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20场比赛数据后,研究人员点出费德勒赢球和输球的关键
4年前的昨天,费德勒和纳达尔在澳网联手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决赛的决胜盘,纳达尔在先破发的情况下,被费德勒完成逆转夺冠。赛后,包括纳达尔在内的所有人都将费德勒赢球的首要原因归功于反手能力的提升。
2017年复出前,费德勒在功勋教练柳比西奇的指导下潜心改进反手技术,这样的改进让他在澳网决赛对阵纳达尔时受益良多。面对纳达尔回到反手位的上旋球,费德勒主动迎前抢在高点回击,这给纳达尔制造了很大的压力。在输掉决赛后,纳达尔坦言费德勒的反手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
携澳网夺冠之余勇,费德勒一举拿下了北美阳光双赛冠军,接着是温网冠军、美网八强、上海站冠军、年终总决赛四强,隔年又在澳网成功卫冕。
明眼人都看得出,费德勒这波巅峰期主要归因于反手能力的提升。ATP联合著名的数据分析公司Infosys对2018年至2019年费德勒的20场比赛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揭示费德勒赢球和输球的关键,并给出权威客观的解释。
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ATP得出的结论是:费德勒获胜的关键一招就是压着对方的反手打,再伺机用自己的正手一击制胜。
研究人员分析的重点是费德勒回球的落点分布,他们将网球半场从左至右分成三个等面积的矩形,分别将其命名为“对方的反手位、中间位和对方的正手位”。费德勒的目标显然是尽量将球回到对方的反手位。
经统计,在上述20场比赛中,费德勒46%的接发球落点位于对手的反手位,有40%落在对方的中间位,仅有14%落在对方的正手位。而费德勒的20个对手们接发球落点分布是:落在费德勒反手位的有39%,中间位44%,正手位1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费德勒在回球落点选择上占了上风,而这20场比赛的结果是费德勒14胜6负。费德勒的关键一招就是从接发球开始,尽力将球回到对方的反手位。最能体现这一战术的是2019年迈阿密第二轮对阵阿尔伯特的比赛。下面的鹰眼图显示,费德勒接发球回到对方正手位的仅有3球,仅占4%;而有60%的球都被费德勒回到了对方反手位。
以上说的是接发球落点选择情况。那么,在多拍相持阶段,费德勒和对手的落点情况又如何呢?
费德勒和他的对手当然都意识到压对方反手的重要性,事实上他们也都是瞄着这个目标去做的。以上20场比赛中,费德勒正手击球有46%落在对方的反手位,而他的对手这一数值则是49%,稍高于费德勒。
由此可见,对手们在相持球中的表现要稍好于费德勒。但是,14胜6负的战绩说明,相持球的落点控制并不是费德勒获胜的主要因素,瑞士天王在接发球落点方面的优势显然是获胜的更主要原因。
那么,在输掉的6场比赛中,费德勒回球落点分布情况怎么样呢?研究人员选取了2019年辛辛那提站第三轮,卢布列夫击败费德勒的比赛作为研究对象。
在卢布列夫正手击球中,有超过三分之二(68%)的球被打到了费德勒的反手位。仅在底线多拍相持中,卢布列夫打向对方反手位的球共有59个,而正手位仅有32个。由此可见,卢布列夫攻击费德勒反手的战术是多么疯狂和执着。
卢布列夫这一战术显然十分管用,他迫使费德勒正手回球有48个,反手回球高达47个。持续压着费德勒的反手打,这正是卢布列夫能以6-3/6-4击败费德勒的重要原因。
所有人都知道,最理想的线路选择就是用自己的正手与对方的反手形成相持,如果不行的话那就正手对正手,反手对反手。虽说费德勒的反手在2017年有了提高,但他的反手仍是弱于正手的。因此,用反手与费德勒的反手形成相持,这也是费德勒对手们的一个重要战术选择,同时也是费德勒想极力摆脱的局面。
因为,想要打破反手对反手的相持,就必须率先变线,而反手直线球是非常难的技术。研究人员在这20场比赛中发现,费德勒反手变直线的成功率为47%,而他对手这一比例则为55%。反手变线能力较弱,这也是费德勒对手喜欢压他反手的主要原因。
2019年马德里第四轮对阵蒂姆的比赛就是一个例证。整场比赛,费德勒的意图很明显——尽量避免与对手形成反手相持。统计数据表明,费德勒底线反手球失误比例为45%,而蒂姆仅为18%,这也是费德勒以3-6/7-6(11)/4-6输给蒂姆的重要原因。
这20场比赛的总体数据显示,费德勒在底线相持中,使用正手的比例为54%,使用反手的比例为46%。另外,费德勒正手平均球速为115公里/小时,而反手平均球速为103公里/小时。
以上分析结果可谓价值连城。对于费德勒的对手来说,获胜的关键就是——他们必须像卢布列夫、蒂姆那样一直持续攻击费德勒的反手;而对于费德勒来说,如果想再达到2017年复出后的那一波巅峰状态,最重要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反手处于极高的水准,否则复出前景堪忧。(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