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虎妈战歌》,作为一个母亲,究竟要付出多少才够?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去年的九月份,出于对虎妈蔡美儿如何将两个孩子培养上著名藤校的好奇,翻开了她的大作。但是书中对于这个细节其实并没有讲述太多,更多的还是讲虎妈是怎么培养孩子,以及过程中发生的酸甜苦辣事情的经历。

什么是老虎?为什么会叫虎妈?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写这么一句话:“老虎——力量与权利最为鲜活的象征。让人害怕,也令人起敬。”她强调了力量、权力与权威,所以这个时候你知道什么是“虎妈”了。

将书中的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看一看:

第一个观点是“我不允许我的孩子玩‘废’学业”,给孩子定了十条军规,严格要求,比如不允许孩子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第二个观点“在家时,他们没有一天不练钢琴和小提琴,即便是在他们的生日里,或者病了,或刚刚去牙医那儿拔了牙。”即使在旅途中也不放弃练习。

第三个观点是卓越是一种习惯,“在千难万难的‘开头’,许多西方父母都会选择放弃。然后中国母亲却会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其实毫无乐趣可言。

书中同时也将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激烈冲突描述了出来,比如二女儿露露13岁时,在和母亲权威对抗的顶峰时期,“咔嚓”的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剪掉了母亲最喜欢的长发并且对母亲说“”我喜欢短发”。

通篇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母亲的虎妈,在教育孩子身上,究竟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与努力。

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在2011年出版的一部类似于自传式的作品,在国内出版比较晚。当时在美国卖出了几百万册,也上了亚马逊的畅销书排行榜。该书出版之后,因为东西方教育的差异,虎妈遭受了无数美国网友的诟病和辱骂,甚至有美国读者报警控诉她虐待儿童。

这种高压式的教育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与个性的解放,也必然会产生冲突,当冲突达到不可缓解的地步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令人遗憾的结果,比如这篇文章里子女关系的对抗,以及最后露露辞去了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只为了能有时间去打球。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虎妈的教育成果是很显著。大女儿哈佛毕业以后,继续读了耶鲁的法学研究生,同时也加入了美国陆军。小女儿从哈佛的艺术历史系毕业后,也继续去了研究生院深造。

虽然说两位小朋友在小的时候与妈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并且有恶言相向的时候存在,但是在她们长大之后,在公共的发言平台上,她们反而一致相同的感谢自己的母亲。

不过,如果你以为你采取和虎妈一模一样的教育方式,就能取得像她一样成功,就能够像她一样把两位孩子成功地送入哈佛,并且培养成才,那我只能说:祝福你成功。

看一看虎妈这种教育方式的背景,从成长经历来看,虎妈本人是在美国出生的,也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多个大学任教,现在是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从家庭环境来看,她的父亲毕业于麻省理工,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她的老公也是耶鲁法学院的教授。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前两天特别火的那个“劝你认命”的演讲?)

可以说她的成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从上辈延续下来的,他们的经验不是第一代,而是几代流传,所以他们的路并不是说我们想模仿就可以随便照搬照抄。但这本书还是给了我们很多的提示,我们可以吸取其中一些优秀的经验,在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虎妈走过的一些坑我们可以尽量避开,然后她擅长用的那些成功方式,我们也可以运用过来。

最后啰嗦一点个人的看法,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可能跟以前孩子真的不太一样了,如果还用原来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有些水土不服的地方。就像我可能是干不了虎妈这样的角色,我可能做不了太权威的事情,我也觉得没必要通过各种事情去展现自己的权威、去施展高压,因为如果我希望Seven哥哥能够很好的去执行一些事情,我必须首先能取得他的认可和同意,不然大哥很有可能就任由我在一边叭叭叭的说,然后他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所以,这里给我的挑战是,如何能引导孩子自主地对事情发生兴趣,并且能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嗯,好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