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1 乾卦 | 易學網
1
乾卦 乾為天
【經文】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卦辭
初九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用九
彖傳注
文言傳注
【卦名】
今本:乾 帛書:鍵 歸藏:乾 清華簡:倝 象傳:健
乾與倝
《說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倝聲。」段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為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溼,故乾與溼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
乾意思原為「上出」,引申為「乾濕」的乾。段玉裁意思為,自有文字以來「乾」就是做為卦名,孔子以「健」解釋乾,這層意義是從「上出」而來。後來乾之「上出」又與「下注為溼」相對,而以「乾」為「乾溼」的「乾」。後世為區別做為卦名的乾,以及乾濕的乾,於是採用了不同的音,古代並無區別。
清華簡乾卦卦名作「倝」,《說文》「乾,音倝」,「倝,日始出,光倝倝也」。乾與倝不只形近,而且古時音同。倝今讀為「幹」,與「乾濕」的乾讀音也非常相近。因此倝與乾不只可以相互假藉,甚至倝也可能是比乾卦更古老的卦名。乾為上出,剛健,倝則為太陽剛升起而光明照耀的樣子。乾從倝從乙,乙為「物之達」,則乾有天光照遍萬物之義。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陳厲公筮陳完,得觀之否,周史曰:「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此取乾象為天光,亦符合「倝」的意義。
健、鍵、建
乾的卦名也做「健」或「鍵」。有強健、關鍵之義。
《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依《象傳》的標準體例,「天行」是卦象描述,「健」是卦名。如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脩省。」艮卦:「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乾卦之外的六十三卦皆如此表達,因此乾卦理應也是依此體例。
《說卦傳》:「乾,健也。」《彖傳》也是以健解釋乾。傳統詮釋《象傳》「天行健」都將「健」字做為卦德而不是卦名,但這除了不符合《象傳》體例之外,帛書的出土也印證了「健」之為卦名,而不是卦德。
帛書乾卦作「鍵」,鍵與健形近,皆建聲。
鍵為關鍵之鍵,《說文》:「鍵,鉉也,一曰車轄。」段注:「謂鼎扃也。以木橫關鼎耳而舉之,非是則旣炊之鼎不可舉也,故謂之關鍵,引申之為門戶之鍵閉。門部曰:關,以木橫持門戶也。門之關猶鼎之鉉也。」鍵,原為鼎鉉,鼎憑藉以抬起的地方,如果沒有鼎鉉就無法舉起鼎,鼎就沒有用處。鍵之於鼎,類似於門戶的「關」,即門閂鎖。此即「關鍵」之義,意指這是開啟易道的關鍵。
《繫辭傳》:「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參照帛書之後此段作:「闔戶謂之川,闢戶謂之鍵,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闢戶」即「開啟門戶」的意思,鍵為鍵閉、門閂,為開啟門戶之關鍵。
乾卦也可用建來詮釋,因建與健、鍵音同形近。建為建立、月建、斗建的建。《說文》「建,立朝律也」。《繫辭傳》「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建即立的意思,代表該卦乃易道之建立。天體運轉永不止息,創造萬物。古人也從日升日落,月之盈虧、寒來暑往而有日、月、年的觀念。因此天行健又關乎曆法與朝綱之建立。
建也是星名,建星共有六顆,在南斗的北邊。《史記‧天官書》「南斗為廟,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正義》:「建六星,在斗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斗建之間,七耀之道,亦主旗輅。」這六顆星也是七耀(日、月、火星、木星、水星、金星、土星)的關鍵通道。因此建又通鍵。
【卦義】
乾卦上下二體皆乾,象天體運行永不止息,故以「健」為名。六畫純陽,也是易道創生之根源,因此彖稱「乾元」。
全卦以「龍」為意象,剛健為德性;以變化、彈性為吉應;過高、剛強好勝、頑固為大忌。
為何乾卦以龍做象?漢易與《說卦傳》皆以震為龍,但乾卦並無震象。易學家為湊出龍象,用盡心機,仍難得其解。例如來知德:「此爻變巽錯震,亦有龍象,故六爻即以龍言之。」此或可證初九之為潛龍,但九五飛龍在天呢?其實龍象很簡單,就是筮數的九,這也可能是古代以數為象的遺痕。
帛書《易之義》:「鍵也者八卦之長也,九也者六肴之大也。為九之狀,浮首兆下,蛇身僂曲,亓為龍類也。」鍵卦是八卦之長,而九則是六爻筮數中最大的,「九」字的形狀,浮動的頭朝下,身體像蛇一樣卷曲,與龍算是同類。觀「九」的甲骨文與金文,有如簡化之後的「龍」,如下圖,為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中所收錄的龍字與九字:
以九為龍象的傳統其實很早,《清華簡.筮法》的爻象,就以九為它(蛇)為大獸,符合《易之義》中對於九的描述,也符合《說文》「鱗蟲之長」的定義。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是古代被神話的一種大獸,乾卦六爻中的龍因為不同的時機而各有不同形態變化,有如君子能因時而變,懂得權變之道,在不同的時機有不同的做為。應當潛藏時就潛藏(初九潛龍勿用),當現則現(九二見龍在田)。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像是在描繪蒼龍七宿的天文現象,因此有現代學者認為六爻講的即是蒼龍七宿在天空中的相對位置。如「春分而登天」即是「龍抬頭」的天文現象,也是乾卦九二的「見龍在田」。相較之下初九為蒼龍七宿還在地平線之下的時候,所以說「潛龍」。九五則是立秋前後,蒼龍七宿飛騰在整個天空的時候,所以說「飛龍在天」。
龍也是「寵」的意思。甲骨文中龍作寵用,《說文》段注引《毛詩蓼蕭傳》曰:「龍,寵也,謂龍卽寵之叚借也。」乾卦的龍,象徵的即是天寵。因六爻皆陽,陽為實,意謂此卦天賦滿實。
得乾卦,萬事俱備,但欠東風。問事短期難成,因上下皆乾,有能量但無發揮空間。具備一切先天條件,但仍待後天,或者天時及地利之機會。
得此卦者具備先天的優勢,擁有一切良好的條件,其人自有源源不絕的創造力,資源與能力都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時機。能夠守住自己既有的美德,只待時機的成熟,自可水到渠成。
若問財利,乾為金玉,有金玉滿堂之象。若問運勢,乾為強健。
乾卦為「六位時成」之卦,因此六爻之時機大致皆依《繫辭傳》所言: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其初難知,初爻因狀況未明,天寵未現,所以潛藏而勿用。二多譽,天寵已現,因此利見大人。三多凶咎,所以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乃得无咎。四多懼,因此要多所嘗試,力求突破。或躍在淵的躍字像是在隱喻懼,兩字差別在於一從心,一從足,有恐懼於內而行動於外之義。五多功,乃飛龍在天,且利見大人。乾上之易知,在於過亢,高而無位,動而成兌,因此有悔。
【經文註解】
乾,元亨利貞。
-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 帛書《易之義》(衷):子曰:鍵六剛能方,湯武之德也。「潛龍勿用」者,匿也。「見蠪在田」也者,德也。「君子冬日鍵鍵」,用也。「夕沂若,厲无咎」, 息也。「或躍在淵」,隱[而]能靜也。「飛蠪在天」,□而上也。「炕龍有悔」,高而爭也。「群龍无首」,文而聖也。
- 《二三子》:二厽子問曰:「易屢稱于龍,龍之德何如?」孔子曰:「龍大矣。龍
(形遷),叚賓于帝,俔神聖之德也。高尚齊虖星辰日月而不眺,能陽也;下綸窮深潚之潚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下之時。[斿]乎深淵,則魚蛟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隋從。陵處,則雷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曰:龍大矣。 龍既能雲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
鳥正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
,神能之至也。□□□□□□□□□□□焉,有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亓變,辯者不能察亓美,至巧不能象亓文。明目弗能察視也。□□焉。化
虫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曰:龍大矣。□之馴德也。曰利見□□□□易□□和,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命,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 或大或小,亓方一也。至周者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黃常」近之矣;尊威精白,堅強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
【今譯】匯集良好之條件,宜於堅定守正。
元亨:原義為元首聚餐,引申為匯集了良好之條件。元為元首,引申為美善之大者。《文言》:「元者善之長也。」善之大者稱元。《易經》有「元亨」、「元吉」,並無「元咎」、「元凶」,因為元只可用以稱美善之事。《文言》:「亨者嘉之會也。」亨為美善之聚會、匯合。元亨為大美大善之匯聚,亦即具備、匯集了最大的美善。一般將「元」解釋為原始、原本、大的意思。亨為亨通,元亨即大亨通。但「大亨通」意思與「吉」似乎無異,容易造成誤解,在《周易》中凶卦亦有「元亨」之占,顯然解釋為「大亨通」較不洽當,容易造成混淆。
利貞:貞為正、定、貞固(堅持)等意思。「利貞」即利於正、利於貞固、宜於堅定。或者可解釋為有利之後而能夠堅定。「元亨利貞」意謂已經匯聚了美善條件,不需外求,宜於守住自己既有的美德,堅定自己的德性。或者可解釋為,具備最大之美善,能夠匯聚美善則可得利而貞定。貞有時也可解釋作問,就是卜問,但《周易》中的「利貞」不宜解釋作卜問。《說文》:「貞,卜問也,从卜,貝以為贄。」段注:「大卜:凡國大貞。大鄭云:貞,問也。國有大疑,問於蓍龜。後鄭云:貞之為問,問於正者,必先正之,乃從問焉。引易師貞丈人吉。」貞與一般的卜問有別,大事用「貞」,因此說「凡國大貞」,「國有大疑,問於蓍龜」。後鄭說:「貞為問,問於正者,必先正之,乃從問焉。」由於大事才用「貞」問,或許因此之故,在程序上更為隆重,而有「必先正之」的程序,這可能就是後來將貞解釋為「正」的原因,《彖傳》皆以正來解釋貞。又貞字與古鼎同字,有時為區別而在鼎上加卜字,貞本字為上卜下鼎,貝乃鼎字的簡化而來,許慎「貝以為贄」的解釋應改為「鼎以為贄」。鼎有「定」義,因此貞字可做為「堅定」解釋。
- 孔穎達:《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
- 程頤:乾者萬物之始,故為天,為陽,為父,為君。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惟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故元專為善大,利主於正固。亨貞之體,各稱其事。四德之義,廣矣大矣。
- 朱震:乾,健也。元,始也;亨,通也,升降往來,周流六虛而不窮者也;利者,得其宜也;貞者,正也。初九、九三、九五,正也;九二、九四、上九,變動,亦正也。
- 朱熹: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者,言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其終也。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開物成務之精意。
- 楊萬里:周子曰: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復者何?復其元而已。元者貞之初,貞者元之終,元貞異名而同體。亨者物之生,利者物之成。亨利異功而同用。渾然而一之謂元,熙然而散之謂亨,充然而成之謂利,肅然而收之謂貞。
- 俞琰:其占為始雖大通,又宜固守以正,然後可保其終。蓋不可恃其健而妄動也。
初九,潛龍,勿用。
-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 《文言》曰: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潛龍勿用,下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 帛書《二三子》:易曰:「寑龍勿用。」孔子曰:「龍寑矣而不陽,時至矣而不出,可謂寑矣。大人安失矣而不朝,
猒在廷,亦猶龍之寑也。亓行滅而不可用也,故曰「寑龍勿用」。(按:寑通潛。)
- 《易之義》:易曰:「潛龍勿用」、「炕龍有悔」,言亓過也。物之上擳而下絕者,不久大立,必多亓咎。
【今解】潛藏的龍,切勿有任何作為。
養精畜銳的時候,凡事應當潛沉,靜待時機,切勿躁進。
【字義】潛龍:初爻為「地下」的位置。易卦有六爻,上二爻為天,下二爻為地,中二爻為人。初爻為「地下」,二爻為「地上」。初九陽潛藏在地下,故曰「潛龍」。龍也可解釋為「寵」,潛龍即潛在的榮寵。榮寵未明,因此不宜動作。《繫辭傳》:「其初難知」、「初辭擬之」。初爻乃難知之位,凡事皆處於事態未明之時。
勿用:用為施行,行事、行動之意。勿用意謂諸事不宜行動,不應有所作為。
- 干寶:陽處三泉之下,聖德在愚俗之中,此文王在羑里之爻也。雖有聖明之德,未被時用,故曰「勿用」。
- 孔穎達:潛者,隱伏之名;龍者,變化之物。
- 程頤:乾以龍為象。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陽氣消息,聖人進退。初九在一卦之下,為始物之端,陽氣方萌。聖人側微,若龍之潛隱,未可自用,當晦養以俟時。
- 朱熹:潛,藏也。龍,陽物也。初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凡遇乾而此爻變者,當觀此象,而玩其占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 《文言》曰: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 《易之義》: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子曰:「君子之德也。君子齊明好道,日自見以待用也。見勇則僮,不見用則靜。」(按:僮,動也。)
- 《二三子》:卦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孔子曰:「見[龍在田]□□□回,卑嗛易告也,就民易遇也,聖人君子之貞也。度民宜之,故曰利以見大人。」
【今解】龍出現在田間,利於去拜見大人物。
龍已出現在田間,象徵事情已出現端倪,可以不再潛藏。這時最好能積極主動,求見有權位的大人。
九二為龍離隱出藏的時候,喻君子準備入世行事,有所作為,因此開始遊走四方,拜會大人。
【字義】見龍在田:兩種解釋。一是見解釋為見到,見到龍出現在田裡。二是見解釋為「現」,龍出現在田間。二位為「地上」,九在二,即龍在地上,故曰「見龍在田」。龍亦可作為寵,榮寵已見,那麼當然利於見大人。《繫辭》:「二多譽。」二乃多譽之位,因此利見大人而可得嘉譽。
大人:同君子,意指有道德或有官位的人。以今日社會狀態理解,也就是「德高望重」之人,或是官員,或是公司中的主管職,社會中之賢達。
- 鄭玄:二於三才為地道,地上即田,故稱「田」也。
- 王弼:出潛離隱,故曰見龍;處於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雖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則不彰,三則乾乾,四則或躍,上則過亢。利見大人,唯二、五焉。
干寶: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二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陽氣將施,聖人將顯,此文王免於羑里之日也。故曰「利見大人」。
孔穎達:陽處二位,故曰九二。陽氣發見,故曰見龍。田是地上可營為有益之處,陽氣發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與二,俱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稱田。
- 程頤:田,地上也。出見於地上,其德已著。以聖人言之,舜之田漁時也。利見大德之君,以行其道。君亦利見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見大德之人,以被其澤。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純體,不分剛柔,而以同德相應。
- 朱熹: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當之,故值此爻之變者,但為利見此人而已。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 《文言》曰: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終日乾乾,行事也。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 帛書易傳《二三子》:卦曰:「君子終日鍵鍵,夕沂若,厲无咎。」孔子曰:「此言君子務時,時至而動□□□□□屈力以成功,无日中而不止,時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務時,猷馳驅也,故君子終日鍵鍵。時盡而止之以置身,置身而靜,故曰夕沂若,厲无咎。」
- 《易之義》:易曰:「君子冬日鍵鍵,夕沂若,厲无咎。」子曰:「知息也,何咎之有?人不淵不躍則不見,□淵不□(不淵不躍)不用而反居亓□□。」
【今解】君子整日努力不懈怠,埋頭苦幹,夜晚更要自我反省警惕,雖然艱難困苦,但不會有罪咎。
九二見龍在田,君子離隱入世,開始與大人接洽。九三為君子開始做事,但凡事起頭難,因此「終日健健,夕惕若」。若能夠忍受艱難困苦,則能免於罪咎。反之,若是怠慢以對,那麼就會有罪咎。
三與四爻位置不上不下,下無田宅可以安居樂業,上無高位可以享其尊榮,因此都是憂、懼之位。三、四也是三才中的「人」位,「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也代表著做人的困難。
九三經文有很多種讀法,例如孔穎達根據王弼注讀為「夕惕若厲,无咎」。俞樾甚至修改經文並讀為「終日乾乾,終夕惕惕,若厲,无咎」。《說文》引作「夕惕若夤」。「厲」是《易經》中常見的吉凶占辭,應獨立一句:「夕惕若,厲,无咎」。或可與无咎連讀為「厲无咎」。厲近於「凶」,《易傳》中解釋為「危險」,也可解釋為艱難、艱困。厲也常與其他占辭共用,如「貞厲」、「厲无咎」、「厲无大咎」、「厲吉」。《文言傳》「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亦可為證。
《繫辭》:「三多凶。」三為多凶之位,其要在得无咎。無咎者乃有咎者,善補過才可得無咎。「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為君子補過而能免於罪咎之條件。
【字義】乾乾:即「健健」,三居下乾(健)與上乾(健)之間,故曰「健健」,努力不懈之義。終日乾乾,整日努力不懈怠。
夕惕若:惕為警惕,憂慮恐懼。六爻中三原本就是多憂、多凶的位置,故曰「惕」。夕惕若,君子至夜自我反省警惕。若為助辭。帛書作「夕沂若」,並以止息、休息來解釋。意謂至夜則休息,君子當止則止之義。
厲无咎:兩種解釋。一是厲為危、危險、危厲。《文言》「雖危无咎矣」,雖危險但沒有罪咎。《繫辭》曰「三多凶」,三爻是多凶之位,故曰「厲」。二是厲為「礪」的本字,原本為磨刀石,即今日砥礪、磨練之義,引申為艱難之磨練。《易經》彖辭有「厲吉」,因此將厲解釋為「危險」不是非常洽當。應當解釋為砥礪較佳。「无咎」也是吉凶之占辭,原本應有咎,善補過則可免於罪咎。「厲无咎」,有所砥礪則能免於罪咎,若過於怠忽則有罪咎。厲,《說文》引作夤,解釋為警惕:「夤,敬惕也,从夕寅聲。《易》曰:夕惕若夤。」
- 鄭玄:三於三才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 王弼:處下體之極,居上體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剛之險。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也。下不在田,未可以寧其居也。純修下道,則居上之德廢;純修上道,則處下之禮曠。故終日乾乾,至於夕惕猶若厲也。居上不驕,在下不憂,因時而惕,不失其幾,雖危而勞,可以无咎。
- 虞翻:謂陽息至三,已變成離。離為日,坤為夕。
- 荀爽:日以喻君。謂三居下體之終,而為之君,承乾行乾,故曰「乾乾」。夕惕以喻臣,謂三臣於五,則疾修柔順,危去陽行,故曰「无咎」。
- 干寶:爻以氣表,繇以龍興,嫌其不關人事,故著君子焉。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氣始出地上,而接動物。人為靈,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於此爻焉。故君子以之憂深思遠,朝夕匪懈。仰憂嘉會之不序,俯懼義和之不逮。反復天道,謀始反終。故曰「終日乾乾」。此蓋文王反國大釐其政之日也。凡无咎者,憂中之喜,善補過者也。文恨早耀,文明之德,以蒙大難,增修柔順,以懷多福,故曰「无咎」矣。
- 孔穎達:以陽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稱大人;陽而得位,故稱君子。在憂危之地,故終日乾乾,言每恒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謂終竟此日後,至向夕之時,猶懷憂惕。若厲者,若,如也;厲,危也。言尋常憂懼,恒如傾危,乃得无咎。謂既能如此戒慎,則無罪咎,如其不然,則有咎。故《繫辭》云:「无咎者,善補過也。」此一爻,因陽居九三之位,皆以人事明其象。
- 程頤:三雖人位,已在下體之上,未離於下而尊顯者也。舜之玄德升,聞時也。日夕不懈而兢惕,則雖處危地而无咎。在下之人而君德已著,天下將歸之,其危懼可知。雖言聖人事,苟不設戒,則何以為教?作《易》之義也。
- 朱熹: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能乾乾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憂懼如是,則雖處危地而无咎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 《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 《文言》曰: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或躍在淵,自試也。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 《易之義》:易曰:「或躍在淵,无咎。」子曰:「恒躍則凶。君子躍以自見,道以自成。君子窮不忘達,安不忘亡,靜居而成章,首福又皇。」
【今解】或許能夠躍出深不見底的水潭,沒有罪咎。
九三開始積極行事,終日忙碌不已,整日努力不懈,勞心勞力。到九四則是嘗試突破、蛻變的時候,因此說「或」,代表不確定。「躍」為突破的舉動,「或躍」就是嘗試突破現狀,因此《文言》說「或躍在淵,自試也」、「乾道乃革」。
然而九四在上卦之下,下卦之上,不上不下,突破還只是個嘗試,未必成功,頂多只能免於罪咎。得此爻,人當力爭上游,多所嘗試,不要怕困難與失敗,雖有進退兩難的窘境,但痛苦乃是成長的必經階段,至少可以免於罪咎。
【字義】或躍在淵:言在深水中嘗試飛躍,準備下一階段的「飛龍在天」。比喻君子開始準備大展身手,多所嘗試練習。或,疑辭,代表不確定,可翻譯作「可能」、「或許」。躍,跳躍,飛躍。淵,深水。帛書易傳:「龍既能雲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此爻以「魚變」之龍為喻,因此說「或躍在淵」。《繫辭》:「四多懼。」四為多懼之位,躍字隱喻君子之所懼。
- 王弼:去下體之極,居上體之下,乾道革之時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剛之險,而无定位所處,斯誠進退无常之時也。近乎尊位,欲進其道,迫乎在下,非躍所及。欲靜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猶豫,未敢決志。用心存公,進不在私,疑以為慮,不謬於果,故无咎也。
- 干寶:躍者,暫起之言,既不安於地,而未能飛於天也。四以初為應。淵,謂初九甲子,龍之所由升也。或之者,疑之也。此武王舉兵孟津,觀釁而退之爻也。守柔順,則逆天人之應;通權道,則違經常之教。故聖人不得已而為之,故其辭疑矣。
- 孔穎達:或,疑也。躍,跳躍也。言九四陽氣漸進,似若龍體欲飛猶疑,或也。躍在於淵,未即飛也。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位漸尊高欲進於王位,猶豫遲疑,在於故位,未即進也。云「无咎」者,以其遲疑進退,不即果敢以取尊位,故无咎也。若其貪利務進,時未可行而行,則物所不與,故有咎也。若周西伯內執王心,外率諸侯以事紂也。
- 程頤:淵,龍之所安也。或,疑辭,謂非必也。躍不躍,惟及時以就安耳。聖人之動,无不時也。舜之歷試,時也。
- 朱熹:或者,疑而未定之辭。躍者,無所緣而絕於地,特未飛爾。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龍之在是,若下於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陰,居上之下,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隨時進退,則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 《文言》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易之義》:易曰:「飛蠪在天,利見大人。」子曰:天□何有亓□□□□□□人尉文而溥,齊明而達矣。此以剸名,孰能及[乎]!
- 《二三子》:卦曰:「蜚龍在天,利見大人。」孔子曰:此言君子□□□□□□□君子在上,則民被亓利,賢者不蔽,故曰蜚龍在天,利見大人。」
【今解】飛翔的龍在天上,利於見有德位的大人。
五為六爻中最為尊貴的位置,故有「九五之尊」的成語,言陽九居於五位,也是「天下」的君位。五為天位,故曰「在天」。喻君子以極高的才能,而身居尊位。此爻「利見大人」與九二有不一樣的意義。九二為出潛謀始之時,遊說四方。九五之利見大人,已居尊位。《繫辭》:「五多功。」五乃君子功成之時。
龍亦象徵寵,飛龍在天亦有受到極高之榮寵的意思。
- 鄭玄:五於三才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龍在焉,飛之象也。
- 王弼:不行不躍而在乎天,非飛而何?故曰飛龍也。龍德在天,則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興,德以位敘,以至德而處盛位,萬物之覩,不亦宜乎?
- 虞翻:謂四已變,則五體離。離為飛,五在天,故「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也。謂若庖犧觀象於天,造作八卦,備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飛龍在天」。天下之所利見也。
- 干寶:此武王克紂正位之爻也。聖功既就,萬物既覩,故曰「利見大人」矣。
- 程頤:進位乎天位也。聖人既得天位,則利見在下大德之人,與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見夫大德之君也。
- 朱熹:剛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聖人之德,居聖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與九二同,特所利見者在上之大人爾。若有其位,則為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上九,亢龍有悔。
-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 《文言》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 《繫辭》:「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 帛書《二三子》:易曰:「抗龍有悔。」孔子曰:「此言為上而驕下,驕下而不怡者,未之有也。人之立正也,若遁木,俞高俞畏下,故曰杭龍有悔。」
- 《易之義》:易曰「炕蠪有悔」。大人之義不實於心,則不見於德;不單于口,則不澤於面。能威能澤,胃之蠪。
【今解】過高的龍,會有悔恨。
亢原指頸部或咽喉,後引申為高的意思,今言「高亢」即為此義。《說文》:「亢,人頸也,从大省,象頸脈形。」段注:「《史》、《漢》〈張耳列傳〉『乃仰絕亢而死』,韋昭曰:亢、咽也…亢之引申為高也、舉也、當也。」亢龍,意指居高位的龍,此有高傲之意。過猶不及,五位是飛龍在天,已至尊位。上位則過高,反而有危險。《文言》「貴而无位,高而无民」,意指上九雖高貴但無權位,且無人民之擁戴,以此而動,必有悔恨。
《周易》重中庸,以二、五為吉。即使貴為人君,亦以五為極。上已過高而遠民。
- 王肅:窮高曰亢。知進忘退,故悔也。
- 干寶:亢,過也。乾體既備,上位既終。天之鼓物,寒暑相報;聖人治世,威德相濟;武功既成,義在止戈。盈而不反,必陷於悔。
- 孔穎達: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聖人有龍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故有悔也。純陽雖極,未至大凶,但有悔吝而己。《繫辭》云:「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故鄭引堯之末年,四凶在朝,是以有悔未大凶也。凡悔之為文,既是小疵,不單稱悔也。必以餘字配之。其悔若在,則言有悔,謂當有此悔,則此經是也。其悔若无,則言悔亡,言其悔已亡也。
- 程頤:九五者,位之極中正者。得時之極,過此則亢矣。上九至於亢極,故有悔也。有過則有悔。唯聖人知進退存亡而无過,則不至於悔也。
- 朱熹:亢者,過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陽極於上,動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 《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 《二三子》:卦曰:「見群龍无[首],吉。」孔子曰:「龍神威而精,處□而上通其德,无首□□□□□見群龍无首者□□君子□□□□□□□□□□□□見君子之吉也。」
- 《二三子》:易曰:「見群蠪无首。」子曰:「讓善之胃也。君子群居,莫敢首,善而治,何<言疾>亓和也?龍不侍光而僮,无階而登,[聖]□ 人與蠪相似,何[不]吉之有?此鍵之羊說也。
【今解】見到一整群的龍,沒有元首。吉。
「用九」為乾卦六爻皆變,也就是卜到「乾之坤」卦,則以「用九」為占斷。
六爻皆變,為六龍(群龍)無首之象。乾龍為純陽之物,最忌剛上加剛,以適變、中庸為宜,若在物首則反而過亢。因此群龍而無一龍可為首,無首則吉。《文言》以「天下治」稱之,則用九乃天下太平之象。天下太平則賢人出,有如群龍飛舞而無一為首。
另有人會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來詮釋「無首」,於文義較差。
- 《說苑‧至公》:易曰:「無首,吉。」此蓋人君之至公也。夫以公與天下,其德大矣。
- 王弼: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見群龍之義焉。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也。以柔順而為不正,則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貞矣。
- 陸績:見眾聖人,無自尊之意,則可以統御群才矣。
- 程頤:用九者,處乾剛之道,以陽居乾體,純乎剛者也。剛柔相濟為中,而乃以純剛,是過乎剛也。見群龍,謂觀諸陽之義,无為首則吉也。以剛為天下先,凶之道也。
- 朱熹: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於此發之。聖人因繫之辭,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蓋六陽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為「群龍无首」之象,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春秋傳》曰:「乾之坤曰:見群龍无首,吉。」蓋即純坤卦辭「牝馬之貞,先迷後得,東北喪朋」之意。
乾卦《彖傳》注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解釋「元」。
大哉乾元:《九家易》:「陽稱大。六爻純陽,故曰大。乾者純陽,眾卦所生,天之象也。觀乾之始,以知天德,惟天為大,惟乾則之,故曰大哉。元者,氣之始也。」
《文言傳》:「元者善之長也。」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坤兩卦符合「善之長」的條件,因此《彖傳》分別以「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讚嘆兩卦。《周易》以陽為大,陰為小,大即乾卦之別稱。
萬物資始,乃統天:荀爽:「謂分為六十四卦,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受始於乾也。策取始於乾,猶萬物之生稟於天。」《九家易》:「乾之為德,乃統繼天道,與天合化也。」
乾陽為萬物生命藉以開始的元氣,因此說「萬物資始」。《易經》六十四卦總計384爻,384爻共有11520策,以成萬之數象徵天地間的萬物。乾坤生11520策,象徵陰陽演生萬物。乾卦象徵天道,因此說「乃統天」。
11520策算法:384爻有一半為陰,一半為陽。陽爻得數為9(或7),陰爻得數為6(或8)。揲蓍法中筮數計算為每數有四策(揲之以四),九之數為36策,八之數為32策,七之數為28策,六之數為24策。
傳統以六為陰,九為陽,384爻總策數為:
6 x 4 x 384/2 + 9 x 4 x 384/2 = 11520
若以新出土資料來驗證,當以七為陽,八為陰,384爻總策數為:
7 x 4 x 384/2 + 8 x 4 x 384/2 =11520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解釋「亨」。《文言傳》:「亨者嘉之會。」嘉會而亨,具體而言,乾之嘉會有二,一是旁通而與坤嘉會。二是六位之時成,乾元與爻位(六位)之嘉會。《文言傳》:「六爻發揮,旁通情也。」荀爽:「乾起坎,而終於離。坤起於離,而終於坎。離坎者,乾坤之家,而陰陽之府,故曰大明終始也。」「六爻隨時而成乾。」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虞翻:「已成既濟,上坎為雲,下坎為雨,故雲行雨施。乾以雲雨,流坤之形,萬物化成,故曰品物流形也。」益卦《彖傳》:「天施地生。」若依虞翻註解,應該改成「已成既濟、未濟」,上坎為雲是為既濟,下坎為雨是為未濟。上坎為雲下坎為雨是《大象傳》的取象,《彖傳》並不如此區分,《彖傳》屯、解兩卦的註解可為證。
天道博施,地道廣生。雲行雨施講的是天道博施,品位流形則是坤承天道而廣生,萬物流動而賦形,滋長而繁茂。傳統易學家有一種理論認為,《周易》中雨象徵的是陰陽調和,這是就結果上來說。就原因來說,雨象徵的是乾天陽氣在地上的流形。這是「天施地生」的過程。就卦之演變來說,乾坤旁通尚未成既濟和未濟的歷程,在此歷程中先成復與小畜、豫與姤,再成屯與家人、解與鼎。屯與解兩卦為坤體受陽,就是「雲行雨施,品物流形」的兩卦,屯與解卦彖傳分別說「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小畜卦彖傳說:「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志行」講的是九二勢在必行,將與復卦旁通,成屯卦而成「天施地生」之功。「密雲不雨,尚往也」指的是乾卦九四已行成復,但九二未行而尚未「雲行雨施」,即後文講的「施未行」。因此「尚往」,宜往而施行,往則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孟喜:「天子駕六。」古代天子馬車駕六典故源自於此。乾為大明,六爻皆陽,即大明終始,終始乃有始有終之義。六位時成者,乾道因時而變。《孟子萬章篇》:「孔子,聖之時者也。」筮者數也,《周易》乃占筮之書,古代以筮數為占。帛書《易之義》:「鍵也者八卦之長也,九也者六肴之大也。為九之狀,浮首兆下,蛇身僂曲,亓為龍類也。」《周易》的龍取象自筮數九,並以九象徵乾道之變化。九在六爻因時而變,即六位時乘。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解釋「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劉瓛:「陽氣為萬物之所始,故曰首出庶物。立君而天下皆寧,故曰萬國咸寧也。」庶者眾也,庶物即萬物。乾為萬物大始,故曰「首出庶物」。
《彖傳》的這段註解在《文言傳》中也有所詮釋:「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而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萬國咸寧,可能講的是乾坤旁通成屯與家人,《彖傳》屯卦:「宜建侯而不寧。」不寧者,丕寧。家人卦:「正家,而天下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