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6:战神吴起的溃逃,“借刀杀人”的极致艺术
上篇我们讲到战神吴起是怎么玩人的,这篇我们讲讲吴起是怎么被人玩的。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这段材料翻译出来如下:
过了很久,魏国国相公叔娶了公主为妻而以吴起为忌。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您何不试着要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辞谢的。’主人您再与吴起一起回去,让公主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公叔照此去做,吴起果然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疑忌他,不敢信任,吴起害怕被诛杀,于是投奔了楚国。
吴起这个遭遇,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春秋齐景公时期有三个好汉,一人叫田开疆,能双拳敌虎,救了景公,被封为寿宁君。第二个叫顾冶子,此人曾随景公渡黄河,黄河蛟龙作怪,风浪大作,顾冶子拔剑下水,提蛟龙头出来,风浪俱息,被封为武安君。第三个姓公孙名接,景公被秦兵围困凤鸣山,这人使一条铁阕,杀退众秦兵,救出景公,被封为威远君。
此三人专行霸道,结为生死之托,不知文墨礼数,在朝廷横行。众人惧之。
一次,景公设宴,请楚王及诸臣,恰园中桃熟,只有五枚,采来食之。景公,楚王皆一颗。此时正是晏子使楚之后,有使齐,楚缔盟之功,齐王赐他一颗。剩下两个桃,齐王令功劳大者得。田开疆说起自己敌猛虎的功劳,景公称善。晏子慌忙进酒一爵,食桃一枚,归于班部。顾冶子说自己有斩蛟龙之功,景公称善。晏子慌忙进酒赐桃。公孙接不甘,说自己有百万军中救主之功,景公称善,但已无桃可赐,要赐酒一杯,等到来年桃熟时再赐。
这个时候,晏子便说:“你的功劳最大,但已经没桃了,白白可惜了你的功劳。”公孙接拔剑说自己功劳最大,却不能食桃,是让自己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被万代耻笑的事,便伏剑自杀。田开疆自感微功而食桃,羞耻之,也自刎而死,顾冶子说三人结为兄弟,两人死了,自己不能独活,也自杀了。
晏子笑曰:“非二桃不能杀三士,今已绝虑,吾计若何?”楚王下坐,曰:“丞相神机妙策,安敢不伏耶?”
这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两个故事,两条毒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杀手不沾死人血的借刀杀人之术,比之真刀真枪杀人,前者堪称阴谋诡计的极致艺术。
此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被害者本人至死都不清楚自己为何受害,也不知道是谁害得自己。阴谋者全身而退,而被害者尚且蒙在鼓中。真是厉害。
总结两条毒计,我提取出了最本质的逻辑。
你要想给坏人下套:
第一, 要了解这个人,知道他的性格。比如:公叔痤知道吴起为人刚劲而沾沾自喜,必定不堪折辱。晏子了解三士自恃功高,不忍耻辱。既然不堪耻辱,那要么让对方受辱,要么让对方感觉马上就要受辱。
第二, 了解对方性格特点之后,向领导诬告对方有问题。比如公叔痤就诬告吴起要离开魏国,不如把公主嫁给他试一试。晏子更高明,这一步都省了,直接进入了第三步。
第三, 设计一个环节,诱使对方暴露出先前诬告的问题。比如公叔痤设计了让公主羞辱自己的环节,让吴起认为魏国公主都喜欢这样,以吴起的性格必定不堪忍受而推掉公主的婚事,由此间接证明吴起无留心。晏子虽说没有诬告三士,但他直接让三士都感到耻辱,结果都自杀了。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心气高的人,往往就承受不住,自入瓮中。
但是,要想套路百分百成功,要把握住最重要的一点:
关键信息无法判定真伪。
比如:吴起不可能向魏武侯询问公主是贤良淑德,还是贪蛮暴横。三士也不可能向齐景公和晏子询问仓库里是否还有多余的桃子。
只要斩断了领导和被害人讨论这个问题的沟通渠道,那么此计必成。
所以说,真正厉害的兵器,不是刀剑枪炮,而是直指人心的“刀”,就是所谓的个人最不能忍受的东西,找到它,你就可以控制那个人。
关注@文森特看世界,了解更多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