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酒未沾也会“断片儿”?是痴呆症前兆,还是精神问题?Nature解谜...

人类靠什么走到今天?答案自然是我们的大脑。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脑的体积不断增长,形成了更高密度和更为复杂的神经网络,让今天的人类有了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更高阶的认知能力。

然而,如此发达的大脑,却总被一些小事情“打败”。我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刚要落笔却提笔忘字、明明话到嘴边却哑口无言、拉开抽屉或推开房门后傻傻地问自己“我要干什么来的”、“奇怪,我的钥匙放哪儿了”、“我的手机放哪儿了”等等。

这些滴酒未沾却仿佛“断片儿”一样的经历简直让人怀疑人生:莫非是已迈入“中青年痴呆症”的行列?还有人会戏称自己一定是脑子进了水。当然,我们的脑子里确实80%都是水(脑脊液)。

总之,那件你试图回忆起来的事情却死活也想不起来了。但片刻之后的不经意间,断片儿的事情竟又“再续前缘”。这到底是精神问题,还是痴呆症前兆,亦或是大脑自有的一种正常操作呢?

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为我们解释了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这是由于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处理系统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引导了暂时性遗忘,它不会影响长期记忆,而这种短暂的“失忆”又可以自行恢复。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导致暂时性遗忘的神经学机制,该研究为关于学习、记忆和主动遗忘的进化图谱增添了新的线索。

主动遗忘是大脑记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遗忘可以是永久性的,即先前的记忆完全丧失;它也可以是暂时性的此时记忆处于暂时的检索受损状态。暂时性遗忘似乎是普遍存在的,“发作”时会打乱一个人的计划、社交以及做出快速、灵活和恰当选择的能力。确实给“当事人”带来了烦恼。这段令人“求不得”的记忆是被抹去后又以某种方式恢复了,还是仅仅隐藏了一小段时间?大脑在此刻究竟在做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些还都是未知的。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选择了果蝇。尽管外观看起来与人类截然不同,但果蝇的大脑在形态和功能方面与我们人脑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这种模式生物因其脑结构相对简单、易于研究和可转化性,数十年来备受神经生物学家的青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果蝇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首先,训练它们如何将气味与腿部被电击时的“酸爽”联系起来,并形成长期记忆。然后,他们试图用一些干扰性刺激(如蓝光或一股气流)分散果蝇的注意力,使它们暂时忘掉讨厌的气味。有趣的是,更强的刺激会导致更长时间的遗忘。

随后,研究人员结合功能成像和一系列生化分析,找到了引导暂时性失忆的一对神经元PPL1-α2α'2它们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而从其他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不会产生相同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为刺激该神经元时,就能模拟出干扰性刺激导致的暂时性遗忘。这些神经元通过刺激多巴胺受体DAMB来调节记忆恢复,DAMB位于蘑菇体神经元(果蝇大脑记忆处理中心)延伸的轴突上,但关于它的下游会发生什么,目前还是未知的。

该研究通讯作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神经科学教授Ronald Davis说:“这是我们首次发现暂时性记忆遗忘的神经学机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暂时性遗忘是生物保护性机制,人类也存在类似的机制。

Davis说,暂时性遗忘回路的激活并没有影响此前形成的记忆,这表明这种瞬时“失忆”并不会抹去果蝇的长期记忆。随着时间流逝,这部分记忆也将被“找回”。

过去40年来,科学家们对长期记忆提取和巩固背后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遗忘的机制却一直被忽视。这是一个有趣的领域。

2012年,Davis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引导永久性遗忘的机制,这是一个持续活跃的过程,很显然该过程是健康大脑功能所必需的

Davis说:“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的一生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记忆发生,而大脑却不具备记忆或编码所有这些记忆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抹去那些与我们的生存和日常生活无关的记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所认为的大部分记忆丧失并不是由于大脑中的连接中断或衰老相关的衰退结果,而是一种生存所必需的重要功能。

该研究第一作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生John Martin Sabandal说:“暂时性遗忘解除后,果蝇的记忆能力得到恢复,这很有趣。我在想,如果某些记忆被抑制了,我们能表现得更好吗?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或适应环境吗?这些都是未来要探讨的问题。我们发现,存在一种潜在的记忆储备,只是无法在特定的时刻提取出来。”

该研究团队表示,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154-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