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考研辅导:绪论(课件+习题+解答)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

(四套教材:洪子诚、陈思和、王庆生、朱栋霖)

“当代文学”宜写史吗?

“当代文学”概念的不合宜性:

一、“当代”即“当下”的时代,是正处其中而尚未过去的时代。

二、“当代文学”的起初界定是新中国“工农兵”文学。

三、“当代文学”的起初界定不包括港、澳、台。

当代文学的定义

一、当代文学在传统上的定义是特指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

二、定义的局限性:A:时间局限:以1949年为界划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B:空间局限:以大陆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台港文学排除在外。

三、目前,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说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当代文学的分法,这一概念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整合起来,较准确地反映了文学的发展面貌,具有科学性。

当代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现代文学为当代文学的形成产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必要条件。(1.它为当代文学的形成产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党如何领导文艺的经验;2.中国现代文学为当代文学的形成产生准备了作家队伍。)

二、中国当代文学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的。(建国以后,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三、当代文学的形成产生与发展,还离不开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的滋养和对外国文学长处的学习借鉴。

当代文学的分期

一、三分法:a:1949——1978为第一阶段,以工农兵文学思潮为主。B:1978——1989:第二阶段,文学摆脱了政治的束缚,但仍带有强烈的共名化特征。C:90年代——至今:第三阶段,文学进入无名化时期。

二、三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B:1966——1976:文革文学。C: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三、四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B:1966——1976:文革文学。C:1978——1989:80年代文学。D:90年代——至今:文学的无名化阶段

当代文学简要线索

一、50-70年代:文学一体化——政治性文学批判——百花时代(1956)——反右(1957)——大跃进(1958)——自然灾害、文学调整(1959-1962)——文革文学(1966-1976)

二、80年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知青文学——现代派——先锋文学——新写实——新诗潮:朦胧诗——后新诗潮

三、90年代-至今:新历史小说——私人叙事与身体写作——市场背景下的新市民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底层叙事

当代文学继承的传统

一、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启蒙文化传统是知识分子的传统。

二、30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

三、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四、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民大众作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最主要的承担者,成了知识分子服务和歌颂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抗战而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也使国家和党派的权力正面渗透进文学领域。

当代文学的工农兵文学思潮

在战争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了以解放区文学为主的工农兵文学思潮。这种思潮成了建国后30年的文学主潮。工农兵文学思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学。其时间大约有50年。

工农兵文学思潮内部派别:(1)赵树理代表的方向派;(2)胡风代表的主观精神派;(3)丁玲代表的揭露派。

当代文学的成就

一、题材内容不断扩大,无限广阔。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姿多彩。

三、表现形式与手法日益多样化。

四、形成了一支层次丰富、老中青结合的作家队伍。

当代文学的作家队伍构成

一、由现代时期跨越而来的文坛老将:如赵树理、周立波、丁玲、老舍、曹禺、艾青、郭沫若、贺敬之、汪曾祺等。

二、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如梁斌、吴强、杨沫、杜鹏程、茹志鹃、李准、王蒙、刘绍棠、高晓声、谌容、张洁、张贤亮等。

三、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代作家:如王安忆、梁晓声、阿城、叶辛、铁凝、张抗抗、史铁生、舒婷、竹林、王小鹰等。

四、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苏童、余华、格非、韩东、陈染、林白、徐小斌、海男、棉棉、卫惠等。

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从政治化到商业化。

二、由一元(组织性与合目的性)到多元的文学发展格局:从共名走向无名。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自由与兼容;边缘与逃离。

四、新世纪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

当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关键词

一、“潜在写作”:作家在哑声时代里的文学发声,比如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

二、民间文化形态: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具有相对自由活泼形式的民间社会生活形态,比如赵树理曲折表达民间立场的篇章《“锻炼锻炼”》。

三、民间隐形结构:决定着作品艺术趣味、受民间文化形态制约的隐形文本结构,比如样板戏《沙家浜》的主题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而隐形结构却是“一女三男”喜剧情节模式。

四、“共名”与“无名”:共名指一元化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文化状态;无名指多元化众声喧哗的个人化文化状态。

当代文学研究倾向的几个警惕

一、“历史补缺主义” :用流行的话语来表述就是“制造虚假繁荣。

二、“历史混合主义” :就是把历史搅成一锅粥,没有历史逻辑,没有是非功过。

三、“庸俗技术主义” :就是撇开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和人的精神状态,只盯住一些纯技术层面的雕虫小技 。

当代文学史撰写的几个问题

一、集体编著多,个人修史少。

二、重复建设多,个性化建设少。

三、局部发挥多,圆整性出彩少。

四、固步自封多,与时俱进少。

五、著家文化、文学水平有限,学养逊差,专才不通,通才不专。

六、许多研究文学的专家、学者不懂、不会创作。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文学感性鉴赏心的退化,文学史写作中的知见灵光无有,文才气韵不再。

七、许多文学史研究学人只会株守书斋“象牙塔”,不懂、不会、不去浸心体认生活,生命研味有限,生活识见稀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文学史精神智识之干瘪贫枯。

习题集及解答

一、填空题:

1、50年代“当代文学”概念提出的最主要动机,是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命名。

2、就“意识形态”质的规定而言,中国现代文学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被称为(社会主义文学)。

3、(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了(艺术生产)(物质生产)之间可能出现不平衡的发展关系。

4、(恩格斯)在评价《济金根》时提出要求: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

5、(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强调:“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6、“中国当代文学”在一段时期被赋予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内涵,被定性为20世纪(革命文学)的最高级的文学阶段。

二、名词解释:

1、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

2、“潜在写作”:也称“地下写作”,指被剥夺正常写作能力的作家在哑声时代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热情,创作出了于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艺作品。

3、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是陈思和在当代文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代文学尤其五六十年代制约文学作品的隐形文本结构,赋予其超越时代的民间艺术审美价值。它产生于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态,能够较为真实地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自由自在是它的最基本审美风格,它的民主精神和封建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

4、共名与无名:共名,时代有重大主题,知识分子有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个性的独创性被时代主题掩盖,文学创作表现为宏大叙事。无名,时代进入开放、多元时期,出现了无潮、无定向现象,表现出多元的价取向,作家的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多元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当代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略,见课件)

2、简述中国当代文学继承的文学传统。(略,见课件)

3、简述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略,见课件)

4、简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特点。

答案要点:(1)它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发展中的学科;(2)它的当代性特征特别强,充满明显的不定型或不确定性因素。

四、论述题:

1、中国当代文学适宜写史吗?试论述理由。(略,见课件)

2、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分期?试论述依据。(略,见课件)

五、思拓题:

1、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需要警惕哪几种倾向?(略,见课件)

2、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撰写存在哪些具体问题?(略,见课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