于肺中的虚火。我们都知道,这肺里面,本来是布满津液的。肺为矫脏,它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可是,如果肺中有虚火(即肺阴不足),那么火势就会炼津,把津液活生生灼炼成痰。因为这种痰的生成,源于虚火,所以它天生黏稠,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成的痰,大大的不同。

这样的痰,是很难咳出来的。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气道,早就被虚火折磨得干枯燥涩了。这就自然让黏痰艰涩而不出了。由于燥痰阻肺,再加上虚火灼伤,所以肺失宣降,于是我们就不断地干咳、气喘。至于咽喉干痒疼痛,则更是气道干涩的体现了。

所以说,一个燥痰,一个干咳,这是我们肺阴亏虚、津液不化、气道艰涩的表现。

这样的状态,严格来说很危险,会导致一些列全身症状。肺主一身水液的疏布和代谢,主一身气机和血液的推动运行。旁的不说,单说这便秘,就很容易随之而产生。 燥痰是催命鬼,干咳是刮骨刀,此言不虚。

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说实话,很难办。

难办在哪里?你如果因为肺燥而润肺吧,就容易让黏痰更加不易排出来。因为黏痰本身也是由津液而来。你如果用半夏之类辛燥的药物来化痰吧,就容易增加肺阴不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了。

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祖先。他们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和您聊的“贝母瓜蒌散”。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呢?源于《医学心悟》。这是中医学里面特别有名的祛痰剂。学习中医和爱好中医的人,应该都了解它。

它用十分精巧的办法,化解了上述难题。

这里面的贝母,味甘而性微寒,入肺金,有清润之性,既能够清热,还能化痰,同时又润肺,所以符合我们的要求。还有那瓜蒌,和贝母差不多,能润燥,能利气,还能清热和涤痰。涤痰是什么意思?将痰浊涤荡出去。

这两味药,在清热润肺的同时,不妨碍化痰。在化痰消浊的同时,又不会伤及肺阴,不偏不倚,刚刚好,所以我们拿来应用。

接下来再看花粉。花粉这味药,能清肺生津,润燥化痰。近代医学家张锡纯对它就特别推崇。用在这里,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辅助润肺。

然后再看橘红和茯苓。这两味药是专门本着痰这件事去的。橘红,可以行气,气行则痰自消。茯苓,可以健脾利湿。湿浊说到底,还是和脾的运化失职有关系。所以健脾利湿,可以除去生痰之源。

最后看桔梗。桔梗能干什么?能宣利肺气。我们的肺不是让痰浊和阴虚搞得宣降失常了吗?好,这桔梗用在这里,开提肺气,令宣降之能恢复。

就这样,全方构成了清热润肺、理气化痰之法。干咳、有痰咳不出、嗓子干痒的人,可以得救了。

有一句话,咱们得说清楚。您别看这法理方药,我们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真正运用于临床,那还得另费一番周折。为什么?

因为我们要适当加减化裁。比如说这里面,风邪犯肺严重的,咱们加入桑叶或者杏仁。比如说喉咙里面瘙痒严重的,加一点前胡和牛蒡子。再比如肺火确实较盛的,可以加一点石膏或者知母等等。

总之,要想效果理想,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才可以。另外,有些人不适宜此方,像肺肾阴虚的人,就不能用这个方法。对于这些,更需辩证之后才能定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