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一)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一)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09 22:29:12

疾病种类繁多,临床征象各种各样,各种疾病机理变化原理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会有一些相同的规律。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原理就是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和津液失常4个方面。

邪正盛衰

发病过程就是人体正气与病邪斗争的过程,正邪此消彼长,疾病会向两种本质不同的方向变化,“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也就是实和虚的变化。

实:发病过程中,如果邪气盛,正气也盛,能够与邪气相对抗,就会有邪气盛则实的实证表现。实证表现多见于外感六淫的初中期,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气滞气闭。实证的共有表现有:体质壮实、脉实有力、疼痛拒按。

虚: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减,无力抵抗病邪,就会有正气夺则虚的虚证表现。虚证是气、血、阴、阳、脏腑虚损的总结。虚证的共有表现有:体质瘦弱、脉虚无力、疼痛喜按。

虚实错杂:邪盛与正虚同时存在,以虚证为主就是虚中夹实,以实证为主就是实中夹虚。

特殊情况下,临床征象会有真实假虚(大实有赢状)和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的假象出现,“真实假虚”是实证表现出虚的假象,如肝气郁结是实证,肝郁久了导致气滞,会出现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虚象(假象)。“真虚假实”是虚证表现出实的假象,如脾气虚是虚证,脾虚导致痰湿内生阻滞中焦,就会有腹胀腹痛的实证表现。

疾病有时还会发生“实证转虚证”或“因虚致实”的虚实转化。如实证病情拖延,容易损伤正气,逐渐会有脏腑功能衰减的虚象;虚证脏腑功能低下,也会产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实邪。


阴阳失调

人体的阴阳通过阴阳消长实现动态平衡,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会破坏这种动态平衡,就会出现阴不制阳或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的表现有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

阴阳偏盛:人体阴或阳处于病理性亢盛状态,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阳盛则热,阳偏盛而阴未衰表现为实热证,以热、动、燥为代表特点,会出现发热、烦躁、苔黄、尿少便干等症状。

阴盛则寒,阴偏盛而阳未衰表现为实寒证,以寒、静、湿为代表特点,会有形寒肢冷、没精神、苔白、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等症状。


阴阳偏衰:人体阴或阳处于病理性虚衰不足的状态,属于正气夺则虚的虚证。

阳虚则寒,阳偏衰而阴未盛表现为阳虚证,阳虚的寒和阴盛的寒区别是,阳虚是虚象加寒象,以虚为主,阴盛只有寒象,虚象不明显。

阴虚则热,阴偏衰而阳未盛表现为阴虚证,阴虚的热和阳盛的热的区别一样,阴虚是虚象加热象,以虚为主,阳盛只有热象,虚象不明显。


阴阳互损:把阴看做物质,把阳看做功能,人体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会影响对方一起损耗,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物质是功能的基础。精气血的亏损,会累及阳气无源化生和没有载体而耗散,会形成以阴虚为主兼阳虚的阴阳两虚证。

阳损及阴:物质要靠功能来生成,阳气不足,无力生化精气血就会导致阴虚,会形成以阳虚为主兼阴虚的阴阳两虚证。


阴阳转化:人体阴或阳任何一方偏盛,在一定条件下物极必反,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形成阴阳转化的病机。包括由阳转阴和由阴转阳。

由阳转阴:热极生寒,如热邪雍肺,表现为高热、面红、烦躁、脉数有力等,是阳证、热证、实证。随着疾病发展,人体正气大量耗损,会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转化为阴证、寒证、虚证。

由阴转阳:寒极生热,如感冒初期,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涕、无汗、咳嗽、脉浮紧等,是阴证、寒证、虚证;病情拖延可以发展为高热、汗出、舌红口干、脉数等,转化为阳证、热证、实证。


阴阳格拒:人体阴或阳任何一方过分亢盛,会使双方互相排斥阻隔不通,形成阴阳格拒的病机,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

阴盛格阳:人体内部阴寒过盛(真寒),将阳热格拒在外(假热),就会出现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的病理变化。阳气虚衰才会浮于表面无力内聚,所以阴盛格阳的本质是阳虚而不是阴盛。

阳盛格阴:人体内部热邪过盛(真热),阳气郁在体内无法外达体表(假寒),就会出现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寒象是阳气内郁无法温煦体表并非真的格阴于外,所以阳盛格阴的本质是阳盛内热。


阴阳亡失:人体的阴或阳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会形成阴阳亡失的病机,导致生命垂危。包括亡阳和亡阴。

亡阳:阳的作用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偏功能。阳气突然大量耗散,会使机体功能严重衰竭,固摄无力阴液大量脱失,出现阳微虚寒的征象。常见于邪盛正虚、素体阳虚、疲劳过度、汗吐下太过等。

亡阴:阴是阴液,偏物质。阴竭则阳脱,阴液突然大量丢失,会使阳气无所依附涣散不收,迅速导致亡阳。常见于热邪炽盛、邪热久留、煎熬阴液等。

阴和阳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任何一方大量亡失都会导致另一方迅速亡失,最终阴阳离决,精气绝。

(0)

相关推荐

  • 虚证与实证

      虚 证   虚证的形成: ❶ 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❷ 或因久病伤正,❸ 或因出血.失精.大汗,❹ 或因外邪侵袭等原因,损伤了正气.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 : 面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59讲,阴寒内盛,损伤阳气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讲解病机的理论,上次课我们讲了虚证和实证,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这个病人是实证还是虚证? 但是同时单纯的表现为虚证或是实证,有没有呢?有,但是在临床中,更多的病人 ...

  • 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在学习心的基本病机之前,有必要复习一下心的功能特点.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合脉,所以一旦发生病变,就容易出现心不能主血,包括心不能生血,或者心不能行血.还可能出现心不能合脉,表现为各种血脉的异常. 其次 ...

  • 六、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51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黄帝内经> 注释:疟为之病,种类繁多,统称痎疟.夏季伤于暑邪,未即发病,蕴伏于内,至秋与凉合邪,可变身疟疾.痎疟症见多为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来洪数.或着衣则 ...

  • 阴阳失调

    今天继续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在上次课讲过了邪正相争基本病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就是指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了破坏,导致阴阳之间出现了偏盛偏衰,阴阳 ...

  •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二)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二)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11 18:30:41 疾病种类繁多,临床征象各种各样,各种疾病机理变化原理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会有一些相同的规律.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 ...

  •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病机 病机的概念: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理,又称病理,包括病因.病性.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转归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25 21:35:04 心与肺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敷布全身,肺主气,宗气贯通心脉助心行血:心与肺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失调. 心气 ...

  •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病机 病机的概念: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机理,又称病理,包括病因.病性.证候.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转归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 ...

  •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之五脏病机!学好中医的必修课!

    脏腑病机 脏腑病机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病机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主血脉,上朝于肺敷布全身,肺主气,宗气贯通心脉助心行血:心与肺在病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失调. 心气虚和肺气虚互为因果,心气虚,心血充养不了肺会导致肺气虚:肺气虚,宗气无力助心行血也会 ...

  •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

    疾病种类繁多,临床征象各种各样,各种疾病机理变化原理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会有一些相同的规律.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原理就是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和津液失常4个方面. 气 ...

  • 中医基础理论:瘀血的形成及病机

    瘀血主要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及饮食生活失宜等原因,致使血行不畅,凝滞郁积于内:或因血热.外伤.出血及其他原因导致内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而形成.兹分述如下: (1)气虚致瘀: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 ...

  •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病机

    经络病机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联系功能.气血运行及信息传导的异常.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