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痿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肺痿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肺痿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 6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1.虚热肺痿证:咳吐浊唾涎沬,其质较粘稠;或咳痰带血;气急喘促;咳声不扬,甚则音哑,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1.虚热证1(麦门冬汤加减):肺胃阴伤,气火上逆,咳嗽气急,咯痰粘浊不爽,口渴咽喉干燥不利者。以润肺生津为主
2.虚热证2(清燥救肺汤加减):阴虚燥热伤肺,呼吸短促,干咳少痰,口鼻干燥,舌干苔少,或痰中带血者。适用于燥火较甚者。
3.如肺痨后期(王海藏紫苑散方),肺叶虚燥成痿者。
2.虚寒肺痿证:咯吐涎沬,其质清稀、量多;不咳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小劳则喘更著;神疲乏力、纳少;头眩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1.虚寒肺痿证(甘草干姜汤)1:肺寒久咳,痰稀而有白沬者。肺中寒冷偏重者。
2.虚寒肺痿证(生姜甘草汤)2:虚寒肺痿,咳唾涎沬。肺脾气虚显著者。
3.虚寒肺痿证(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痰涎壅盛,咳逆上气,不能平卧,本虚标实明显,当急则治标之法。
(一)虚热证
症状及分析;
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一虚热灼津成痰,
或咳痰带血一一阴虚火旺,灼伤肺络,
气急喘促一一火逆上气,肺失肃降,
咳声不扬,甚则音哑,口渴咽燥一一燥热伤肺,津液不能濡润上承,
午后潮热一一阴虚则生内热,
形体消瘦,皮毛干枯一一肺胃津液耗伤,不能洒陈脏腑,充身泽毛.
舌红而干,脉虚数一一津液亡失,阴虚热灼之征。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滋阴润肺生津以治本,辅以清热,复其清肃之职。
方药: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
1.麦门冬汤
麦门冬42g 半夏6g 人参9g 甘草6g 粳米6g 大枣4枚
1.阴伤甚者,加沙参9克、玉竹9克等;
2.咳逆较甚者,加百部9克、款冬花9克等;
3.呕吐较甚者,加竹茹9克、生姜9克等;
4.方中用西洋参代人参,则益气养阴之功更佳。
加减;
1.肺胃火盛,虚烦呛咳,加芦根、竹叶以清热,
2. 咳唾浊痰,口干欲饮,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等以清热化痰,
3. 津伤较著者,加北沙参,天门冬、玉竹等以益阴生津,
4. 潮热较著者,加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此外,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亦可考虑选用王海藏紫苑散方。本方用紫苑为主药,辛散苦泄,化痰之力较强,辅以贝母、桔梗润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助紫苑以化浊痰。人参、甘草补养肺气,知母坚阴清热,阿胶润养肺阴,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逆,合而成为止咳消痰下气及养阴散热之方。张路玉《医通>>.中治疗虚热肺痿,善用此方,认为随证加减收效颇佳。
2.清燥救肺汤
经霜桑叶9克 煅石膏7.5克 甘草3克 炒胡麻仁3克(研)人参2.1克 杏仁2.1克真阿胶2.4克 炙枇杷叶1片 麦冬3.6
1.痰多,加贝母 、瓜蒌.
2.血枯加生地.
3.热甚加犀角,羚羊角、牛黄。
5.人参改用西洋参更佳。
加减;
1.肺胃火盛,虚烦呛咳,加芦根、竹叶以清热,
2. 咳唾浊痰,口干欲饮,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等以清热化痰,
3. 津伤较著者,加北沙参,天门冬、玉竹等以益阴生津,
4. 潮热较著者,加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此外,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亦可考虑选用王海藏紫苑散方。本方用紫苑为主药,辛散苦泄,化痰之力较强,辅以贝母、桔梗润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助紫苑以化浊痰。人参、甘草补养肺气,知母坚阴清热,阿胶润养肺阴,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逆,合而成为止咳消痰下气及养阴散热之方。张路玉《医通>>.中治疗虚热肺痿,善用此方,认为随证加减收效颇佳
①方解;
麦门冬汤滋养肺胃之津,降逆下气。主治肺胃阴伤,气火上逆,咳嗽气急,咯痰粘浊不爽,口渴咽喉干燥不利者。麦门冬(重用)生津润燥,太子参、甘草、粳米、大枣补养胃气,姜半夏降逆下气。
清燥救肺汤。养阴润肺,清金降火。主治阴虚燥热伤肺,呼吸短促,干咳少痰,口鼻干燥,舌干苔少,或痰中带血者。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润养肺阴,太子参、甘草补益肺气,杏仁、枇杷叶化痰止咳。
以上两方,功用与主治大致相同。但前者以润肺生津为主,后者是清泄肺热与润养肺阴相结合,适用于燥火较甚者。
o)加减;
肺胃火盛,虚烦呛咳,加芦根、竹叶以清热,咳唾浊痰,口干欲饮,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等以清热化痰,津伤较著者,加北沙参,天门冬、玉竹等以益阴生津,潮热较著者,加胡黄连、银柴胡、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
此外,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亦可考虑选用王海藏紫苑散方。本方用紫苑为主药,辛散苦泄,化痰之力较强,辅以贝母、桔梗润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助紫苑以化浊痰。人参、甘草补养肺气,知母坚阴清热,阿胶润养肺阴,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逆,合而成为止咳消痰下气及养阴散热之方。张路玉《医通>>.中治疗虚热肺痿,善用此方,认为随证加减收效颇佳。
3.王海藏紫苑散方
炒紫菀3克 阿胶珠3克 人参3克(焗) 知母4.5克 川贝3.6克 桔梗4.5克 茯苓4.5克 甘草1.5克 五味子15粒
1.偏阴虚者,加沙参4.5克、生地4.5克、麦冬4.5克;
2.痰多不利,气急、加款冬花4.5克、海蛤壳4.5克;
3.咯血,加藕节4.5克、仙鹤草4.5克等。
(二)虚寒证
症状及分析:
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一一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聚为痰,
不咳不渴一一因非阴虚火旺,无火逆上气之征,
短气不足以息,小劳则喘息更著--肺虚不能主气,
神疲乏力,纳少---脾肺气虚
头眩形寒一一清阳陷而不升,阳虚不能卫外,
小便数、或遗尿一一肺为水之上源,上焦阳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
舌质淡,脉虚弱一一阳气虚寒之征。 ’
治法:温肺益气。温肺寒与益肺并举,结合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如肺寒著者,温肺散寒为主,肺寒不著者,润养肺气为主。
方药: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4.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12克 炮干姜6克
1.脾气虚弱,纳少神疲,加白术9克、茯苓9克健益气,兼化痰湿;
2.肺虚失约,唾沬多而尿频者,加益智仁9克、银杏肉9克等中,以敛气摄涎;
3.肾虚而不能纳气者,加钟乳石9克。五味子9克,另吞蛤蚧粉(第次2克,一日2次),收敛肺气,摄纳肾气。
5.生姜甘草汤
生姜15克 人参9克 甘草12克 红枣15克
1.脾气虚弱,纳少神疲,加白术9克、茯苓9克健益气,兼化痰湿;
2.肺虚失约,唾沬多而尿频者,加益智仁9克、银杏肉9克等中,以敛气摄涎;
3.肾虚而不能纳气者,加钟乳石9克。五味子9克,另吞蛤蚧粉(第次2克,一日2次),收敛肺气,摄纳肾气。
(1)方解。
甘草干姜汤:甘辛合用,辛以散寒,甘以滋养,为温肺复气之剂。用治肺寒久咳,痰稀而有白沫者。炙甘草温润肺脾,润燥化痰,补中益气,为主药,干姜温肺脾之气,使气能化津,水谷归于正化,则吐沫自止。
生姜甘草汤:补肺助脾,益气生津,适用于虚寒肺痿,咳唾涎沫。生姜辛散寒饮,温宣滞气,能使胃中津液及时灌注于肺,为主药:人参、甘草、大枣补肺脾之气而生津液,为辅药。
上述两方,皆用于阳虚肺痿。前者润养与散寒并用,适用于肺中冷偏重者,后者补脾助肺,益气生津,适用于肺脾气虚为著者。对于心口泛泛欲吐的虚寒肺痿,用后方颇合。
(2)加减:脾气虚弱,纳少神疲,加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兼化痰湿,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加益智仁,银杏肉等味,以敛气摄涎,肾虚而不能纳气者,加钟乳石、五味子,另吞服蛤蚧粉(每次2克,一日2次),收敛肺气,摄纳肾气。
此外,若虚寒肺痿,痰涎壅盛,咳逆上气,不能平卧,本虚标实明显,当采用急则治标之法,暂予《千金方》。治肺痿吐沫法。,用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温肺补中,开壅涤涎。
6.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皂荚1克(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