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金文入展,必须先解决文字这一关

笔:长锋兼毫

墨:一得阁

纸:蜡染笺

砚:石砚

篆书是古文字,首先要着重考虑文字的正确性,其次才是考虑书写,否则很容易被当今展览中严格的文字审查制度抓住“小尾巴”而“悲剧”落选。

我平时主要写先秦大篆为主,这次投稿作品的内容选择了《论语》(如图),因为文字与内容大体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文字查找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相信每位篆书作者都有很多本工具书,我也一样。为了保证作品内容不出大问题,有时候一个字需要查好多资料,我手上的《金文编》《古文字类编》《篆书大字典》《战国文字编》等较为常用。我写篆书作品,尽量少用生僻字和有争议的字,多用常用字。

朱子豪  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入展作品

规格 175cm×93cm

释文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解决文字这一大关后,着实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便是确定形式了,作为投展的新手,对于形式的把握没有那么自由娴熟,怕弄巧成拙,所以干脆用最为简单的形式——四条屏,每条屏写三行;在审美上力求干净文静,所以避开了毛涩的纸而使用素雅细腻的蜡染笺,以表达线条干净爽朗的质感,又有助于表达线条节奏的变化,突出力感,以追求篆书婉而通的审美意境。用笔上,在保证线条平、圆、留、重的基础上突出逆入平出,边裹束边铺毫,以增加线条的爽利,略带方笔,方圆结合。结体上以平稳端庄为主,奇趣辅之,表现理性与端正的气象,以烘托《论语》这个主题。

平时我临习《毛公鼎》居多,但是一直建立着“大金文”的概念:对《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墙盘》《颂鼎》也略有涉猎,但以意临为主,注重骨架而不着眼于细枝末节,这样的临帖便于进入创作,实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整体上抓大放小,以把握气息为上。下笔之际,找到稳稳的感觉,为了保证结构端庄美观,我拿捏了一下线条之间的排叠,对空间分割以匀称为主,以正势统领全局。考虑到蜡染笺不太吸墨,每次蘸墨都会把握一下毛笔中的含墨量,让笔中的墨水保持适当。章法上,把握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让每个字自然地错落、补空。

在字的大小上,让笔画多的“尊”“劳”“泰”“慢”“骞”“学”等字大一些,笔画少的“子”“曰”“以”“五”“之”“小”“伯”等字小一点。有些字的大小安排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小字写大,大字写小,松的写紧,疏的写密,随机变化。对于重复的字,则对其进行高矮、宽窄的调整,以及让偏旁位置略有变化,甚至加入了一点楚篆、小篆、甲骨文和秦简的意趣在其中作为调节,总之把握着和而不同的原则。

在书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因为是条屏,所以作品不需要全部重写。在落款时,考虑用安静点的行楷与正文更搭一点,而落一行款又稍显单调,干脆落了两行款,一看效果还好,便盖上印章,就算大功告成了!

投稿的作品,前后写了3件,选出1件满意的去裱画店拼接,偶然发现一种蓝紫色绸缎很有特色,索性裁成了细条接上,视觉效果还不错。

虽然入选了展览,但我也清楚,这只是开始,书法之路艰辛而漫长,我把这次作品入展当作一种鼓舞,坚定自己走向远方的信念。感恩老师的教导、同学的鼓励,最重要的是父母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一起学篆书

篆友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

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