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望——茶座笔记(2016.10.29)
小徐:要控制自己的欲望。
奇奇:父母聪明,孩子就会聪明。(言下之意是贾瑞不够聪明,不像凤姐吗?讨论期间奇奇说贾瑞没控制欲望死了,自己晚上写作业如果不控制瞌睡的欲望,第二天就会被老师罚抄课文。可谓学以致用)
辰辰:做事要有理性,不能一味地跟着感觉走。
晴晴:干一件事要有分寸,不要玩大了(意思是不要像凤姐那样把人家贾瑞害死了,那样就摊上大事),符合自己要求的就要,不符合的坚决不要(包括以后谈恋爱)
丁丁:谈恋爱之前要问清对方的底细,不要像贾瑞一开始不知道凤姐在捉弄他,等他知道的时候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了。当然平时也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想说的是,热恋中的人哪里还会分得清呢)
讨论完这一回后,孩子们都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那些反对儿童阅读《红》的各界人士,想必会将这一回的内容作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了。
不说诸多生理心理学家的论断,只要稍稍留意或关注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实在可以发现,哪怕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儿,他们总会绕道至身体某些部位或干脆直指生殖器官,甚至编出很押韵的诗歌,这些孩子们的年龄从七八岁到十多岁不等。
只是因为传统中的保守习惯,以及孩子们成长发育快慢不一导致可能的同龄人之间的鄙视嘲笑,孩子们不便过于公开坦然谈论,但他们的成长规律让他们不自觉地渴望探索这些被大人视为神秘的身体部位。
与此相关的异性情感,很多老师和家长们通常视此为洪水猛兽,孩子们之间本来极为正常和纯洁的两小无猜友情好端端被划入敏感区而谈情色变,结果就这么一直被压抑甚至扭曲,上了初高中更加要忙于学习,大学还不知道怎么跟异性交往,一毕业又遭遇逼婚,想来真是一桩青春年少的悲剧。
在这样的氛围中,反对儿童阅读《红》顺理成章,其中人云亦云者大有人在,他们从未思考为什么。
《辛德勒名单》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最近接受采访时谈到,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保护孩子,要让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各种情感,包括恐惧。他说自己拍摄过的哪怕是严肃的电影,其中的法则和情感都是由他童年经历过的恐惧、思考、领悟深深地勾勒出来的。
如果真是这样,加上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作为成人的我们其实应该问问自己:《红》真的不适合儿童阅读吗?如果是,那《三国》呢,那么多勾心斗角?《水浒》呢,那么多血腥残杀?《西游》呢,那么多宗教玄幻?比较而言,力透平常人人生冷暖,又提供丰富的多维思考素材,甚至对了解清初生活提供丰富史料的《红》没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带孩子旅行,意在增长见识,增加阅历,阅读经典何尝不是,隔着时空体会人情冷暖,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类情绪和性格,比亲身经历成本低多了。有了这些积累,自己遇到类似的困惑时不再恐慌、孤独、无助,面对生活的各类现象无疑多了一份淡定,这是小说带给读者最终极的意义。无怪乎有人说,刻板的管理学教材对于管理者并无多大用处,与其读这些教条般的教材,不如阅读小说。缘由大概在此了。除了小说,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人文学科也是作为管理者所必须涉猎的领域。
无视成长规律而过于禁言,一旦遇到外界刺激,便不可自拔。所以,孩子们说贾瑞蠢也罢,说凤姐心狠手辣也罢,如果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就可以发现,贾瑞归根结底死于自己不可控制的情欲。贾瑞一向被祖父贾代儒严加教训,除了学业别无其它,贾瑞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情犊初开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从不知道情欲是怎么回事的贾瑞陷入其中也就不奇怪了。
贾瑞深陷其中的情欲经历了凤姐两次欺骗仍不可自拔,至跛足道人送来镜子达到极限,结果一命呜呼。之所以叫风月宝鉴,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游客去参观动物园,第一个动物隔间没有任何动物,只有一面镜子,孩子们很快明白游客实际上是看自己。
接着孩子们回顾了《红》的其它书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想起了曾经也叫《风月宝鉴》。曹公取这个名字,记下贾瑞之死,以及其它各式各样被专家非专家总结为“情”的东西,当然意在警告读者:人间风月之情,务必谨慎为之。
孩子们似乎有所觉悟,但大多纠结于凤姐过于狠毒。有的说凤姐不害死贾瑞,贾瑞不会罢休。有的说凤姐可以躲起来,有的接上说:“躲?那样太累了,完全不用躲,很简单:叫丫头不让贾瑞进来就是了。”
至于有孩子提出的贾瑞不该爱上凤姐,孩子们意见分歧,但几番你来我往的辩论后,都认为当然可以爱上凤姐,因为这是不自觉的没法控制的,只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被冲昏了头脑。
讨论期间,孩子们问到了贾瑞的辈分和地位的问题,联系起他们刚刚学过的数学比,又自作多情地教他们辈分与地位成正比还是成反比还是不一定。颇有意思。难怪古人说“君子不器”,各领域的门道相通,如果触类旁通地掌握超然于各领域的“道”,就能够驾驭更多的“器”。
我们的读书茶座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诸多唇枪舌剑细节,在此不做赘述。下下次还准备选取时事一则进行辩论P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