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贯通”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

上周,华师大校长培训中心万老师来我校研讨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她提出了 “五维贯通”行动策略,触发了我对“五维贯通”在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深入思考。

立足事物发展的空间思维,五维具体指“点—线—面—体—空间”,它们包含着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以及事物前后的贯通关系。结合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可作如下行动解读。

点,即有聚焦的点。首先,一个学习项目,如同一粒种子,既承载生命生发的基点,也承担生命赋能的原点。其次,项目是人思考的聚焦点,也是人行动的着力点。关键在于这个项目焦点,应是清晰的、可操作的、有预期的,设计者不仅要知道师生在学习项目中具体能“做”些什么,而且可初步预知能“做出”些什么;不仅知道“做”所需的知识基础(背景);而且能预测“做”可产生的能力发展,以及想象到人的非智力因素培育与发展,并给予适当的关注与重视。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习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微课程的具体落实。第三,任何一门项目化学习课程,即由诸多项目学习有机汇集的课程,也可以作为一个聚焦点,我们需要从课程设计与实施角度,思考项目化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构架与内容、实施与评价。

线,即有发展的线。点的发展方向,即目标宗旨,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也可以称为发展的三条线索。首先,要考虑学生发展与成长,即通过以项目为载体,在参与体验中,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与成长;这种发展与成长,可以是知识技能的,过程体验与能力提升的,还可以是成就感、内驱力与意识形态的。其次,要考虑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如知识视野、研究指导力、动手操作、专业引领、人际友谊、价值肯定、教育情怀等提升;无论在设计还是实施中,教师都不能忽视自身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成长与生命价值。最后,要考虑学校治理的发展,项目化学习对学习的组织、条件、场地、方式与方法等,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也会带来新的挑战甚至矛盾,如何尽量满足好要求、解决好挑战和协调好矛盾,必然也将带来及彰显学校治理的内涵发展。

面,即能融合成面。立足聚焦点,充分考虑三条发展线的基础上,如何让项目化学习更有生命力呢?需要以教育的使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引领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让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于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以及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生长。面,是基于项目化学习内容的考虑,我们不能把学习内容窄化或局限于单方面(即五育中的“一育”);而应让具体的内容,在特定的情境或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有机融合的“多育”,而且是个性化的生长。五育融合,不一定是要求每个项目化学习都会明显地涉及到或预设到“五个育”,更不能说在具体某个项目中“五育”需要同等落实;而大多是重点涉及到其中若干“育”,以及在具体情境实践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所侧重地生长出某些“育”。融合的面,是五育自然融合生长的面。

体,即是立体培养。由面发展到体,需要学校从宏观或顶层思考“人的全面成长”。作为实施某门项目化学习课程的教师而言,需要思考该课程中各个项目化学习的关系,既有认知的逻辑关系,又有体验的丰富多彩,还有能力的不同侧重,反映出项目课程的生动性和立体性;另外,还要考虑到项目化学习与学科的基础学习、拓展学习的关系,以及项目化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关系,让它们共同成为滋养学生生命完满成长的整体。对于学校课程顶层设计而言,“体”就是要从学校整体出发,让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和学校活动项目化学习,能相互错位发展,互为渗透与支撑,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网,或者叫项目化学习课程群,既指向人的完满成长,又为人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空间,即空间互动。互动是学习的主要特点,也是生命成长的主要方式。项目化学习的空互动策略,应重视学习主体的多元性、灵活性和发展性。首先,重视项目化学习的在小组内合作的协同性,通过不同主体间的互动,让学生影响学生成长,让优秀成果影响整体成果;其次,重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学习的互补性,体现教与学的互动,既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能脚踏实地地动手探索、实验或调查;第三,重视不同项目分享交流的启发性,通过不同层面的交流研讨或分享会,让能力成果在交流中闪光,让经验与体会在分享中积淀,让情感与审美在交流中升华;第四,重视项目指导专家评价的诊断性,通过基于校本评比的项目化学习的定期评审交流,逐步形成系列项目化学习经典案例。

总之,基于“五维贯通”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能抓住立足的点(即项目这个聚焦点),以及让点沿着三条线的方向生长(即沿三条主线发展),生成“五育融合”的面,并通过多元的空间互动策略,形成“立体培养人”的体。

上海长宁

2021-3-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