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情圣》:戏剧与电影之比较
昨天下午,去看了第二届国际戏剧影像展的第二部片子《大鼻子情圣》。这个片名名头很大,是因为法国著名影星杰拉尔·德帕迪约1990年主演的《大鼻子情圣》,曾经获得当年的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0项大奖。于是,在第二届国际戏剧影像展片单中看到有《大鼻子情圣》,就毫不犹豫买下了。附带说明一下,《大鼻子情圣》是中文翻译片名,法语片名直译是《西哈诺·德·贝热拉克》。我以为,这是最传神的中文翻译电影片名之一。
西哈诺·德·贝热拉克是法国路易十三时代的传奇人物,年轻时嗜酒好斗,骁勇善战,后放弃军旅生涯专心研究哲学,成为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比如他的大鼻子,比如他“以一敌百”,比如他令戏剧演员孟夫勒利“一月之内不许登台”。19世纪末,法国著名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从西哈诺身上获得灵感,创作了五幕话剧《西哈诺》,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大鼻子情圣”形象,成为法国乃至世界戏剧的经典。
西哈诺是法国军校的教官,不仅剑术无敌,而且文采出众,写得一手好诗,但是却因为有一个硕大无朋的鼻子而在美丽的表妹罗克萨娜面前感到自卑。一天,西哈诺在剧院嘲弄了瓦尔维侯爵,然后“以一敌百”击退了伏击自己诗人朋友的歹徒,赢得满城喝彩。表妹罗克萨娜闻讯前来,说她在剧院里爱上了西哈诺新收的学生克里斯蒂安,央求表哥为她传信。可是,外表俊秀的克里斯蒂安却拙于言表,缺少才气。于是,西哈诺开始替克里斯蒂安写情书。华丽的情书赢得罗克萨娜的芳心,有情人在克里斯蒂安出征前线之前结了婚。战争开始后,一封一封穿过火线的真挚情书令罗克萨娜坐立不安。她冒着危险来到战场。在情人团聚之际,一颗子弹击中了克里斯蒂安,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他给罗克萨娜留下了西哈诺写的最后一封情书。15年后,在修道院里,生命垂危的西哈诺在暮色中动情地背诵这封情书,罗克萨娜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被拍成电影的这版话剧《大鼻子情圣》由法国最富盛名、历史最悠久的法兰西喜剧院出品,德尼·波达利德斯导演,米歇尔·维耶尔莫饰演西哈诺,并因此获得6项法国莫里哀戏剧大奖。与此前的《裘力斯·恺撒》不同,这版《大鼻子情圣》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传统的舞台演出,连幕间休息10分钟都留下了,穿插以主创人员采访。这种真实记录舞台表演的方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舞台演出的精华。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大银幕,而不是真正的舞台,但是我从画面中还是感受到舞台剧的魅力。舞台上一气呵成的大段独白,感情充沛的对手戏带来的强烈戏剧冲突,张弛有致、舒缓有序的戏剧节奏,令191分钟的演出时长迅速就过去了。为什么那么多演员在演出了电影电视剧之后依旧渴望舞台?为什么曾经凋零的戏剧舞台如今又焕发了光彩?因为戏剧舞台有电影和电视剧不具备的独特魅力。
更重要的是,这版话剧《大鼻子情圣》塑造的西哈诺、罗克萨娜、克里斯蒂安更接近原著,更真实有趣。尽管电影《大鼻子情圣》拥有成功的票房和口碑,但客观地说,他只是一部属于杰拉尔·德帕迪约的《大鼻子情圣》。商业娱乐电影的“明星制”特性决定了一部电影往往围绕着明星转。为明星量身定做写电影、拍电影,成了电影界的规律。电影《大鼻子情圣》也一样。它成功地塑造了德帕迪约版的“大鼻子情圣”形象,近30年来长盛不衰。直到今天,在烂番茄网站上居然还有100%的新鲜度,令人称奇!电影中德帕迪约演出了西哈诺的矫健身手、绚丽文字、伶俐口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此以后,“大鼻子情圣”就成了杰拉尔·德帕迪约的外号。但是,电影中其他的人物,如罗克萨娜、克里斯蒂安就显得平平。与此相反,这版话剧《大鼻子情圣》则更注重于群像的塑造。不仅罗克萨娜、克里斯蒂安形象生动,其他如做面包的诗人拉格诺、深爱着罗克萨娜的德·吉什伯爵等等也栩栩如生,令舞台熠熠生辉。
《大鼻子情圣》所讲述的外形美和心灵美的故事,其实我们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已经看到过。那个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和西哈诺实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事无完美,外表俊朗者未必见得腹有诗书,而腹有诗书者则往往外表平庸。假如你是罗克萨娜,你会选择谁呢?这个问题,今天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