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杨琼琼作品丨母亲的重生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1

接完母亲的电话,总觉得她今天说话有些不同寻常,话语中不时流露出对我的感谢与抱歉之情。这不是母亲的风格,以前她从不说这些话。

洗漱完坐到床上,我拿起一本书正准备读时,忽然手机又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上依然是家中的固定电话号码,我不慌不忙地接通来电,以为母亲又要和我说一些体己的话。

“喂!小妹,你妈喝农药了!你赶快准备一下,现在急救车正在往市区赶。”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家下大嫂急切与恐慌的声音。

“啊?怎么可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十分钟前母亲还好好地和我通话呀!

我知道她的胆总管结石又犯了,很痛苦。两年前的那场手术,现在看来是失败的,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虽然胆囊已被切除,但胆总管处的结石又聚集了很多。

我和弟弟中午的时候已经商量好了,准备让她明天去弟弟所在的城市看病,那边有认识的专家医生,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可是一切都谈好的此刻,母亲这是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舍我们而去?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挂断电话后,我已经泣不成声,没有和先生做过多解释,就撒腿往医院跑去(市区最好的医院离我们家只有200米的距离)。

肚子中的二宝已经5个多月,不适合剧烈运动。但那时的我,已经顾不了,只想快点看到母亲,把她救过来。

我到医院时,救护车还没有到。坐在急诊大厅的椅子上,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那一刻,肚子在悠悠往下坠,双手无法抑制的颤抖。想给弟弟打电话,手机却在不断地向下滑落,根本拿不住。

紧随而来的先生,看我的状态如此激动,默默地拿过手机,帮我给弟弟打去了电话。

10分钟后,救护车终于到了。看到母亲从救护车上被抬下来,我伤心欲绝地走向前去,一边哭一边大喊道:“妈……妈……你这是干什么呀?”

母亲已昏迷不醒,失去了知觉,根本听不到我的呼唤声。

医生们慌忙地把母亲推到急诊室抢救,我们只能在门外等候。那一刻,虽然我和母亲只有一门之隔,却感觉咫尺天涯。那是我人生中最害怕的时间段,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什么?也许,我很快就要失去我最亲爱的母亲了。

一个小时后,急诊室的门终于开了。经过医生们的大力抢救,母亲暂时脱离了危险,但却还是没有苏醒过来。

医生说她喝下的农药毒性很大,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否则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不过后期的发展,还要看她自己的求生信念。至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医生也不好下结论。

母亲被推到了住院部,那一夜,我守在她的床前,一直没有合眼。半夜时分,母亲终于醒了过来,但神志不清,眼前总会出现一些臆象,胡言乱语。

不过,她却还能认得我。我哭着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她目光呆滞地望着天花板,有气无力地说:“活着没有意思,反正你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我死了也就放心了。”

事实上那时,弟弟才刚刚结婚一个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亲的苦,我懂。绝不是因为她不够坚强,害怕和病魔抗争,而是她已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2

母亲,五官清秀,中等身材,皮肤细白,年轻的时候留着两条大辫子,形象气质非同一般。

她初中毕业,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当属“文化人”。

她做事有思想,能言善辩,在兄弟姐妹5人之中,最受外公的喜爱。

母亲学习成绩优异,本可以继续读高中,甚至上大学。但无奈,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不得不为父母分担,给弟弟妹妹们让出上学的机会。

母亲与父亲的结合也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高中毕业,谈吐有度,虽然家境一般,却很受外公的赏识。母亲那时也相信外公的眼光,心想只要有文化,两人一起努力,再穷的家庭也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想法向前推进。父亲虽然有文化,但性格内向,脾气怪异,不善与人交流。家中的几亩田地只够温饱,想要改善生活,必须外出做工。而父亲由于自己性格所致,打工处处受阻,一直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

母亲生性好强,总想把生活过出一番名堂。特别是生了我和弟弟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她努力赚钱,改变家境,想让我们都能学有所成,早日告别农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她做过很多小本生意,比如烙煎饼,做豆腐、豆芽,贩卖鸡蛋等,还曾经种过几亩地的芹菜。总之什么能赚钱她就做什么。

有一年,母亲不知从哪里听说养鸡可以赚钱,于是她在家里办起了”养鸡场”。她特意把自己住的那间屋子腾出来,在里面养起鸡来。

一开始红红火火,一切都很顺利,鸡苗长得也非常健壮。然而等到鸡成熟开始出售时,买鸡的人却只要公鸡,不要母鸡。正当母亲准备对剩下的鸡廉价销售时,却突如其来地生了一场鸡瘟。家中的母鸡几乎死光,最后养鸡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不知怎么了,母亲做生意总是不顺。没办法,她最后只能去厂里打工。她先后在板材厂、电瓶厂、塑料厂打过零工。

记得去电瓶厂打工的地方,距离我们家有30里路。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带上一天的干粮,骑着自行车前往,只为能赚上十几块钱。

那时候,我在距家100多里路的外地读中专。有一年冬天,母亲为了省下十几元的路费,竟然骑着6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看望我。而我后来也模仿母亲骑着车回家。母亲送我走时,正是沿着那条去电瓶厂的近路,一送就是40里。

我们一路交谈甚欢,我也对母亲的人生与过往有了更深的了解。

后来我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市区工作,进而结婚生子。母亲也转到我们村上的一家塑料厂做工。

每次我回家时,总是会到塑料厂去找她。厂里机器轰隆,我远远地看见母亲坐在那里,低着头认真工作的样子,鼻子总是酸酸的。

我在她的身后大声地呼喊她。她慌忙地转过头,满脸灰尘。那一刻,我的泪水总是抑制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

母亲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供着我和弟弟上学读书。或许,那时她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3

母亲对我和弟弟的教育非常重视。从言行举止,到做人处事,她一点都不放松。

可是小的时候,我却不理解母亲。总觉得她管教太严,似乎根本就不疼爱我。我不管站着、坐着、躺着,她总能找出毛病来批评。特别是有了弟弟后,我觉得她更加不喜欢我。以至于我在心理上一直和她很疏远。

直到小学四年级,那一年暑假,我跟随二姨的货船出去游玩了一个月。那时候信号落后,没有固定电话,更没有手机联系。记得我下船的那天,二姨首先把我送到了外婆家。

一到外婆家,就听她说母亲在家担心我,思念我,哭了好几场,甚至想让父亲沿着河道,一路去寻找我。

那天雷电轰鸣、风雨交加,我偏要跑回家看望母亲,外婆怎么劝我都劝不住。一路上,雨伞不知道被打翻了多少次,依然无法阻止我回家的决心。

也许在那一刻,我才真正地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

母亲看到我的一刹那,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抱着我哭了好久。那是我和母亲第一次分别那么长的时间。

从此,我和母亲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竟然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

母亲对我和弟弟的学习最为重视,只要我们有作业,她就不会让我们做任何家务或农活。

没事的时候,她总是会讲一些名人轶事给我们听,来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

虽然小时候家境贫寒,读的书不多。但我从母亲的谆谆教导中,却吸取了很多学习的力量与做人的道理。

中学在镇上读书,每周末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总是会做上我最喜欢吃的菜肴,而我却是桌前锅后地围着她谈论学校里发生的有趣事情。

中专在外地读书,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母亲更舍不得让我干一点家务活。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和我睡在一张床上,那一夜,总有讲不完的话,直至眼睛完全睁不开。

读中专期间,国家推出对口单招考试。我也蠢蠢欲动,加入其中,想要进入大学深造。然而当我拼尽全力,考上大学,拿着通知书回到家时,家中却拿不出一分钱供我读书。

那段时间,母亲陪着我流了很多的眼泪。记得那时,她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没用!妈是心有余,力不足呀!”

而父亲却坐在旁边,吸着他的烟,一声也不吭。

那一刻,我真的伤透了心。后来我想,母亲那时候应该比我更伤心吧!

她这么要强的一个人,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怎么会看着女儿辛苦考的大学,而无动于衷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残酷的。她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也唯有陪着我默默流泪与深深叹息。

后来我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念头,拿着中专文凭,通过考试,在市区里找了一份还算不错的事业单位工作。

再后来,我结婚生子,生活过得也算如意。

我有了新的家庭做坚强的后盾,几年后,在与母亲的配合下,终于供弟弟读完了大学。

但我知道,母亲一直对我心存内疚,总是想方设法地通过她微薄的力量来弥补我。

4

母亲被查出患有胆总管结石时,我的女儿已经4岁。

医生化验的结果是由于体内蛔虫钙化所引起的结石。母亲突然想起在她十几岁的时候,的确有一段时间肚子疼得很厉害。

初步判断就是那个时候的蛔虫,跑到了胆总管里,才留下了病根。

结石越聚越多,胆总管充得肥大。母亲痛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忍耐,最后不得不选择用手术来解决问题。

为了彻底解决,医生建议切除胆囊,防止结石流落到胆囊里,还要再受一次罪。

那段时间母亲受了很多苦,不仅动了一个大手术,还要承受着没有胆囊,胆汁反流到胃内的痛苦。

但坚强的母亲都勇敢地挺了过来。直到胆总管结石又一次复发,母亲的精神彻底地崩溃了。

也许人在最痛苦、最孤独的时候,更容易回忆起自己一生中的悲伤过往。

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两人一冷一热,感情一直不和。再加上经济与生活压力,一辈子吵吵闹闹,父亲甚至还动手打过母亲。

我不知道一向理性又好强的母亲,那天晚上到底想到了什么?她后来只是说活着没有希望和意义。

我说:“我和弟弟都已经离开了农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吗?”

她却面无表情地叹息道:“那是你们的生活,不是我的。对你们两个,我已经完成了任务,了无牵挂。”

多么绝望的话语呀!

那天晚上,她一直埋怨我们不该把她救过来。我说:“即便你对我和弟弟已经尽到了责任,那还有萌萌,你就不想看着她长大成人吗?还有我肚子里的二宝,难道你也不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吗?”

母亲的眼神突然有了光彩,泪水竟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萌萌是我女儿的小名,从四个月开始到两岁期间,都是母亲在照顾,所以她们祖孙俩感情很深。

不知是否是因为药物的作用,母亲一度感觉身体僵硬,认为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了人世。她不断地催促我回家把萌萌带来让她看最后一眼。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女儿是母亲在人世间最后的牵挂。为了树立她求生的欲望,我狠心地说:“要想看到萌萌,你就要好好地坚持度过今晚,明天早上我保证你能看到她。”

母亲看着我的眼神明显充满的愤怒,我却不为所动。

第二天一早,先生就把女儿带了过来。母亲脸上竟然有了笑容,状态也好多了。

母亲住院期间,我正好预约到医院做四维彩超。我把彩超图拿给她看时,她满面春风,看得非常投入,竟能指出孩子哪些地方长得像我。

我笑着对她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看,老天都不愿意带你走,好好过日子,看二宝是不是如你说的那样长得像我。”

果然,母亲重生后,在住院期间就迎来了第一件喜事。

母亲在医院整整住了十三天,由于用药量大,竟然把聚在一起的结石冲散了。

医生说回家后多喝水,结石就可以自动排出来。回家一段时间后,母亲再到医院复查,结石真的消失了。

从此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受过结石的折磨。

出院后,我没有让母亲立刻回家,而是留她在我家小住了一段时间。

因为,我对她一直还是不放心,害怕她再有轻生的念头。

有一天中午,下班回家后,我没有看到母亲。婆婆说母亲出去散步了,我竟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外出寻她。

我慌张地在小区门口不断张望,终于看到了母亲踽踽的身影。我走上前一把抱住她,呜呜地哭了起来。

“不用担心,我只是出去转转。”母亲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后背,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我也想了很多,放心!我不会再轻生了!那样是懦弱的表现。不管怎么样,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要好好地活着,过好自己的后半生,看着你的孩子们长大,将来还要给你弟弟家带孩子呢……”。

5

没过几年,可爱的小侄女出生了,母亲被接到了弟弟生活的城市,帮他照看孩子。

父亲在外面又做了几年工,后来也跟随着弟弟一起生活。

现在,两个人除了做家务就是带孩子,不用再为生计所困,也少了许多争吵。

母亲还经常把小侄女的照片或视频转发给我,甚至不定期地用微信视频和我闲聊当下的生活或新闻中的奇闻怪事。母亲的脸上时常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她坚持户外锻炼,每天都要步行几公里。并积极参加小区内开设的老年活动,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

前不久,弟媳妇怀上了二胎,母亲高兴地向我报喜。在她的眼神里,我又一次看到了如小时候所见,那份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神采。

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没有做出惊人的成就。却在我们贫困的家庭中,培养出两个走向城市的孩子。

她的一生有艰难,有痛苦,也有幸福时刻。

她是我们村上那个时代为数不多识字的女性;她是我们村上几乎第一个做生意的女人;她的孩子也是为数不多通过学习,走出农村的人。

同时,她也闯过两次鬼门关,身心受到过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母亲的一生对我影响很大,无论是坚强、自信、乐观、远见,还是痛苦、无奈、绝望、轻生,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伴随着我的生活。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想到母亲的言语与经历,总能让我更透彻地领悟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时常在想,人活一世到底是为了什么?为自已的当下?为孩子的前程?还是为了心中的希望?

后来,我慢慢明白,这三者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首先,人活着,必须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有活着的意义与动力。而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与美好的未来,养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第一重要任务。

然而人不能不关注自己,只是一味地追求与付出,要时常看看当下,关心自己的身心感受,由内而外地激发出对生活的希望,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

我很庆幸,母亲终于看透了这一切,不再执着于人生的得与失,爱与恨,而是把重心更偏注于自身,然后再用她的力量去关心与帮助儿孙们。

这才是生命最好的呈现。愿母亲能一直活得通透,让老年生活多姿多彩,活出最美的样子。


作者简介:杨琼琼,江苏宿迁市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文学百家苑》《老同志之友》《青少年与法》《中国水运报》《中国人口报》《精神文明报》等报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