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密档:周公一句话揭开商朝异象下的秘密|史记次元殷商世代012
对于太戊来说,“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这件事让他很害怕。他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个无法解释的异象?还是他对于商王朝无法把控的未来充满担忧呢?
他上位的时候时局并不好,他也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危机里。这个发生在朝堂里的异象像一个隐喻,正好刺痛了他内心深处的担忧。对于这件事,从伊陟的反应来看,他倒是很有把握的。这是否意味着,他其实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他一点都不慌张。
012
如果只从《史记》次元里找线索,我们会在后面《燕召公世家》找到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来自周公的陈述,说明在周朝时,关于商王朝的这个异象并非是不可解释的。周公提到:
“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
这句话解释了一件事,在太戊当政的时候,伊陟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用了假借上天之名的手段。从这段记录来看,应该指的就是“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这件事。直到这个时候,这个密档才在周王朝建立之后,真正解密:这事就是伊陟他们一手制造的。
我们重新回到商王朝的太戊时代。太戊刚刚上位不久,他也刚刚任用了伊陟。他们的权力根基稳定吗?我们回头看一下太戊即位之前发生的事。沃丁死后,是他的弟弟太庚即位。太庚之后是他的三个儿子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交接棒一路沿着小甲、雍己到了太戊的手上。也就是说,太戊是从他哥哥那里获得了王位的继承权。
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呢?《史记》次元中没有记录。同样没有记录的是,除了太戊之外,他是否还有同样拥有继承权和实力的其他兄弟呢?如果把“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看成一个对商王朝政治格局的一个现实隐喻的话,这应该正是太戊真正恐惧的。对于他的地位是否稳固,他应该比谁都清楚。真正的解释应该是,还有一支力量威胁他的地位,同时能够在商王朝的影响力上和他分庭抗礼。
因此,“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这个所谓的异象不是预示不可知的未来,而是解释当时现状的。因此,太戊去问伊陟,不是去问这个异象昭示着什么,而是在问,对于这种现实他应该怎么办?那么,伊陟给出“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这个答案,就再正常不过了。因此,尽管这看似诡异的现象在《史记》次元里被郑重其事记录下来,却没有人真正去追究它为什么发生,又是以什么方式实现的。而是回归到如何解决现实矛盾的问题上。这就是周公所说的:“假于上帝。”
太戊不知道两棵树怎么就突然出现朝堂之上,但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隐含之意。这是有人要告诉他,要当心,他的地位并不稳固,要警惕那个能够和他分庭抗礼的人。太戊对这个人是什么态度呢?伊陟他们应该并不清楚,局势很可能还很不明朗,太戊本人也在犹豫。谁也不能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把这事拿出来讨论。
伊陟他们刚刚被启用,内心里有明确的立场和目标,却无法判断太戊想怎么搞。既然无法猜测太戊的态度,就把这个事态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映射出来,敲一下太戊的警钟,让太戊自己主动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太戊的反应是什么呢?他害怕了。“帝太戊惧,问伊陟。”这自然也就透露了他的态度。伊陟他们害怕过吗?并没有。他们只是想借这个机会看一下太戊的态度。既然太戊向他们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恐惧,伊陟紧接着告诉他的是,那就不要再犹豫了。但这个话仍然以打比方的方式说出来,这也好让这件事在《史记》次元的记录里显得冠冕堂皇。
伊陟用“妖”和“德”两个字给了太戊一个界定,直接把另外能和太戊分庭抗礼的势力界定为“妖”。这种直接下定义的方式在历史的很多次类似的斗争中屡试不爽的。
伊陟用了一个问句说:“帝之政其有阙与?”沿着这个逻辑是否可以感受到话语背后的寒意呢?伊陟提醒太戊,你的处境很不妙,存在重大危机你不知道吗?你要想做得好,这个大漏洞必须补上。“帝其修德。”这句话的意思进一步提醒太戊,这件事必须办,而且还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要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也就是说,这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王权,而且要上升到“德”对“妖”的斗争上。伊陟他们制造了两顶完全对立的帽子,一顶戴在了他们自己头上,一顶戴在了对方的头上。这就让本来拥有同样竞争机会一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道义的下风。
事情既然就这么定了,处理起来自然也就很利落。《殷本纪》里这样记录:
“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太戊从之”,这句话会有深一层的含义吗?它意味着太戊接受了伊陟的意见,同时也授权给伊陟,这事就由你伊陟全权负责,你放手去干吧。我们重新回到两个人对话的开始,太戊惧而问伊陟,很有可能意味着这是一次秘密的谈话。伊陟彻底明白了太戊的意思,或者说他彻底打消了太戊顾虑,并从太戊那里领了一道密令。
接下来的事情是怎么落实的呢?《殷本纪》里记录得其实非常清晰。
“伊陟赞言于巫咸。”
伊陟带着太戊的密令,把太戊的态度告诉了巫咸。巫咸是谁呢?“巫”这个字一般理解为他应该是主导商王朝祭祀的要职。从这个故事里看,巫咸和伊陟关系密切,他们在立场上应该是背靠背站在同一阵营的。而且从异象这一环节来看,有“巫”者的参与,这事可能也并不难办。
巫咸一直都在等伊陟带回来的消息。他可能早就做好了下一步的准备。接下来工作的实施者就是巫咸。
“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
很清楚了,不是吗?巫咸这次处理的是“王家”的事,也就是太戊家的家事。而且把这件事办成了。这个秘密应该就是被巫咸记录下来,作为商王朝的密档保存。
我们重新回头看一下:太戊刚刚即位不久,他的权力并稳定,也就是说,他从他哥哥手中接下王位之后,权威应该还受着其他兄弟的挑战,也可能是来自他的侄子。他紧急启用了伊陟和巫咸这帮被架空多年的老臣。在伊陟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假借上天之名,制造出“德”与“妖”的对立,在更高的维度上,确立了太戊即位的合法性,彻底击败了能够和太戊分庭抗礼的力量。太戊的位置因此才最终得以稳固下来,商王朝因此一改多年来内部混乱的局面。这种稳定也让商王朝再次复兴,太戊也因此被称为“中宗”。
“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因此,太戊对于伊陟他们自然是充满感激的。“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
如果还有一个隐喻的话,依然是埋在这个故事里。
“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并生于朝堂的两棵植物能在一夜之间长成参天大树,但最终只能有一棵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