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事无成的30岁,更可怕的是......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孙娟的书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朋友最近因为工作的事情很烦恼,常跟身边的我们抱怨,因为他觉得都30岁人了,也没有找到一份真正赚钱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在行的是什么,没有积蓄,没有对象,这一大堆综合起来,足够他一天焦虑个24小时。
这个社会很奇怪,好像很多事情都需要在30岁之前完成才行。
30岁前必须要有自己的房子车子,有一份至少年薪几十万的工作,最好已赚上第一桶金,有对象、最好还结婚生子了。
但凡你在微信搜索输入“30岁前”这几个字,一定会跳出来一大堆告诉你30岁前要做的事、和要明白的道理的文章。
让许多人感觉如果30岁以前这些事情不完成、这些道理不懂的话,无异于宣告自己是个失败者。
这一堆迫使人们追求少年得志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导致很多徘徊在30岁边缘的人跟我这位朋友的现态一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好,只要能有钱就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象,但能结婚生娃就好。 
中国人如今的平均寿命是77岁,为什么我们偏偏要在30岁之前把别人要求我们的都完成好了,然后在剩下的超过一半的人生里面过着别人认为我们要过的人生呢。

1

事实上,当今人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出人头地的压力。
福布斯杂志出版人Rich Karlgaard,在他《大器可以晚成》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人都不会少年得志,但社会却聚焦在你是否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念好的大学、在拿到学位以前开发并出售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应用程序。
这种关注的角度正引发着年轻人的高度焦虑和沮丧,让他们在幻想要做什么和成为什么人的时候,通常不会做彻底的思考和研究。
他们想进金融界,是因为这份职业报酬丰厚,或者想成为医生或律师,因为这些职业受人尊敬,但他们不在乎自己是否适合这些工作,是否喜欢工作的过程,环境和能量,甚至是否擅长就一股脑热地栽进去。
我们总是很容易发现和聚焦于别人所擅长的,而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盲目地去增进自己,报读很多线上线下的课程,去强化自己的弱点。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网课盛行,特别是教大家投资炒股,快速发财致富的课程。明明没有生意头脑,却期望几堂课就能让自己快速上手经营;从没接触过股票市场,却寄望于一个课程下来能年入百万。
我们的社会从小就在教育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了更是给我们灌输“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的观念,以致于人们的思想总建立在强化人的弱点而非优势之上。
你对为此努力有兴趣吗?
你愿意下功夫吗?
就算没有很快成功,或永远不会成功,这努力本身会带给你满足感吗?
很多人会说,我不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只要有能赚钱的东西给我做,我就可以试着做做看。更何况,工作就是工作,没必要把个人情感带进工作中。
但如果你不是非常在乎,就无法全力投入,因为你不是出于正确的理由才去做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展开的工作失去了兴趣,却又希望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变好。
在《大器可以晚成》里,Rich Karlgaard给了人们一条颠覆的建议:有时候放弃反而更健康,绝大多数我们所追求的东西是望而不可及。
我们每个人的韧性是有限的,对于坚持的崇尚也不能过度,尤其在不对的地方坚持,只会让我们把韧性耗尽。
若将韧性用在迎合家人、或社会的期望,意志力会被削弱,导致筋疲力尽,而当我们要去追寻新的道路时,这张决心与毅力的信用卡可能早已经被我们刷爆了。
放弃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会让你感觉到内疚、没面子,而周围人的窃窃私语更会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所用。

2

可比放弃更没用的是,光期待想要的会掉到自己面前来。
我们很喜欢用“我希望...”来造句。
“我希望我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希望明年公司能给我升职加薪,我希望我的努力能被别人看到,我希望我的伴侣能爱我多一点....”
而每个“我希望”的背后,隐含的意思却是“我想要结果,却不想改变自己现在的做法”。
就像我这位朋友跟我们说的,他希望找一份销售的工作,但他过去并没有太多销售的经验,他认为转行真的太困难了。
可他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能为转行这个行动付出怎么样的努力。
我们通常不会说出为了获得某样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和条件。
就像那个有名的笑话,从前有一个梦想着发财的年轻人,他每天都会去教堂,对着上帝虔诚祷告。几年过去了…年轻人从未停止过祷告,可是他的上帝却从来没有帮助过他。
后来,年轻人终于对上帝彻底失望,指着画像上的上帝大骂:“枉我对着你虔诚祷告了这么多年,你却到现在也没有帮我中过彩票!”。
上帝终于无法忍受了,他显露真身说道:“孩子,我也很想帮助你中彩票,可是你至少得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我们总会低估每个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我们不可能期望想要的东西时间到了就掉到我们手里,也不能指望有人会主动找上门,发现我们有多么了不起,然后把我们安排到相应的位置上。
如同感情也一样,心里总想着要找Mr.Right或Mrs.Right,但是否曾抚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已经是个right person呢?
过度崇尚“年少有为”,等同于认为人生有一条快速成功的通道,把自己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天赋给葬送了。
而鼓吹这种观念的,正是我们的社会。
大器其实大可以晚成,但前提是,
我们的大脑准备好发光发热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