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想着林黛玉,为什么还说薛宝钗“不怕羞臊”

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两个人物,从性格上两个人互补,从外貌上也是一个纤细,一个丰润,是两个不同气质的美女,林黛玉和贾宝玉前世有缘,有唯美的“木石前盟”,薛宝钗和贾宝玉今生有约,有所谓的“金玉良缘”,虽然读者们为谁更优秀一些经常发生争执,但是小说的主角是贾宝玉,他可是最终宁可出家当和尚也不和薛宝钗共同生活。

要说贾宝玉对书中的女孩子们都很看重的,因为在他眼里女孩子让人清爽,所以他格外怜香惜玉。不管是主子还是丫头,当然容貌丰美的薛宝钗也在其中。

也许贾宝玉这种表现会给人错觉,以为贾宝玉钟情于自己,所以我们看在贾宝玉挨打之后,薛宝钗托着丸药送过去,这个一向克制的姑娘会情不自禁地飞红了脸,娇羞怯怯地弄衣带。而贾宝玉也觉得看到这些女孩子联系悲感之态也特别受用,直觉得就是一时死了,也无足叹息。

更甚的是,在讨要薛宝钗红麝串的时候,他看见薛宝钗雪白的臂膀,竟然看得发呆,心想这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可以摸一摸”,但是千万别以为这就是贾宝玉心里有薛宝钗了,他毕竟不同于贾琏贾珍等皮肤滥淫之人,在贾宝玉心中作为精神灵魂伴侣的人只有林黛玉一个。

他对于薛宝钗一直是把他当姐姐“山中高士晶莹雪”,是作者对于薛宝钗的评价,平日里贾宝玉对这个姐姐也是很敬重的,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两个人价值观的差异越来越大。

贾宝玉的圈子是林黛玉,晴雯甚至包括王熙凤这样的真性情的人。他认为林黛玉和晴雯“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崇尚自然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薛宝钗和袭人老成而不动声色的是一类人。他认为她们是“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尤其是后来贾宝玉曾经说出薛宝钗“不怕羞臊”,是什么情况惹得贾宝玉这样说她呢,我们从文本来分析。

51回中,晴雯生病了,贾宝玉怜惜她身体弱,请来医生并且亲自检查所开的药方。当他发现胡庸医开的是“虎狼药”的时候,坚决不同意晴雯用药。并且说了自己的一番高论“我是野坟圈子里长的老杨树,你们就是白海棠” ,白海棠较弱怎能禁得起那样的药。当麝月说杨树很笨,贾宝玉不如比作松柏,贾宝玉说“孔子说'岁寒后知松柏凋也’,可知其高雅,不怕羞臊的菜拿它混比呢”。

贾宝玉的意思非常明显,是嘲讽有人自比松柏,那么到底是谁“不怕羞臊”自比松柏呢?答案在“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这回中,薛宝钗曾经制了一个灯谜“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这个灯谜并不难理解,这个谜底是松塔,松塔看起来就像庙宇上挂着的梵铃。它就像檀木,梓木一样雕刻的鳞片层层,不要说这是能工巧匠堆砌而成的,这是天然生长出来的,虽然是悬在树枝上任由风吹雨打,但是却从没有听到过塔铃发出声音。

红楼梦的诗词歌赋大都有隐喻意义,或自比或暗示以后的命运,这里薛宝钗显然是自比为松塔。我们都知道,薛宝钗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医药女红样样通,而且深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后来专心用伦理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珍重芳姿昼掩门”,她这样的人是经过精雕细刻出来的,符合礼仪符合正统思想。自始就是一成不变,但是却没有斧凿痕迹,浑然天成。

而“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则是说任由环境变化,也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说得倒也是实情,薛家自从薛宝钗的父亲死了以后,薛蟠根本不正干,是薛宝钗小小年纪充当了母亲的主心骨。当选秀失败,贾宝玉明显抵制金玉良缘的时候,她也能做出《临江仙 柳絮》那样洒脱的诗词来自我安慰。

尽管松柏是“岁寒”而“后凋”,但是贾宝玉还是喜欢做老杨树,和松柏的“半天风雨过”没有声音相比,老杨树没有一丝风也是乱响,当外界的风雨大的时候,老杨树会扬铃打鼓,乱响一通,才不会一声不吭。所以我们看到贾宝玉会通过频繁摔玉“我不要这破劳什子了”来对抗所谓的金玉良缘,尽管没有了玉,对他而言意味着灾难。

他爱恨分明,大观园女儿们惨遭不幸的时候,他都会有强烈的反应,金钏死了,他会偷偷祭奠,而不是像薛宝钗那样无所谓地说“她是一个糊涂人”,晴雯死了,他会悲痛地写个情真意切的悼文“一字一啼”来祭悼她,相比较而言,松塔那样的经风雨而无声,在他心里该是怎样的品性呢,也难怪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也难怪他认为自比为松塔的人“不怕羞臊”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