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与脾虚的关系?
作者:苏琛
上次课讲到了脾虚和湿气重的关系,这就是中医治病思路里的五行相生相克,我们只要找到了相生相克的关键点,在治疗中运用得当,把握关键,就能起到隔山打牛和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上节课我们说了土克水,所以健脾可以祛湿的道理,当人体水湿过重,出现湿邪为患的疾病时,调理脾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有哪些,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湿邪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湿邪重表现之一:痰多
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临床上有些老年人,并没有感冒肺炎,但是长期咳喘痰多,还有些小孩子积食以后,一直嗓子里有痰。其实这样的病人,并不是所谓的炎症,而是脾虚导致脾的运化能力下降了,痰湿内盛所致,如果单纯止咳化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脾胃人手,培土制水,让脾胃功能恢复了,痰湿的来源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所以中医说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通过调理脾得运化,痰湿之邪得到改善,可以使患者的体质得到恢复,痰湿产生得少,疾病就能得到控制,甚至彻底痊愈。
同样,湿邪除了上述这些表现形式外,还有很多,比如,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都是湿邪在身体中的表现,认清了这些表现形式,自然就会想到我们讲的土能克水,在治疗湿邪为患的相关疾病时,自然而然会想到健脾祛湿。
湿邪重表现之二:全身乏力
《黄帝内经》上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是什么意思呢,上窍,指耳、目、口、鼻等头面部七窍;下窍,即指尿道和肛门。清阳,对我们人体有用的,能够健运我们人体,滋养我们人体,我们人体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浊阴,为二便污秽之物。所以这段话就说我们游泳的,能够滋养人体,人体赖以发挥作用的物质是要到我们头面部的七窍的,我们才可以听得到,看得见,尝出味道,闻见气味,四肢才能有力量。而食物化生的糟粕,则通过我们的胃肠道,膀胱从尿道肛门排出去,而实现清阳分布的正是我们脾的运化。
中医说,脾主升清,升发人体清阳,是脾脏的职能所在。如果脾受湿困,脾的功能受到抑制,清阳的升发就会受到影响,人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之症。
许多患者经常抱怨:医生啊,我全身没劲,两条腿沉重无力,上下楼梯困难,好像有千斤重担,像背了个大包袱,沉重异常,头也昏昏沉沉,睡了以后也不清醒。这些困乏、头重如裹,身体算重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中医说得湿生重浊。
湿邪为什么会生重浊?我们说脾具有升清阳功能,当湿邪困脾以后,影响到了脾脏的升清阳的功能,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是说清阳升发不好,我们的糟粕浊阴自然就会停留在体内,排不出去,一个人全身都是污浊糟粕在体内,自然会觉得没力气,乏力,不清醒。
而且我们说头为诸阳之首,人体的阳气都汇聚在头上,所以我们才能耳目清醒,现在因为脾不能升清阳,清阳不能到达头部,头部阳气就会不足,人就会感到头脑昏沉,头重如裹,嗜睡乏力,睡不醒,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差,很压抑,郁闷。我们再延伸一点,这一类乏力的病人,同样还容易四肢酸重,因为清阳不能实四肢,则四肢酸楚、沉重、乏力。
湿邪重表现之三:清口水多
《黄帝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汗为心液,鼻涕为肺液,泪为肝液,涎为脾液,唾为肾液。涎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清口水
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睡觉的时候,经常会流口水,还有最常见的小孩子,老人会经常不自觉的流口水,这是为什么呢,中医认为小孩子脾常不足,脾虚之后,就容易湿邪内盛,非常容易出现五液过多,所以流口水。而老年人也是一样,由于脏器的衰退,所以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湿邪也容易侵袭人体,所以同样容易不自主流口水。而有一些体形肥胖,脾虚的人,睡觉流口水,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湿邪的表现,都要从调理脾的运化入手。
湿邪重表现之四:肥胖
很多人都说,我喝水都能长肉?这是大多数肥胖的人群都会说的话,觉得自己吃的并不多,怎么就比别人要胖,要容易长肉呢,甚至是有些人,体重不断增加,控制饮食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就会说自己喝水都长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我以前遇到一个男性患者,体重近200多斤,按照他说平时饮食已经在控制了,但还是感觉喝水都会长胖。
通过诊脉,患者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舌体胖嫩有齿痕,是个典型的脾肾阳虚,所以患者说喝水都会胖,其实是有道理的,他们的体内正是水湿郁闭才导致肥胖的。我们知道人体内大部分都是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我们中医理论认为水液的代谢与我们肺、脾、肾三脏有密切的关系,当三脏功能异常时,水液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出现异常,轻则体重增加,重则出现浮肿。许多人长胖,并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内停所致。所以我们对于肥胖的人群健脾祛湿,才是根本上解决肥胖的手段。
当然脾虚湿盛的表现还有很多,我们就讲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