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即便倒贴钱,很多人还是无法坚持健身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近5万家各类健身场馆,而拥有健身卡的人也超过了1500万,这么说我们似乎拥有1500万,甚至更多的健身爱好者了。

事实上,尽管人们会花钱买健身房的会员卡,但他们却并不那么情愿去健身房锻炼。

而最近美国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这种根深蒂固的“懒惰”,可能用钱都解决不了。

翻译:李大大/酸奶玉米豆沙包

编辑:贾斯汀

来源:Business Insider

很多人说喜欢去健身房锻炼,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

我们讨厌出汗后浑身黏糊糊的感觉,我们讨厌自己在健身房笨手笨脚的样子,但是我们和别人说的却是,“昨天在健身房,我如何如何”。

虽然锻炼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过程简直就像满清十大酷刑,所以有人会说,如果增加些奖励方式,比如说现金,那我一定会比现在更积极。

果真如此吗?

美国经济研究局的一份新的实验发现,即使在健身氛围浓厚的美国,花钱请人去健身,也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召集了836名刚踏入健身房的健身小白,并将他们分为四组。

第一组的会员是该实验的对照组,他们被告知无论是否去健身房,都会在六周后收到价值30美元的亚马逊礼品卡。

其他三组的会员则作为实验组,他们被要求在前六周里至少去九次健身房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奖励包括价值30和60美元的亚马逊礼品卡,或者从亚马逊官网上选择一件价值30美金的物品。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出勤次数只增加了0.14,而此增长却在六周之后消失殆尽。

更滑稽的是,在试验结束的后四周,实验组的出勤次数再次降低,甚至只有一周一次。

这项研究实际上挑战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认知——财政上的激励能使人去健身的频率发生变化。

这一结果也恰恰也证实了行为经济学家Dan Ariely的言论,他在2016年发表的《Payoff》中写道:“在动机这方面,财务激励并不是万能的。”

Ariely和他的同事先前进行了另一项实验,发现获得奖金的员工的表现甚至比老板用比萨奖励员工的表现还要差。

Ariely说:“员工的内部动机可以比现金更有效。”换句话说,兴趣和喜欢永远是能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在中国,健身还停留在中产阶级的爱好层面,那么对于场馆和教练来说,想要激发用户积极性,试着让锻炼有趣起来,或许会比现金或礼券更有用。

号外!练吧翻译社招募

如果你有学习英语的热情

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对健身有足够的兴趣,欢迎加入练吧翻译社

为国内带来高质量的英文健身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