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十九幅精品佳作绘画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清朝约200年来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海派的代表画家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虚谷、赵之谦。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后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首先我们来分享高奇峰绘画作品。

高奇峰(1889--1933),'岭南派'创始者'三杰'之一。少年时随居氏及其父兄习画,后东渡日本,对京都画派中名家的技艺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书法用笔老辣,功底深厚,自成一体,颇具影响。

高奇峰的传世作品有《松猿图》、《马上封侯》、《飞鹭图》、《桐树鸟蝉》、《秋鹰》、《白鹭莲花》、《芦花双雁》、《双马图》、《山高水长图》、《虎啸》、《孤猿啼雪》《白马图》、《海鹰》、《草泽雄风》、《花卉》、《绢本松月双鹰》、《雄狮》、《怒狮》、《猿》等。出版有《高奇峰先生遗画集》。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松猿图》赏析

高奇峰 《松猿图》 纸本设色 1917年 134.5×6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这些作品中,《松猿图》表现的是“朝饮苍溪暮醉屏,月明倒挂涧藤青”之景,老猿之望月伤心、新月之朦胧、古藤之苍老活灵活现,给人凄美之感。与此类题材相关,此幅《松猿图》,画面上绘有一只猿猴吊挂于松枝上,攀援跳跃,刻画得十分精微,形象也十分逼真、生动。画家用浓墨干笔绘猿身皮毛,很真实地表现出蓬松的质感,表现出了猿毛茸茸的感觉,猿之足趾蘸浓墨勾勒,线条劲健有力。整只墨猿刻画得比较工致。

这幅画作既呈现出西方透视技法的特点,并吸收了日本画和水彩画的一些技巧,从中还可以看出高奇峰深厚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功底,堪称其绘画精品佳作的代表。整张作品构图简括,上紧下松,背景简淡,只画一轮圆月。不难看出,艺术家从中西绘画中撷取所长,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长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用笔雄健,敷色湿润,透露出自然的诗意美,体现了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马上封侯》赏析

高奇峰《马上封侯》立轴,水墨纸本,画心纵100.2、横60.5厘米。画面绘平坦山谷环境,古松虬枝游龙,松皮鳞状,苍松主杆强劲呈右弯状,松顶枝左下斜,葱郁、荣枯相间。主杆苍松旁,绘白马一匹,垂首,弹动右蹄;马鬃顺披,缰绳搭肩。马、松之间,一只老猿吊在树枝末端,侧身依藤;前肢抓树藤,左肢凌空蹲。老猿张着嘴巴,双目视马喧啼。画家用浓墨、干笔绘猿身,皮茸茸,逼真蓬松质感;猿之足趾蘸浓墨勾勒,线条劲健有力;墨猿游息之态,刻画精练细腻,写于毫端。真情实状,活灵活现。画题由启功楷行书“马上封侯”,“封”字行书。跋:“此图笔法精练细腻刻微,为高嵡之妙品。丙子春月启功。”“珠申”“启功之印”“元白”。鉴赏启功题画“丙子”,应是1996年。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飞鹭图》赏析

高奇峰《飞鹭图》约1920 绢本水墨设色 50.5×82.5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桐树鸟蝉》赏析

高奇峰 《桐树鸟蝉》

高奇峰的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高剑父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雄狮猛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秋鹰》赏析

《秋鹰》 高奇峰129.5cm×67cm年代不详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跟那些能诗擅画的文人画家相比,高奇峰的题画诗不算多。一方面,高奇峰似乎更强调“诗情画意”的内在结合,而不太愿意像某些画家那样“逢画必诗”。在高奇峰看来,有题画诗,固然很好。没有题画诗,也一样可以通过画面的其他视觉元素表达出应有的诗意。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白鹭莲花》赏析

《白鹭莲花》 高奇峰41cm×184cm1912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绘画像诗一样,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审美价值。高奇峰把绘画分为“抒情寓意”和“寄托比兴”两大类,他在《美感与教化》中认为,“无论抒情寓意,寄托比兴,各体的画都注意兴复人的美感”。在《画学不是一件死物》中,高奇峰还谈到:“以真、善、美之学,图比、兴、赋之画”,这显然又是把绘画之真、善、美,与诗中的比、兴、赋放在同样的话语平台。可见,诗画之间的关系,在创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上也有着可比之处。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芦花双雁》赏析

《芦花双雁》 高奇峰129.5cm×65cm1916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奇峰的题画之中,也有古人词作。比如《高奇峰与天风七子画集》中收录的《渔村夕照图》有题:“日落万山斜,风紧归鸦。渔舟个个泊江沙。江上酒旗飘不定,旗外烟霞。烂醉是生涯,醉梦清佳,船头鸡犬自成家。夜火秋星浑一片,隐跃芦花”。此乃清人郑板桥之《浪淘沙·渔村夕照》,原文是:“山迥暮云遮,风紧寒鸦,渔舟个个泊江沙。江上酒旗飘不定,旗外烟霞。烂醉作生涯,醉梦清佳,船头鸡犬自成家。夜火秋星浑一片,隐跃芦花”。基本是郑板桥的原文,只有个别字句略作改动。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双马图》赏析

《双马图》 高奇峰138cm×95cm年代不详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奇峰早年通过高剑父的转授,接受了居廉绘画的影响。居派花鸟画惯用的撞水、撞粉和没骨技法,对高奇峰的绘画表现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留学日本之后,日本绘画的创新精神,以及源自西画背景的对明暗、光影、透视等技法的融入,大大丰富了高奇峰的绘画语言。构图的虚实结合、用笔的雄浑奇洒、造型的工意相间、色彩的明快时尚,以及在画面的各个角落洋溢着的饱满的艺术激情和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山高水长图》赏析

高奇峰 《山高水长图》 纸本设色

高奇峰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此图画高耸的山峰,粗笔为之,不作皴法,大片渲染效果,强调大的山势结构,整体感强,略作苔点,富有变化。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虎啸》赏析

高奇峰《虎啸》1908年

高奇峰主要是有艺术层面的东西,他喜好花鸟,也爱画狮、虎、猿、马等,象征意味浓。像他的怒狮、啸虎就显出了豪放不屈的气魄。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孤猿啼雪》赏析

高奇峰《孤猿啼雪》1910年

一个画派的形成要很多年,他们是创造一个新国画的先锋,但先驱并不是完整的,他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的冲击,但所谓的新国画的画法并无太突出,对于他们的争论历来不少。传统国画派当然反对他们,但后来有很多人去了香港,吸收了新东西,渐渐地对其他新国画也接受并有了发展。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白马图》赏析

《白马图》约1925年香港艺术馆藏

此画马的文化代表了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所周知,高奇峰的画学启蒙是透过其四兄高剑父或临摹居廉作品而来,居廉本身极擅花鸟、草虫,但当高奇峰抵达日本时,日本绘画中那些凶猛、硕大的动物画对他来说甚是吸引。高氏画马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不同,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按马匹的结构、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匹各部位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匹画得油光锃亮,白色的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创造出既有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念的现代美术作品,雄健与俊美兼容。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海鹰》赏析

高奇峰《海鹰》台北博物院藏题款“动翼凌千纫,寒声击九皋”。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草泽雄风》赏析

高奇峰《草泽雄风》广东博物馆藏。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花卉》赏析

高奇峰《花卉》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松月双鹰 》绢本赏析

高奇峰《松月双鹰》绢本 68×128cm 为岭南大学上海分校画。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雄狮》赏析

高奇峰《雄狮》北京工艺美术进出口总公司藏。高氏擅画花鸟走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尤擅画雄狮猛禽。北京“三间房”(北京工艺美术进出口总公司)旧藏。题识:乙卯秋九月,岭南高嵡写于沪渎黄叶楼。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怒狮》赏析

高奇峰 《怒狮》本幅写于一九二七年秋,题跋曰“门弟子以重画相要”,即指上述中山纪念堂藏画一事。画幅面积甚巨,焦点置于体型硕壮之猛狮,几占画面逾半,其貌毗牙裂嘴,目迸精光,巨爪张舞,尾巴激扬,如从岩顶腾跃而下,其姿凌厉,有不可抵御之势。画家勾画巨兽神态、躯体精微,如皮毛、如利爪、如瞳目,或用笔细写,或敷色渲染,肌理质感毕现,兽王雄风跃然纸上矣!张坤仪当年携美作品中,此为最重要者,盖猛狮怒吼,喻民族觉醒,有鼓舞士气之意。抗战期间,展出彼邦,起宣传之效,亦毋负奇峰革命情怀之襟抱!

题跋:一九三九年,值抗战局势危急,高奇峰先生义女张坤仪,亲携一批高氏墨迹经香港赴美,以免沦入敌手。抵美国后,先后在北美、欧洲等地举办高氏及其作品联展。该批作品包括山水、花卉、翎毛走兽等,堪称海外最为重要的岭南画派代表作。后转归美国刘荣萧氏,并于八十年代分别借展香港及台北,以弘扬岭南画艺。叶恭绰题识。

款识:予尝画狮,藏诸中山纪念堂。门弟子以重画相要,勉徇其请,当又一气象耳。丁卯初秋。奇峰高嵡。

题识:威力震大千,吼声出三界;祗愁身上虫,扰汝大自在。叶恭绰。

清朝晚期岭南三杰之一高奇峰《猿》赏析

高奇峰《猿》藏地不详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猿在树枝上攀援跳跃的景象。猿的画法吸收了日本画和水彩画的一些技巧,重渲染,辅以苍井优里的线条。猿的身躯先以扁平笔 尖层层勾画皮毛,然后重重晕染,表现出了猿毛茸茸的感觉,猿之足趾蘸浓墨勾勒,线条劲健有力。作品构图简括,只画一干一枝一猿:背景简淡,只画一轮圆月,整幅画敷色湿润,用笔雄健,透露出一种自然的是诗意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