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经方治疗口角疮、腹泻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4年10月30日。林某某,43岁。喉痒,声嘶,右侧口角起泡、糜烂,结痂,腹泻已3天,双侧颞部头痛,胸闷乏力,夜里醒后难再入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口角疮(胃热)泄泻(寒热错杂)

治则:平调寒热,散结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9g、黄芩6g、干姜6g、党参10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4枚)加炒葛根12g,7剂。

复诊:2014年11月19日。药后诸症均愈,耳窒,软寐,舌脉如上。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丝瓜络10g,7剂。

按语:《伤寒论》条文记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主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之后出现“但满而不痛”的痞证。可知“心下痞”、“呕”、“肠鸣”、“满而不痛”为其辨证要点。患者所述症状多而复杂,而其中为口角疮及腹泻所苦甚也。其病机在于寒热错杂。因患者素体脾胃亏虚,食冷则泻,味辛则热,寒热错杂,“热”在胃火上炎,见咽喉不适、口角糜烂、头痛;“寒”在脾气虚弱,胃阳不足,恶食生冷,见胸闷乏力、肠鸣泄泻。故马老以半夏泻心汤为底,方中半夏和胃止呕,干姜辛温散寒;川连苦寒燥湿,黄芩祛湿清肠;党参健脾益气,大枣补血养胃,甘草调和诸药。寒温并用,升降相因,温中补虚。化裁自小柴胡汤,亦有和解之功,调理肝脾,疏畅气机,平调寒热。《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恐甘凉泻下,炒用缓和药性,7剂后诸症均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