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和孟加拉国为什么都不愿接受罗兴亚人

刚进入2021年2月的第一天缅甸就传出了重磅新闻,然而缅甸发生这样的事其实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今时今日的缅甸就是一个贫穷且动乱的国家。缅甸712.15亿美元的GDP总量在全球两名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8位;1326美元的人均位居世界第149位。显然缅甸的经济数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对靠后的,因此被联合国列为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缅甸在经济上是贫穷的,在政治上则是分裂的:长期以来军方与民选政府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民族武装的矛盾始终是困扰缅甸政局的两大难题。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缅甸官方承认的有135个民族: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68%,掸族占9%,克伦族占7%,孟族占2%,克钦族、克伦尼族占1%、钦族占2%、若开族以及华人占3%,此外还有一部分印度人、孟加拉人。

缅甸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和孟族等族有自己的文字。作为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在历史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一直比较复杂——缅甸国家本身就是缅族不断扩张所形成的,然而缅甸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力度一直很有限,少数民族缺乏对中央的向心力。孟、掸、若开等少数民族都曾分别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甚至有的民族还曾一度统治过缅族。

英国殖民者征服缅甸后在缅族居住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的改革,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则基本保留了各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和经济体制、土司制度。与此同时英国殖民政府有意识对少数民族采取扶植政策使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本就客观存在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大。1947年2月12日掸、克钦以及钦族领导人同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的代表签订了旨在解决缅甸独立后的民族问题的《彬龙协议》。

《彬龙协议》的原则仍在1947年9月24日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可缅甸政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拒不兑现1947年宪法所赋予掸邦和克耶邦可以通过公民自决选择是否脱离联邦的权力,同时委派忠于政府的民族人士担任地方官员,还在边区人民中推广佛教、推行缅语、缅服与其他文化形态。

1949年1月克伦人率先打出反政府旗号,建立起缅甸第一支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此后缅甸陆续涌现出大大小小数十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掸邦民族军、掸邦联合革命军、掸邦联军、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克钦新民主军、克伦民族解放军、克耶解放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罗兴亚救世军、若开军、库基民族军、佐米革命军、钦民族军......

前些年缅甸中央政府同缅北的克钦、果敢、佤邦的关系相对缓和下来了。多年的战争使缅甸政府军和缅北地方民族武装都打累了,然而与此同时西边的若开罗兴亚人又闹腾得厉害了。罗兴亚人自称是古代到孟加拉湾经商的阿拉伯人后代,实际上他们主要是19世纪英国殖民缅甸时从南亚移居缅甸的。体貌特征、语言宗教都与缅族截然不同的罗兴亚人与缅族之间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导致大量的孟加拉难民涌入缅甸。这些难民同缅甸境内的罗兴亚人合流后使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进一步加剧。罗兴亚人中的一些激进派成立了反政府武装。缅甸政府军和罗兴亚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突甚至还引发了欧美的干涉。多年来缅甸政府尽管与缅北的克钦族、掸族、佤族尽管不是爆发冲突,但缅甸政府还是承认这些少数民族作为缅甸公民的身份。

相比之下缅甸官方并不承认罗兴亚人是缅甸公民。缅甸作为一个国家本身就是在缅族的扩张过程中所形成的。罗兴亚人聚居的若开邦在历史上曾建立过独立阿拉干王朝,直到1785年若开邦的阿拉干王朝才被并入缅甸。由此可见若开邦被并入缅甸的历史是相对较晚的,而罗兴亚人甚至都不是若开邦的土著居民。1824年至1885年期间已占领印度的英国人先后发动了三次入侵缅甸的战争。

第一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取得了缅甸沿海的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两省。第二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强占了整个下缅甸。第三次英缅战争后缅甸于1886年1月1日被并入英属印度。英国就是一个矛盾制造者:今天的印巴冲突、阿以冲突、苏丹领土争议背后几乎都和当年英国的殖民政策有关。缅甸的罗兴亚人问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第一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国就以土地为诱饵吸引大批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进入阿拉干地区。

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后缅甸被并入到英属印度,从而进一步便利了英国殖民者从印度向缅甸移民。英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在印度人和缅甸人之间制造矛盾好达到分而治之的效果。英国殖民者的有意为之使若开的穆斯林人口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50万人。这些从英属印度孟加拉地区迁徙而来的穆斯林移民不仅不能融入当地信仰佛教的人群中,而且还被当地的佛教徒视为是英国殖民者的帮凶。

缅甸的民族问题本身就相当复杂:中国实行的是民族平等的政策,所以无论如何民族的公民在身份上是一律平等的。小小的缅甸不仅有130多个民族,而且各民族还被分为“三六九等”:缅甸国内有六种不同的身份证,护照更是高达九种之多,甚至还有27%人口压根不持有任何身份证明。相比之下缅甸中央政府与罗兴亚人的关系要比与缅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更为尖锐。

缅北少数民族尽管和缅族有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但属于黄色人种的缅北少数民族和缅族至少在外貌上没太大差异。罗兴亚人从体貌特征到语言宗教都和缅甸的其他民族差异巨大,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又被缅甸的佛教徒视为英国侵略战的帮凶,所以缅甸政府一直不愿给予罗兴亚人国籍。罗兴亚人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信奉佛教的缅族和若开族等缅甸原住民族,所以缅甸政府也担心罗兴亚人会成为若开邦未来的主要民族。

这一系列因素交织在一起使缅甸若开邦的罗兴亚人与若开族、缅族等信奉佛教的缅甸原住民族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罗兴亚人武装与缅甸政府军的冲突造成了数十万罗兴亚难民涌入孟加拉国。罗兴亚人的祖先本就是从孟加拉地区迁徙过去的,时至今日罗兴亚人从体貌特征到民族文化都与孟加拉人高度相似:罗兴亚人和孟加拉人一样信奉伊斯兰教,而他们所说的语言也是孟加拉语的一种方言。

1978年约有20多万罗兴亚人从缅甸进入孟加拉国,将这一事件看作人道主义危机的孟加拉国政府给罗兴亚难民安排了暂时性住所和其他支持。1991-1992年期间缅甸若开邦又有约25万罗兴亚人逃至孟加拉国,孟加拉国政府在库克斯巴扎和班多尔班设置了20个难民营为这些罗兴亚人提供食物和医疗援助,同时呼吁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红十字会给他们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1992年4月28日孟加拉国与缅甸两国外长在达卡签署了同意和平解决危机并有序地遣送罗兴亚难民回缅甸的备忘录。然而1992年后孟加拉国改变了对罗兴亚人的既定政策:不再承认罗兴亚人是“难民”,而将其当作“非法移民”处理。从此孟加拉国依据与缅甸签署的备忘录将进入本国境内的罗兴亚人遣返回缅甸。1997年若开罗兴亚人再次试图逃入孟加拉国,于是孟加拉国政府重申了不接受罗兴亚难民的政策。

从2008年起孟加拉国政府对罗兴亚人开始采取非正式的驱逐政策。孟加拉国政府的态度为何会在1992年后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呢?涌入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大多文化素质相对低下,所以他们很难为孟加拉的工农业生产提高高素质的劳动力,反而需要孟加拉国花费财政开支养活他们。人均GDP不足1700美元的孟加拉国被联合国列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要养活越境的罗兴亚人对孟加拉国其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孟加拉国自己每年都需要接受大量国际援助,然而即使如此外债总额仍高达500多亿美元。约有近三分之一的孟加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住在贫民窟里。孟加拉人作为世界上摄入肉食最少的民族之一在体质上也并不好,要是碰上天灾可能连吃不吃得上饭都是问题。孟加拉人也得不到好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孟加拉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孟加拉国约有37%的人口是完全不识字的。

这样一个连养活自己国民尚且如此勉强的国家要接纳数量庞大的罗兴亚难民群体无疑会增加一大笔沉重的财政负担。尽管罗兴亚人在体貌特征、民族文化上都与孟加拉人高度相似,可毕竟双方在长期分家的状态下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所以罗兴亚人到了孟加拉国后一时间是比较难以适应当地社会环境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在孟加拉国找不到工作的罗兴亚人往往成为社会上闲散的不稳定因素。

罗兴亚人的大规模涌入使孟加拉国面临着财政、治安、环境等各方面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不过孟加拉国表明不愿意接受罗兴亚难民的态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以此不断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叙利亚战争引发难民问题后土耳其就曾多次威胁要开放边界让叙利亚难民涌入欧盟,结果欧盟在土耳其的威胁之下不得不给予土耳其大量援助。对此看在眼里的孟加拉国政府何尝不想利用罗兴亚人问题争取国际援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