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能崛起,是蒙古帝国内斗几十年的结果,其中不乏运气的因素

忽必烈的崛起,是蒙古帝国内斗几十年的结果,是蒙古帝国不断扩张的结果,也是忽必烈才能和运气使然的结果。

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蒙古人的铁蹄就踏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一个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我们用所谓的家大业大来形容蒙古帝国一点也不为过。

四子争汗

但成吉思汗总会有死去的时候,他的事业总要有人继承。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汗位就只能在他们四人中产生,其中长子术赤与幼子拖雷关系要好,而二子察合台则与三子窝阔台关系要好。

PS: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等四人都出自成吉思汗的正后孛儿帖。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西征,在西征之前皇后也遂向成吉思汗提议在他四名嫡子中确定一名继承人。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习惯,成吉思汗先征询了长子术赤的意见,但次子察合台却认为成吉思汗想将大位传于术赤,便公开向术赤发难,说他是蔑儿乞人的孽种,不配做蒙古帝国的大汗。

PS:术赤在出生之前,其母孛儿帖被蔑儿乞人掳走长达数月之久,虽然后来成吉思汗打败了蔑儿乞人,救出了孛儿帖,但当时孛儿帖已身怀六甲,生下的孩子便是术赤。按照蒙古语来说,术赤是“客人”的意思,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成吉思汗怀疑术赤并非自己亲生。

▲术赤作为长子,很可能不是成吉思汗亲生

面对察合台的公开挑衅,术赤也自然不甘示弱,要与察合台比试射箭和摔跤,二人甚至揪着对方的衣领打斗了起来,幸好木华黎和博尔术在旁极力劝阻才没有酿成兄弟相残的惨剧。当时大战在即,成吉思汗不希望出现内讧,及时制止了他们的争斗。随后察合台以术赤勇猛有余而智谋德才不够为由,转而推举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为防止术赤和察合台之间争斗的恶化,成吉思汗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得到了术赤和拖雷的同意才化解了这场危机,但这只是内斗的序曲。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结束,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帝国灭亡了花拉子模帝国。而术赤在拿下花拉子模帝国首都玉龙杰赤后,便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汗国——钦察汗国,形成了第一个独立势力。

虽然窝阔台成为了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但是按照草原民族的习惯,大汗要经过忽里勒台大会选举才算是合法,在成吉思汗死后两年,由拖雷主持,蒙古帝国于1229年在客鲁涟河畔的阔迭兀岛举办了忽里勒台大会,蒙古帝国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参与了这次大会,按照成吉思汗生前遗愿,共同推举窝阔台为新任大汗。

从窝阔台系到拖雷系

虽然窝阔台名义上是大汗,但他继承的“遗产”并不多,除成吉思汗的“宿卫、弓箭

手、八千名侍卫及万名近卫、中央本部百姓”外,他手上仅有四个千户;但作为幼子的拖雷,却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绝大部分军队,在全部的十二万九千人中拖雷一人就继承了十万零一千;同时“长子西征”(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的统帅,术赤的儿子拔都带领西征军所向披靡,从蒙古高原一直打到了中欧,建立了庞大的金帐汗国;此外表面上支持窝阔台的察合台也经常干涉大汗直辖地区的事务,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从窝阔台的领地中分走了一个州。

与中原王朝长子继承不同,草原民族习惯于幼子继承,这是由草原民族的生活状况所决定的。草原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草原民族习惯让成年后的孩子外出开阔新的领地,以此来扩张部落的生存空间,由于年长的孩子都外出立业,所以家族本部最终会落到幼子身上。而当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的时候,其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蒙古大草原不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而是形成了黄金家族一家独大的局面,是个空前强大的草原帝国,这就需要通过集权来稳固帝国的统治,幼子继承制显然不适合一个稳定的帝国统治。

▲拖雷作为幼子继承最多,这就为后来拖雷系执掌汗庭打下了基础

同时蒙古帝国又是个横跨欧亚大陆,面积空前庞大的巨型帝国,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又是远远超出了集权的统治范畴,便只能采取分权,将部分领地分封出去。于是围绕着集权与分权,围绕着汗庭的正统,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死后的百年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长期内斗,直至元朝灭亡。

就以上情形我们能看出,窝阔台虽是大汗,但其权力却被分走大部,汗位坐得并不稳,尤其是拖雷,不但拥有绝大部分军队,还身兼也可那颜(尊号,蒙古语大官人的意思),在蒙古军中威望极高,所幸拖雷却在1232年意外去世了。

拖雷的去世很蹊跷,照《蒙古秘史》记载,蒙古军在南征途中窝阔台突染重病,巫师认为要献祭亲人性命才能免去祸患。拖雷担心窝阔台遭遇不测,便主动饮下了巫师念过咒语的法水,在饮下咒水后拖雷痛苦难忍,很快便死去了。而在拖雷死去不久,窝阔台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这种事情在我们今天看来基本是在胡扯,很可能拖雷是为窝阔台所杀。

不过拖雷的死并没有让窝阔台达到目的——兼并拖雷的军队,实际上拖雷手下的千户长们都忠于拖雷一系,窝阔台在拖雷死后仅从拖雷部众中分走了三个千户。

公元1241年窝阔台病重,西征途中的贵由和拖雷之子蒙哥等人奉命回师,还没来得及赶到汗庭,窝阔台便去世了,皇后乃马真氏独揽了朝政,她没有遵从窝阔台生前的意愿,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让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但这个决定遭到了术赤之子拔都的坚决反对,拔都拒绝参加忽里勒台大会,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也乘机起兵争位。窝阔台去世后,蒙古帝国陷入了4年的内乱,直到1245年在和林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上,才正式确定了贵由的汗位。

但拔都和拖雷诸子的势力却是贵由严重的威胁,继位第二年贵由就决定剪除拔都,他命野里知吉接管了波斯的蒙古驻军,由野里知吉代替拔都控制了西亚和高加索的属国。

1248年初,贵由又发动大军西进,企图一举荡平拔都的势力,聪慧过人的唆鲁禾帖尼(拖雷的妻子)断定贵由是要向拔都用兵,便派人秘密通知了拔都。拔都得到消息后立即整军备战,出动大军向东进发,准备在边境上迎战贵由大军。

诡异的是还没等到交战,贵由就突然死在了进军的途中,他究竟是死于暴卒还是暗杀,至今也是个谜。贵由死后,按照蒙古人的传统,由贵由的妻子斡兀立海米失皇后摄政。斡兀立海米失本想效仿乃马真立贵由的儿子继承汗位,但贵由的三个儿子都缺乏威望和功绩,而支持窝阔台的察合台系后王也速蒙哥也是个酒鬼难堪大任,窝阔台系的汗位岌岌可危!

拔都也看准了推翻窝阔台系的机会,便邀请各宗王到自己的封地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不过这次大会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诸王大多没有参加,一直低调隐忍的拖雷系却在这次变故中看到了翻身的机会,由拖雷的儿子蒙哥带着弟弟们不远万里参会对拔都表示了支持。在这场大会上,众人一致推举拔都为新任大汗,不过这个时候的拔都已入暮年,对汗位不感兴趣,就转而推举了蒙哥为新任大汗,从此汗位就由窝阔台系转到了拖雷系。

忽必烈的崛起

虽然蒙哥在忽里勒台大会上成为了新任大汗,但这个汗位还不为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诸王所认同。为巩固汗位,蒙哥先是以企图袭击大汗为由处死了察合台之孙也孙脱和贵由之子脑忽及所属的77名官员,随后又逮捕了野里知吉,并将其送至拔都处处死。之后蒙哥在其强大军力的支持下,严厉镇压了反对派,将窝阔台系的领地一分为七,窝阔台系后王除阔端外,其余全部剥夺军权,至此拖雷系确立了帝国内的绝对优势,此后汗位就由拖雷系后裔继承。

蒙哥继位后,于1254年派弟弟旭烈兀发动第三次西征,忽必烈镇守汉地以为羽翼。不过忽必烈在汉地大量招揽汉人为其效力,在所辖区域大力推行汉法治理,同时还南征大理,颇有建树,势力日益膨胀,这引起了蒙哥的警惕。为此蒙哥剥夺了忽必烈的军权,并对忽必烈系人员进行打压。虽然后来忽必烈以家属为人质,并亲自觐见蒙哥,解除了蒙哥的疑虑,但蒙哥仍旧免除了忽必烈的一切权力,以足疾为由让忽必烈闲赋在家。

▲蒙古帝国世系

PS:在我国古代,以足疾为由开缺一个人,意思就是我实在找不出你的问题,你是没有过错的,但我就是要解除你的一切职务,让你闲赋在家。

1258年,蒙哥以阿里不哥镇守漠北,亲率三路大军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大军势如破竹,进展迅速,到二月就兵临合州城下(今重庆合川),但在合州他却遇到了万年不破的钓鱼城。在钓鱼城下,蒙哥连续攻打了五个月也没能攻破城池,到了七月份蒙哥突然在军中去世,据说是被钓鱼城上的守军用投石机砸中后重伤不治而亡。

蒙哥的死,为忽必烈的崛起创造了极佳的机会。

分裂的蒙古帝国

蒙哥死后,拖雷幼子阿里不哥按照惯例以幼子身份监国,并成为忽里勒台大会的召集人。他一面通知诸王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一面派兵来到关中,企图切断忽必烈的后路。忽必烈返回燕京后,阿里不哥要求忽必烈北上漠北参加忽里勒台大会,试图让忽必烈脱离其漠南的根据地。忽必烈没有上当,他拉拢了塔察尔等诸王于1260年4月在开平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在会上忽必烈被众人推举为新任大汗。当年5月,阿里不哥在漠北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也被推举为大汗,一时间蒙古帝国出现了两个大汗,又一场内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此后经过4年的战争,忽必烈才战胜了阿里不哥,但蒙古帝国本部的内斗却给了西道诸王脱离汗庭的机会。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后王们纷纷脱离了大汗统辖,成为了独立王国。为重新统一蒙古帝国,忽必烈也曾向西道诸王发起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的邀请,但忽必烈的邀请也只是然并卵,并没有得到西道诸王的重视,他们反而转向对抗忽必烈,尤其是窝阔台后王海都甚至已经公开向忽必烈宣战,在此情形下,虽然忽必烈名义上还保留了蒙古帝国宗主身份,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西道诸王的控制,蒙古帝国自此四分五裂。

元帝国,史上第一个二元帝国

蒙古帝国分裂后,汗位实际上已与元朝皇帝合二为一,虽然名义上蒙古大汗是由包括西道诸王参与的忽里勒台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东道诸王实际上已经沦为元朝皇帝的臣属,而西道诸王实际上成了独立王国,对汗位毫无兴趣,所以汗位就一直由忽必烈一系世袭,汗位选举只不过是元朝皇位继承后的例行公事。这种因汗位继承而造成的混乱一直延续到了元朝,也就成为了元朝百年而亡的重要原因。

从成吉思汗死后的四子之争,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蒙古帝国经历了内斗30多年,最终在帝国分裂、汗位反复易手之后才在忽必烈时期稳固了下来。还是先前所说的原因,由于蒙古人传统崇尚幼子继承,崇尚分封,而建立一个统一大帝国却需要集权,幼子继承制和分封制无法适应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但蒙古帝国又空前庞大,集权又统治不了帝国如此辽阔的疆域,于是就有了几十年来汗位的反复争夺。

由于幼子继承,拖雷分到了成吉思汗的绝大多数军队,这就注定了汗位会最终落入拖雷系之手。而蒙古发动的三次西征,为帝国开拓了万里疆土,帝国本部又无法控制西道诸王,最终西道诸汗国实际上成为了独立国家,蒙古帝国始终在集权与分权之间来回找平衡,最终才在忽必烈时期得到了一个最佳解决方案:由忽必烈建立一个集权的统一帝国统治帝国本部,而西道诸王则以独立王国的形式统治帝国的西部。

虽然此前忽必烈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王爷,但他没有如窝阔台和贵由那样去寻求整个帝国的统治权,没有向西道诸王发起实质性的挑战,只寻求本部的统治,这就与西道诸王达成了默契,大家彼此不再冲突。同时在元帝国内部,忽必烈整合了草原与汉地的资源,他即是草原上的大汗,也是汉人的皇帝,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二元帝国统治模式,这才把他的元帝国给稳固了下来,在他死后元帝国也没有因为汗位而发生过大规模冲突,帝国统治也就延续了下去。

看清了帝国的政治形势,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这或许是忽必烈最终能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