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临终前,告诫子孙不得学习帝王之术,他的后代遵守了吗 2024-05-18 05:37:34 在我国历史上,出过不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看风水,能读命数的能人,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可是,这样能干的一个人,一直到死才发现,所有的才学与能力都不及帝王的心思难测。但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不但死得惨,而且后代也没逃过帝王权谋的算计。 刘伯温一生智谋过人,为何却不肯子孙学习帝王之术? 刘伯温其实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他一度认为自己是天下无双的智谋之人。当然,在帮助朱元璋荣登皇位这件事上,他确实值得夸赞。但那美名应该都是天下人所给的评价才对,谁会自己没事找一顶最高的帽子给自己戴上呢?这太不谦虚了不是?诸葛亮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囊团首席军师,素来有天下第一的称谓。结果,刘伯温不服了,认为自己的功勋比起诸葛亮这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军师可是伟大多了。所以,他竟然带着人挖了孔明的坟墓。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人家诸葛亮早已经掐算出有他这么一个人,一件事,以至于刘伯温看完诸葛亮的留言“学生伯温,我知后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为师孔明”,自愧不如起来。据说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刘伯温变得低调起来了,将孔明称为天下第一军师,而他自己却连第二也不敢称。但来不及了,他只顾着算计第一第二的排名了,却忘了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很快便发现身体不好了:肚内如石,腹胀异常。刘伯温一想,这不对呀,没吃什么东西怎么会生这样的病。他细细一回想,前不久因为身体不适,朱元璋派来了御医胡惟庸为其诊治。后来胡惟庸给他开了一副药,喝过几天之后就成这样了。这就是说自己中毒了,而且是慢性中毒。老刘马上就明白了:有人要置我于死地,但这个人是谁呢?为了弄明白真相,刘伯温直接去皇帝跟前探听消息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根本对此事漠不关心,还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老刘当下就知道了:自己不过是皇帝用过之后的走狗、良弓,是时候被收拾了。所以他直接对朱元璋请辞:为臣老了,而且身体不好,该回家养一养了。皇帝顺水推舟:好吧,你可以退休了。就这样,老刘退出了朝堂,回到家中不过一个月时间,已经病得命悬一线了。作为老父亲,死是不怕的,但自己的孩子们总要为之计谋一番。老刘将两个儿子刘琏、刘璟叫到病床前,千叮咛万嘱咐: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在朝堂站队,也不要当什么官,最好是在家读读圣贤书,安享美好生活。儿子们不懂呀,自己父亲如此声名在外,自己又前途无限,为何要被这样要求呢?老刘并不能说破,只告诉两个儿子:如果走进政治之中,那我们家的气数也就尽了,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不然……。不然什么就没下文了,因为老刘咳嗽一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伯温之后的子孙遭遇如何?说来一声叹息 刘伯温的儿子们虽然对父亲没说完的话非常好奇,可却完全猜不透,所以也就抛到脑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似乎并没有什么风波,而胡惟庸一党独权在握,任性妄为。这让担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的刘琏很是看不惯,但他没有直接与胡惟庸起冲突,而是与其党人产生了对抗。这样一来还能有刘琏的好处吗?胡惟庸是什么人,谁与他对着干,那后果就是刘伯温一个下场呀。所以,刘琏从此受到了胡惟庸一党的“厚待”,凡事针对于他,到最后直接将他逼到跳了井。这一年,刘琏才29岁,想必在跳井的时候会想到父亲的叮嘱吧?可惜为时已晚,无力回天了。就说刘璟的心得有多大,大哥都被逼死了,他还没汲取教训呢。在朝堂上,刘璟公开站在建文帝朱允炆的一队。结果,朱棣成为了皇帝,你说这不是尴尬吗?那也就算了,风向不好你可倒是躲一躲呀,刘璟偏不信邪,拒绝了皇帝的邀请不说,竟然还公开指责朱棣:“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这不是找死的吗?朱棣直接翻脸了,新账旧账咱一起算算吧,当初我没当皇帝的时候,你就与我过不去,如今我当了皇帝,你还不思悔改,我如何能把你留下呢?就这样,刘璟直接被抓了起来。在狱中没过多久,他便上吊了。只不过,是他自愿上吊的还是被逼的,那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这哥俩没听老父亲的话,最后都早早追随父亲而去了。不过,刘伯温的后人倒是没一下都死尽,一直到嘉靖皇帝上位,他的后人再次受到重视。而这个时候,刘家的后人便成了诚意伯,他就是刘伯温的第十一世孙刘世延。但是,刘世延这个人野心比较大,进入朝堂之后,一心想要光复老刘家的辉煌。他走的算是曲线救国招数:与当时的魏国公徐鹏举之子联姻。以当时徐鹏举家的权势,并不高贵,虽然他的祖先是开国功臣徐达。为了达到政治地位的提升,刘世延帮助徐鹏举疏通,然后让徐鹏举的儿子来承袭魏国公的爵位。没想到,这件事被有心人给捅了出去,刘世延一下被罢了官。当然,这只是刘世延的一次罢官经历,后来他又经历了好几次这样的事,甚至还搅进了党争之中。这就是刘伯温死前再三叮嘱的:不涉政治,不图帝王之术吧?可惜老刘家人个个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没一个记得这份遗嘱的。自然,刘世延也躲不过政治的倾轧,在万历年间,最终被刑部处死了。不过,刘世延并不是刘伯温一族的最后子孙,后来到了清兵入关时,刘世延的曾孙子刘孔昭还在世的。但当时刘孔昭同样参加了党争,而且还一度成为党争的首领,致使朝廷更快地灭亡。所以当清兵一入关,他就趁乱逃走了,至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而刘伯温一族至此销声匿迹。 赞 (0) 相关推荐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刘基,字伯温,是中国历史上继诸葛亮之后又一个神机妙算的传奇人物,民间一直有句关于刘伯温的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 在跟随朱 ... 刘伯温在民间是如何被“神化”的? 刘基字伯温,就好像我们看讲评书里面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一样,都是叫他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 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 ... 朱元璋问刘伯温明朝多少年?刘伯温怎么回答的?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以他超人的智慧,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大明近三百年基业. 坐上九五之尊的朱元璋,并没有满足胜利带来的喜悦,而是忧虑起他的王朝,是否能够千古永流传来了. 于是请来了刘基刘 ... 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有何含义? 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懂得知足常乐,珍惜现有的,不要为了那些虚无的东西而丢失了自己.在晚清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胡雪岩, ... 什么是“白虎”?为何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吴融 在我国古代,因为农业耕种的需要,所以商人一直是属于被限制的阶层.当然,这一般只是对于那些小商人而言的,毕竟能成为大商人的,没有几个后面没有站着几个大家族或者政 ... 朱元璋临终前告诫子孙不能攻打该国,朱棣不听直接把其打成一个省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平民出身的皇帝,他知道马上打江山容易,马上治理江山就难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出台了很多的措施,尤其是他治理贪腐成效尤为突出.在他统治的几十年里总结了很多经验,在对外征讨过程中他也 ... “白虎”为何物?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民间有一种说法:当官须看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确实,鼎盛时期的胡雪岩可谓是富可敌国,手眼通天.他曾一穷二白,只是一位普通的放牛娃,只用了三十年时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 他春风得意时,慈禧赏黄 ... 红顶商人胡雪岩,临终前叮嘱子孙“勿近白虎”,白虎是什么? 若提起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商人是谁?徽商胡雪岩,必定榜上有名. 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幼年时期,家中十分贫困,胡雪岩只得帮人放牛贴补家用. 可这样一位"乡下佬",却能将钱庄生意打理得如 ... 晚清首富胡雪岩,死前告诫子孙:千万勿近白虎,“白虎”是什么 提起清末商界中的大鳄,就不得不让人想起素有"红顶商人"之称的胡雪岩.鼎盛时期,胡雪岩坐拥千万家产,一时间名动公卿.胡雪岩辞世前曾把儿孙拉倒跟前,跟他们说:勿近白虎,那么白虎是什么? ... 上世纪,常春藤博士临终前告诫世人:中国将会大放异彩,注意周易 众所周知,<易经>.<老子>.<庄子>作为中国古来的三玄之学,高深莫测,其中以易经最为争议,是经典中的经典. <易经>更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更 ... 为什么秦可卿和秦钟临终前告诫凤姐和宝玉,都是正事和正途? 贾宝玉 最讨厌的就是仕途经济,红楼梦前八十回说得很清楚.然而秦氏姐弟的临终遗言,都带着正统的思想. 秦可卿 和秦钟两兄妹出场很早,也死得很早,这两个人对宝玉的成长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梦中情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