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方证辨治眩晕耳鸣 – 经方派

朱某,男,56岁。2012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头晕伴右侧耳鸣、听力减退3个月余。

病史:患者系生意人,3个月前,因经营压力过大等因素而出现头晕,上午重下午轻,右侧耳鸣、耳闷胀感,右耳听力减退。当时害怕耳聋,赶紧去医院诊治。曾去省、市多家医院检查,有诊为后循环缺血者,有诊为梅尼埃病者,有诊为神经性耳聋者。经多方治疗,中药汤剂吃过30多剂,西药天天服,中西药共花费8000余元但疗效不明显,患者非常痛苦。经人介绍来求治。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150/95mmHg,经常服用尼莫地平治疗。

刻诊:头晕,头胀重不痛,右耳鸣、耳闷胀感,右耳听力减退,口苦,无咽干,时干呕,口不渴,无发热,时畏寒,无汗,心烦,睡眠差,纳可,二便可。舌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左寸关弦尺沉,右寸关弦滑尺沉。血压145/95mmHg。

六经脉证解析:头晕,头胀重,畏寒,干呕,舌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关弦滑尺沉,为太阴病,虚寒水饮上逆。

头晕,心烦,干呕,右耳鸣,耳闷胀,右耳听力减退,口苦,脉寸关弦,为少阳病,邪气阻于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气化不达。

六经辨证:太阴少阳合病。

病机:虚寒水饮上逆,邪阻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气化不达。

治疗:吴茱萸汤合小柴胡汤:柴胡40g,黄芩15g,党参15g,旱半夏30g,炙甘草20g,桂枝30g,生白术20g,茯苓40g,生姜30g(切片),大枣10枚(掰开)。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患者说,药后诸症减轻,耳闷胀基本消失。仍有耳鸣,口苦,头顶懵重,有凉感,晕晕乎乎的感觉。舌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黄水滑,脉左寸关弦尺沉,右寸关弦滑尺沉。血压140/88mmHg。

在原方基础上加泽泻汤:柴胡40g,黄芩15g,党参15g,旱半夏30g,炙甘草20g,桂枝30g,生白术20g,茯苓40g,泽泻50g,生姜30g(切片),大枣10枚(掰开)。

患者是外地人,让我多开几剂,我就开了8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后来患者电话告知,8剂服完后已经不头晕了,听力已经恢复,耳鸣闷胀已经好得差不多了,现在出差谈业务,因做生意没时间再服中药了,患者感觉精神很好,向我表示非常感谢。

我嘱其注意休息,按时作息,忌烟酒,按时测量血压,按时服降压药,可口服2周金匮肾气丸以巩固疗效。

六经方证病机辨析思路

该案患者平素就是怕冷的体质,再加之久病(高血压病和这次的眩晕耳鸣病证)必伤及阳气,致使太阴虚寒水饮上逆于上焦清窍。

精神压力过大,思虑过度而使得气机郁滞,久郁化热,邪郁少阳,也会致使中上焦枢机不利、气化不达上焦清窍而致诸症。

证候病机为太阴虚寒水饮上逆清窍,邪阻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气化不达。六经辨证为太阴水饮证合少阳中风证。

《伤寒论》第378条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太阴虚寒水饮太盛,上逆于上焦不仅会上扰清阳出现头痛,还会出现头晕等证候。

《伤寒论》第264条说:“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这个“两耳无所闻”,可以是耳鸣、耳聋或耳闷胀。这是因为病邪阻于孔窍,也就是少阳半表半里的病位,中、上焦枢机不利,气机不畅,少阳郁热较重而造成的。

所以一诊就以吴茱萸汤为主,温中祛寒,降逆化饮,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达气机。方证病机皆相应,所以很快见效。患者说,他服过几十剂中药,每剂药量还很大,但也没有这个方子的疗效好,药量既小还治病。这就凸显了经方的真正魅力。

二诊时,患者还是头晕乎乎的,这还是水饮太盛所致,就增加一味泽泻,在方中合成泽泻汤以加强化饮降逆的功效。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方证病机为水热上逆,这种热是一种微热。因为患者有郁热,所以加之以化水降逆,兼除微热,加强疗效。

因为患者长期操劳、思虑过度,有真阳虚损的病机,头晕耳鸣伴畏寒多是虚寒水饮所致,也涉及真阳不足,所以可用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作者:毛进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