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舞(下)
沿着黄河观光路一路向北,在陕西榆林市府谷县,有一峡谷,也是晋陕大峡谷的一段,这里当地人称“天桥峡”,昔日,曾为黄河一处惊险之地,“深涧腾蛟,浊浪排空,有天桥八步宽之说”。如果这里不修水电站,黄河由黄土高原而来,突然拥挤到一处只有“八步宽”的地方,它必定是狂暴不已,桀骜不驯,浊浪四溅。天桥峡下游河岸不远处曾有一高60米的天然石柱,柱顶造型,状若狮头,很多文人墨客写文赞赏,誉为“玉柱凌云”。可惜此景在修水电站时被淹没。现在此处修建一钢架玻璃栈台,上下通透,天河一色。每雨霁晴,云映水波,凭临睨望,饶若云端。望云卷云舒,观河浊河清……此处是“凌云台”一一悬空玻璃观景台。
凌云台上向南望,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弯;向北望,一座漂亮的拉索桥连接陕西与山西。
在犀牛峰景区的这座小山上,可东望黄河,西观丹霞。
沿途基本都是这种丹霞地貌,虽不及张掖七彩丹霞那么震撼,但也足以吸引眼球。
来到犀牛峰下,倒映在水中的多彩丹霞更加壮美。
行至沿黄公路5公里处,就到了黄河入陕第一湾。滚滚黄河水,从天边穿山越岭迤逦而来,划出一道优雅的曲线,轻轻的流淌,一改浑浊不清之状,变得碧绿澄明,我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假黄河”。路边的丹霞地貌,犹如彩霞飘绕。望对岸河曲县,良田千顷,高楼林立。
黄河入陕第一湾在陕西府谷县墙头村,站在山顶高处观看,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河曲水急,犹如金龙摆尾,更有赵匡胤少时下河游泳曾显现出一条蛟龙的说法,故当地人叫它金龙湾,又叫蛟龙湾。
望河东,良田千顷,鱼肥水美,河曲县城高楼林立。看河西,千山藏宝,万水涵金。瞧河中,渔民泛舟,轻摇船桨,渔歌互答,时有鸟儿旋飞欢歌,构成一幅壮美的塞上高原图画。
金龙湾总长5公里,宽1公里。俯瞰是一阴阳极非常分明的太极图,其形如黄河湾中的一条潜龙,随风摆动,秀美神奇。空中俯瞰犹如太阳图,阴阳极分明,其阴极水草丰盛,郁郁葱葱,阳极秃岭高耸,寸草不生。
府谷墙头地处秦、晋、蒙接壤处,不但是“鸡鸣闻三省”之地,(与山西省河曲县城隔河相望,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龙口镇相毗邻)也是“走西口”路上的门户,榆塞长城的起点,秦源德水的源头(黄河入陕第一县,),是黄河和长城交汇的地方,还是沿黄公路的起点。这里的“墙头”,不仅仅是指府谷县最北的墙头乡和墙头村,而且还包括墙头村外黄河边上,残留的那块长城遗址。它的存在,至少佐证着,墙头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曾经属于一处边关要塞。关内,是农耕的家园;关外,是游牧的草原。
府谷墙头村,这个陕西最北部的小村落,这里的民风淳朴,这里的景致迷人。
走在墙头,就好像进入江南水乡一样。阡陌纵横的山光水色,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村内街巷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这些墙头涂鸦似乎是刚刚绘就,
如此生动,
如此逼真,
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墙头村的人看中它“黄河入陕第一站”的价值,就在崖底的河岸修了栈道,又在崖顶矗了只大红公鸡,刻了“鸡鸣三省”的标志,把它当成一处新的景点来打造。
入陕闻得第一声,锵锵三地凤凰鸣。
丹霞亲为莲花绽,湾里波涛万马行。
莲花辿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山西省河曲县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带,长城与黄河交汇点,黄河由内蒙古进入陕西号称“黄河入陕第一湾”处。
据史料记载:莲花辿,高百余仞,南抱黄河,西北绵亘10公里。明长城榆林段边墙起筑西缠上。巨石巉矹,阗骈危耸,山石皆红白相间,鲜色可餐,峰峦之远近高下相错,其丽万状。右挹东缠,左盼西缠,奇峰波属迷离,插目坡下,壑周5公里许有圆尖大小石墩万计,红者白者,高下团耸,纷披连接,宛若一大池勃绽之莲苞。又尤如红中夹杂白色的波浪谷、飞龙、骆驼、青蛙、鱼尾峰等,色调因季节、天气、阳光变化而气态万千。
极目宏观,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像一朵乍然盛开的莲花。红白相映,天地之精灵;绿灰搭配,自然之奇观;层里线条,鬼斧神工令人叫绝;高低错落,天籁之作无不称奇。
整个莲花辿像是由大地腹中涌出的岩浆一次混浇而成。层线在微紫的天幕上劈出雄健的剪影,朝阳像巨型的探照灯,用火焰般的光芒照射着这朵天造地设的莲花辿,给它的顶部镶上金红的几何色块。
它肯定像地火岩浆那样热烈地沸腾过,激情地奔泻过,而后在宇宙的运动中凝固为庄重,冷却为深沉。
定睛微观,凝神注目,俱像一物者、天然孕字者、图形如画者、纹理清奇者、色彩独绝者、生物化石者,温文尔雅,脱尽世俗;气韵清逸,尽显高雅;形神兼备,浑然天成。或鲜活灵动、或憨态可掬、或栩栩如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其间。浓缩大千世界,妙肖人世心声。造型千姿百态,记录自然奥秘。凝聚宇宙洪荒,精缩天然之美。
莲花辿,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一墩一天地,一辿一世界,不仅是一幅天籁的画作,也是一本无字的天书,一部文明的密码。如果把中华版图视作一只威武不屈而又和平友好的雄鸡,那么莲花辿刚好处在它的鸡心位置。
莲花辿是黄河中游最为独特的雅丹地质公园。它的天然性、珍稀性、唯一性、唯美性、知识性、无与伦比,无可争雄。
从内蒙准格尔旗过黄河,到山西偏关县老牛湾景区时已是傍晚,趁着天还亮,决定先去乾坤湾一睹为快。然后再去老牛湾农家乐办理入住。
偏关乾坤湾(原名包子塔湾)可以说是黄河入晋第一湾,因形似太极,故名。它天造地设,暗合天地自然之理,十分独特。凡目睹此湾地理地貌的游人和文化学者,无不震撼:黄河向南奔涌而来,虽遇高山险阻,却没有暴跳如雷,惊涛拍岸,而是欲进先退,智慧转身,迂回向北,从容向南。
登临高处,黄河九曲十八弯美景尽收眼底,用“断崖万仞如削猴,飞鸟不度山石裂”来形容乾坤湾最为合适不过了。泛舟漂移,两岸鬼斧神工,断臂悬崖,黄河曲折多变,弯转迤逦,黄河在此回头,转折了一个近乎360°的圆湾,将其围成一个半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中国的科罗拉多”,此为整段峡谷最摄人魂魄之处。
日落乾坤湾。
在山西和内蒙交界处,在草原和农耕交界处,黄河水穿流而过、峡谷两岸山脉纵横,天地茫茫开阔……
老牛湾位于晋蒙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往南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
清晨,俊美的老牛湾宛如含羞的少女,矜持恬静,黄河水沿着百米高的陡直岩壁静静地流淌,没有想象中的奔涌而来的壮观,反倒多了几分悠闲。
黄河主道岸边同样是壁立的山崖,像刀劈斧剁一般,褶皱状的悬崖在阳光照耀下发出棕色的光芒,展现出莽莽黄河千古本色。
陡峭的黄色河岸壁立呈现多条复杂的弧线,一切都罩着朦朦胧胧的轻纱,太阳从山头露出笑脸,给老牛湾的山峦河谷披上一层满纱,色彩更加靓丽多姿。
而昔日浑黄咆哮的河水却已经变为清流,在朝霞里变幻出美妙的色彩。千年黄河水变清的梦想真的实现了,朝霞里的老牛湾气势壮阔,姿态威严、色彩美妙,真是令人感叹。
杨家川小峡谷全长8公里,沿线贯穿着一条以长城、古堡、古村、古庙、栈道、码头等组成的风格独特的风景线。
河岸两侧峭壁直插云端,樵夫药师踏歌而行,谷底怪石嶙峋,山泉喷涌,珍禽鸣唱,深邃幽静的原始自然风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长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她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中国北方辽阔的山川大地万余华里。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世上沧桑几千年,黄河、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寄托了多少理想与希望。黄河、长城这两大古代文明在这里握手。
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护水楼。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墩高二十二米,上建有垛口和楼橹。墩体正面有供士兵上下的绳体和通道。用它瞭望来自黄河的敌情,点燃狼烟向东、南两边长城传递信息。被称为“天下第一墩”。
黄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弯流经深山峡谷奔腾南下,古长城至此逶迤东去。这里的古堡、古楼、古渡、古栈道、古庙、古村落更让人惊叹不已。
老牛湾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形状。各种石头建筑根据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整个村庄可算是一个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
老牛湾古堡,坐落在紧靠黄河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 是明长城防御系统的屯兵城堡,古堡北端的望河楼是兵营瞭望之处,它是明代建筑风格的精品,也是老牛湾景区的标志之一。老牛湾古村落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石片堆砌而成。
它是一座被侵蚀的远古空堡,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随着岁月风雨已然老去到依稀的古城,城墙曲曲折折的,长满了衰草,树也已分不清年岁,与长城一起记忆着过往云烟。
老牛似有似无、模模糊糊的城墙,又渐渐的和大地融为了一体,将借来的伟岸重新还给孕育她的土壤。 这倒真的是长城与黄河握手了!而且,这一握,兄弟情深意厚,就缱绻缠绵了光阴的许久;这一握,也成就了老牛湾中国十大峡谷之一的美不胜收;这一握,勾起了多少传说多少故事的百年回眸。
石板街是老牛湾一条街巷名称,街道坐落在一整块天然的大石板上,平展开阔,街两侧窑洞院落片石砌就,片石之间黄泥砌筑,具有较好保温效果。千百年来,这条天然石板街见证了老牛湾人祖祖辈辈的生产生活,也阅尽了老牛湾的历史变迁。
再看乾坤湾一眼。
翻拍景区照片。
与大河共舞,是探索一帧又一帧魂牵梦绕的黄河印象;与大河共舞,是穿越千年万年寻找似曾相识的时光碎片;与大河共舞,是在千沟万壑之间采集它震撼无比的心跳声;与大河共舞,是从醇厚晋中到雄浑陕北的变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