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基于文本的读写结合策略
读这一章,直读得头涔涔而泪潸潸。因为,薛老师这一章所讲,全是我在工作中觉得自己做了,却做得很不好的。
这一章主要讲基于阅读教学的作文训练。这个训练有别于专项的作文教学,一般“侧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获得表达的基本技能,练就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夫。”
薛老师特别提到的策略有:语段听记、用词写话、炼字对句、阅读批注。
边读,我忍不住叩问自己:
1.真的每次都读懂“怎么写”的了吗?
往往都没有准确读出来,甚至在很多时候,“写了什么”都让我花费了不少精力,读懂“怎么写”就更不容易了。
比如,用“越来越~”写话。这个学生大部分都会写,一年级在写,三年级在写,六年级也在写。我很苦恼的是孩子总是低水平些重复。三年级、六年级和一年级时候写的并无太大差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就出在“用词写话”教学时。比如,黎明的时候,露珠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这里探究怎么写?作者怎么来用越来越这个词语的?
一年级不给学生分析,问题不大。可是,三年级的时候还不分析,不带着学生去品读文字,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很明显,这一句作者从形状和光泽两个方面说明了露珠的变化。那我们就需要去观察生活中某个事物的哪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怎么变化的。用这个词语来造句,不是单单用掉这个词语,而是培养学生用这个词语来表达事物的变化情况的。
这些,都是看了书之后才恍然大悟的。汗颜!一直在强调阅读要去读“怎么写”的,可真正备课的时候,最先忘记的也是这一点。
2.课堂上也开展了相应的学习活动,可学生课后无感?
我上课的进度是比较慢的。慢的时间在做什么呢?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做学习活动,力争使卷入的学生更多。这里学习活动大多是说和评还有讨论。
课堂热闹了,学生能迁移运用的却是很少。
现在想起来,课堂上老师引,学生说,学生说,老师接,偏偏动笔的时间极少。做笔记,都没有能够覆盖全班同学,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有些学生就养成不记的习惯。
薛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中缺的不是理解与感悟,恰恰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应及时引导学生听记、默写,并通过朗读体悟,留存在个人的语言仓库里”
这是我所忽略的,也许是解决我教学怪圈的一个要点。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一定不能偏颇,尤其是学生语言材料储备,更需要过过笔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真好!找到了改进的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