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随笔:读《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有感——自已要学着培养自己
今天早上看到李镇西老师发布的一篇文章——“李镇西: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对于文章李老师说的几句话深有感触:
所有人才的成长都是一个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过程。
一切刻意的(非自然)规范的(不自由)甚至“工程式”的“培养”都只会阻碍人才的成长。
我之所以反对“打造”,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意味着迫不及待的速成和急功近利的浮躁。
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
读着李老师的这些真挚的话语,让笔者也是深有感触:或许是内心有很多期待,其实就是对于某些名利的奢望,曾经一度让自己感到很倦怠,心累就是内心有很多放不下。前段时间笔者读过李镇西老师的博文——“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对于文中谈到的几点建议颇有同感。
要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种信仰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感觉仿佛又找到了二十年前大学毕业,自信满满地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刻。尽管自己已经算是教坛上的“老”教师了,可自己始终感觉自己的青春没有逝去,只因心中还有有很多感动,其实容易被感动的人是因为始终拥有一颗童心。
我们做教育的最大的困惑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感觉慢慢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平庸地当一辈子教书匠,或许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所以就是为了名利而来。如果为了谋生而从事教育事业,那就是选错了职业,这里不可能让你腰缠万贯。
如何让自己不会进入职业倦怠期,那就要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信仰,为自己而工作,你的一切辛苦付出不是为了某个领导,不是为了某所学校,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不生锈,永远让自己童心未泯,你就是忘记岁月沧桑带给自己的那份无奈。
要学会在困境中发展自己
每一个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发展自己,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当然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如果有了有个好的环境,自己可以尽情汲取营养,让自己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可是如果环境没有你渴望的那样,难道自己就不发展了吗?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不止一次问过自己,面对越来越恶劣的周围环境,自己是随波逐流,还是要学会在困境中的发展自己。
其实起决定因素的还是自己的内心,只要自己想要发展自己,就无需在乎周围的环境如何,别人代替不了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如果说真正让自己下定决心要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来源于暑假的研修,自己看到了研修给自己搭建的平台。在平台上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帮助和资源,有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可以借鉴,自己何必为了环境的不适宜而放弃自我发展的脚步呢?
要让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或许是经历的是是非非太多,自己渐渐感觉到为何有时会很烦恼,其实都是内心的私欲在作祟。人生苦短何必自己难为自己,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的不断写博,让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自己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和无尽的愉悦。阅读名家的博文,让自己收获颇深;自己写博,感受的是教育的真谛。
自己目前已经没有最初的那份胆怯和无助,只要自己不断阅读,不断进行教育写作,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悟和反思得失,这就是自己快乐人生的诠释。
让阅读和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一样,这是成功人生的一种乐趣所在!