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是发春
国产青春片,怪胎一枚。
早恋、辍学、斗殴、淋雨、出轨、打胎…只要最惨,啥都可以往上加。
以至于,就连琼瑶阿姨都无地自容、甘拜下风。
优秀青春片无人问津,烂到家的圈钱片反倒赚钱赚到飞起。
这倒置失序的怪像,是对国产青春最无情的挖苦。
正在院线上映的《你的婚礼》,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它,又名《你的癞皮狗,观众的葬礼》。
男女主角,一个是癞皮狗恋爱脑,一个是茶艺PUA大师。
整部电影用狗血的流水账,记录了癞皮狗男主自我感动15年,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血泪史。
《你的婚礼》
拍青春片,来钱贼快。
纵使口碑评价再烂,只要流量明星加持,票房就可以大爆。
于是,业内竞相复制彼此,无性繁衍,青春片泛滥一窝。
《你的婚礼》完美继承青春片的衣钵。
上映16天,票房破7.5亿,一度还成为五一档票房冠军。
赚到钱,口碑可以放任自流。
狗血做作,虚假矫情的俗套剧情,总会恶心到观众。
《你的婚礼》豆瓣评分已经跌到5.1,被全网骂到狗血淋头。
唉,我们观众真好骗、好哄。
自己掏钱找罪受,坐在影院自取侮辱。
而这些国产青春片吃了秤砣铁了心,只顾捞快钱。
继续在青春的弯路上,一去不复返。
>>>>国产青春有三大宝
作为2013年年度票房黑马,青春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斩获7.26亿,拉开了国产青春片泛滥的序幕。
各路制片蜂拥一般,纷纷入局,争着去抢这个香饽饽。
在以票房至上、赚快钱为导向的浮躁风气下,他们用IP+流量明星的快捷组合,迎合恶趣味,贩卖怀旧情怀,掀起青春焦虑。
表面,看似繁荣;内核,则空洞无物。
青春片,逐渐成为国产烂片的代名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大多数的国产青春片,不是改编自青春伤痛小说,就是取名自流行歌曲。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辛夷坞同名小说;《匆匆那年》,改编自九夜茴同名小说;
《既然青春留不住》,改编自顾伟的爱情小说《当菠菜遇上空心菜》;《左耳》,改编自饶雪漫同名小说;
《同桌的你》,电影名来自红透大江南北的校园民谣;《栀子花开》,以何炅2004年的同名歌曲命名…
《同桌的你》
为了赚眼泪、振兴纸巾产业,它们统一性地逢迎观众口味,过度放大伤痛。
堕胎、车祸、分手、出轨,为了痛而痛,为了惨而惨。
因此,有人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
国产青春三大宝,堕胎、车祸、分手早。
《左耳》
青春片里,主角们是人中龙凤。
颜值高、家境好、有才华、有魅力、脸皮厚,五样最起码有一样。
似乎,只有长得好,才配有青春。
相貌普通的路人脸,根本不配谈情说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青春片的爱情,总爱折磨观众。
秉承“别人的永远是最好的”的原则,以及“癞皮狗就要舔到底”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爱情路总是一波三折。
三角恋、N角恋,各种出轨偷吃的戏码,轮番上演。
如若两情相依,那就靠绝症、出国,棒打鸳鸯。
于是,男女主角必须以悲剧收场。
不是分手,便是阴阳两隔。
例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两条感情戏。
一条,郑微、林静、陈孝正,曾毓之间的四角恋。
另一条,阮莞、赵世永、张开之间的三角恋。
为了让爱情更凄惨,阮莞突遇车祸,硬给观众一阵惊吓。
除了分手死亡,意外怀孕去打胎也是国产片的标配。
《致青春》,大度的阮莞陪着小三去打胎,转身原谅了“妈宝男”赵世永。
《匆匆那年》,为了报复陈寻劈腿出轨,方茴睡了陈寻的室友,献出处女之身。
后来,更用一场不打麻药的堕胎,记住青春的惨痛。
不堕胎,不叫曾经爱过。
没流过产,不配曾经拥有。
难怪有网友吐槽。
“青春片被妇产医院入侵了?动不动就给无痛人流打广告。
《致青春》有打胎,《同桌的你》也打胎,《匆匆那年》还打胎,干脆直接改名叫《致打胎》《同桌打胎》、《打胎那年》好了。”
所幸,堕胎流产的狗血情节得到收敛。
在抵制三俗的整改之中,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没有堕胎流产,青春片的苦情套路依旧不少。
打着“无残酷,不青春”的旗号,誓将煽情进行到底。
有云,“青春就像一场大雨,即使感冒,还是想再去淋它一次。”
青春片就以青春之名,逼着雷公电母发功,让主角纷纷淋雨。
说起淋雨,最绝的莫过于《左耳》。
黎吧啦意外怀上张漾的孩子。
她本想把这个幸福的消息告诉深爱的男人,却意外看到了他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张漾对着镜头说,“黎吧啦,婊子。”
实际,这段视频是蒋皎逼迫张漾说的。
可是,不明真相的黎吧啦,悲痛欲绝,伤心不已。
她冒着大雨,含着泪去质问张漾。
突然,一辆卡车快速驶来,直接把黎吧啦撞死了…
怀孕、误解、哭戏、淋雨,一场戏囊括了青春片里的所有苦情。
而且,还省去了跑妇产医院流产的环节。
阿城在《遍地风流》一书里谈过青春。
“青春这件事,多的是恶。这种恶,来源于青春是盲目的。即本能地发散,好像老鼠的啃东西,好像猫发情时的搅扰,受扰着皆会有怒气。”
性与爱,不是青春片的唯一。
青春,不是发春。
爱情,不是发情。
在真实盲目的青春里,除了性萌动,还有朝气、怒气。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青春在书本里度过,在做试卷里度过。
青春是奋斗的,不是纵情玩乐和恋爱堕胎的。
而我们美好的国产青春片,没有怒气与盲目,而是把朝气化成一盆盆荷尔蒙,直接泼在我们的脸上。
它脱离了现实,美化虚拟出一滩狗血。
《青春派》
>>>>中国有优秀的青春片吗?
“青春难写,在于写者要成熟到能感觉。理会到感觉,写出来的不是感觉,而是理会。感觉到感觉,写出来才是感觉。”
同理,拍一部青春片,同样需要感觉,一种对真实的敏感与提炼的感觉。
现如今,国产青春片对电影艺术的亵渎,不语自明。
钱躺着拿,剧情用脚写。
回望以前的青春电影。
远至第四代导演《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豆蔻年华》,近到第六代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我十一》…
我们发现,直面青春的真实与勇气,如此可贵而难得。
真正好的青春片,永远不会过时!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3年,姜文捧着“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的马屁,改编了王朔的《动物凶猛》。
性萌动的少年,炙热冒气的烈日,溢出屏幕男性荷尔蒙…
我们感受到混沌年代的青春。
它如同一根根针管插进你我的皮肤,血'滋’地一下冒出来。
《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为第一部解禁的地下电影,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有特殊的意义。
农村少年阿贵,为了工作,赚一辆自行车。
高中生小坚,为了面子和爱情,渴望一辆新自行车。
一辆自行车的得与失,投射出20世纪末城乡身份的复杂认同感。
《十七岁的单车》
不是只有好看的人,才可以拥有青春。
“甜腻腻从来不是青春的真相,正如发嗲的韩国电视剧不是韩国校园的真相一样,青春的近义词其实是迷惘和叛逆。”
吕乐的《十三棵泡桐》对准边缘人群,是国产青春片稀有的青春残酷物语。
女主角不是校花,而是一个留着酷酷的短发,喜欢玩刀的坏孩子。
勒索劫持同学、早恋、师生禁恋、猥亵、家暴…
电影捕捉到敏感凌厉,平静记录着残酷和忧伤。
《十三棵泡桐》
不堕胎,不青春;不残酷,不青春。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吗?
显然,不是。
真正的青春,是一年的青春。
它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正如网友所说,“青春是伟大的,它的前缀是热血、怒放,后缀是万岁、无悔。”
国产青春的大门很早就打开过。
它贴近现实、抚摸社会肌理,记录着一代代人的记忆。
但现在,由于同质化、懒惰化,它变成铜臭味的批发户。
某烂片导演曾谈及拍青春片的压力。
“就这么点钱拍的,赚多赚少也不到我兜里。我有什么压力?”
靠着大IP+流量明星+狗血的省钱模式,一个个借着文艺小清新的外壳,拿着低俗当个性,复制套路讲情怀。
表面谈艺术,背后的生意都是钱。
《左耳》
最后,我想起一段话。
“粪不难掏,用长把的勺舀到大桶里,把桶挑出去,倒在场上,晾干就是了。难的是防猪吃和狗吃。猪和狗,都有背景,不是好惹的。”
对于国产青春片而言,粪是什么,猪狗是什么?
这值得我们推敲斟酌许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